廈門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成立——同時舉行論文報告討論會
本文關鍵詞:廈門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成立——同時舉行論文報告討論會
更多相關文章: 自然辯證法研究 廈門大學 科學討論會 學習研究 “四人幫” 教職工 科技現(xiàn)代化 唯心主義 抓綱治國 大學校長
【摘要】:正 在“抓綱治國”、向科技現(xiàn)代化進軍的熱潮中,在全國自然辯證法規(guī)劃會議的精神鼓午下,在廈門大學黨委的重視、關懷和廣大熱心自然辯證法的教職工的支持下,廈門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于今年五月正式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付部長、廈門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曾鳴同志在該會的理事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強調(diào)指出,學習研究自然辯證法,對于深入揭批“四人幫”,批判自然科學領域里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對于指導
【正文快照】: 在“抓綱治國”、向科技現(xiàn)代化進軍的熱潮中,在全國自然辯證法規(guī)劃會議的特神鼓午下,在廈門大學黨委的重視、關懷和廣大熱心自然辯證法的教職工的支持下,廈門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于今年五月正式成立。中共福適省委士傳衛(wèi)付衛(wèi)長、廈門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曾鳴同志在該會的理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光遠;;自然辯證法是一個科學群[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01期
2 楊超;;加強自然辯證法理論研究,更好地為四化服務[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01期
3 關士續(xù);陳昌曙;;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要求我們做些什么?——談自然辯證法工作中的幾個關系[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01期
4 孫小禮;;對《自然辯證法講義》(初稿)的幾點說明[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05期
5 ;《自然辯證法通訊》第二卷(1980年1——6期)總目[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06期
6 解恩澤;廖正衡;;自然辯證法的對象、內(nèi)容及其在科學分類中的地位[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年03期
7 ;《自然辯證法通訊》第三卷(1981年1—6期)總目[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年06期
8 薛鮑;;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年會在我校舉行[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年04期
9 龔育之;;《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為紀念恩格斯誕生160周年而作[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年01期
10 董光璧;;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首屆學術年會概況[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國政;;回顧、展望、開拓、創(chuàng)新[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李小五;;條件句邏輯諸語義學之比較[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3 陳自立;桂起權;;辯證邏輯公理系統(tǒng)DLA及DLB[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4 彭漪漣;;具有特色的辯證邏輯的系統(tǒng)研究——苗啟明的辯證邏輯系列著作評介[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5 Bernard Linsky;;Russell's Logical Constructions[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6 ;中國邏輯學會組織組 財務組通知[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7 ;編后[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8 江東;;對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關系的再思考[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9 畢富生;;關于“邏輯真"的再思考[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10 王麗娟;;沈有鼎論《墨經(jīng)》名辭學說[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張麗華;地學哲學為西部開發(fā)服務[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2 記者 王家華;對西部大開發(fā)進行哲學思考[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3 蘇力;學術界座談吳大猷學術思想[N];光明日報;2000年
4 何自英;時代呼喚技術哲學的發(fā)展[N];科技日報;2000年
5 劉華杰;一部關注“科學之社會維度”的好書[N];科學時報;2000年
6 龔育之;走過來的路[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宋西林;大勢已定 企業(yè)當警醒[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8 葛永林;探索復雜性的奧秘[N];科技日報;2001年
9 記者 李大慶;北京工業(yè)大學推出《新世紀科技新知詞典》[N];科技日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李智 通訊員 任怡璇 李爽;鴻鵠高翔萬里云[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錢之佳;科學與理性[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克迪;信息化視野中的“三個世界理論”[D];北京大學;2000年
3 何兵;庫恩后期科學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南璐;青年盧卡奇“歷史”概念的成因及實質(zhì)[D];吉林大學;2006年
2 彭冰冰;馬克思的實踐自然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凌云飛;恩格斯晚年對唯物史觀認識的深化及其啟迪[D];蘭州大學;2006年
4 李本洲;工程活動主客體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06年
5 劉思慧;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潘正樹;卡琳·諾爾—塞蒂納的建構性科學觀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7 顏士秀;專家政治理念論析[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06年
8 孔歡;生態(tài)思維方式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可;消除微積分神秘性的兩種努力[D];北京大學;2007年
10 宋芝業(yè);科學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805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shijiedaxue/118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