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 1 期幼苗光合熒光及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7-14 13:41
為緩解東北春大豆產區(qū)大豆苗期低溫冷害,通過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處理對低溫脅迫下大豆耐冷性的影響,明確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徑及適宜濃度。以綏農26為供驗試材,設置盆栽培養(yǎng),在大豆V1期(一節(jié)期)葉面噴施不同濃度MT(0、50、100、200μmol·L-1),3 d后進行4℃低溫處理,5 d后取樣分析低溫脅迫下噴施不同濃度MT對V1時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謝、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較低溫脅迫不噴施MT相比,噴施MT處理能增強低溫脅迫下葉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顯著提高,且隨著外源MT濃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Chl a/b顯著下降;保護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過氧化物酶)、CAT(過氧化氫酶)、APX(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顯著上升,且在100μmol·L-1濃度處理時作用效果最明顯;MDA(丙二醛)含量、葉片相對電導率顯著下降。綜上可知,在低溫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物質積累量
1.3.2 氣體交換參數
1.3.3 葉綠素熒光分析
1.3.4 葉綠素相對含量測定
1.3.5 抗氧化酶活性測定
1.3.6 滲透調節(jié)物質和膜脂過氧化水平測定
1.4 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
2.2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2.3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2.4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2.5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膜脂過氧化和滲透調節(jié)物質含量的影響
2.5.1 膜脂過氧化
2.5.2 脯氨酸含量
2.6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生物量的影響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源褪黑素對干旱脅迫下大豆結莢期光合及生理的影響[J]. 鄒京南,曹亮,王夢雪,金喜軍,任春元,王明瑤,于奇,張玉先. 生態(tài)學雜志. 2019(09)
[2]水分脅迫下外源褪黑素對大豆苗期抗氧化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 何松榆,秦彬,張明聰,金喜軍,王孟雪,任春元,張玉先. 大豆科學. 2019(03)
[3]褪黑素對大豆幼苗鹽害的緩解效應及機理研究[J]. 劉月,寇從賢,付桂萍,黃振余,陳建軍,高立兵,鄒錫玲,李春生.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7(06)
[4]外源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茄子幼苗生長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J]. 吳雪霞,朱宗文,張愛冬,許爽,姚靜,查丁石. 西北植物學報. 2017(12)
[5]不同CO2濃度下大豆葉片的光合生理生態(tài)特性[J]. 葉子飄,康華靖,段世華,王怡娟.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低溫脅迫時間對4種幼苗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邵怡若,許建新,薛立,張柔,吳彩瓊,盧廣超. 生態(tài)學報. 2013(14)
[7]褪黑素對綠豆在增強UV-B輻射下的防護作用[J]. 王英利,王英娟,郝建國,李倩,賈敬芬. 光子學報. 2009(10)
[8]我國低溫冷凍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分析[J]. 高懋芳,邱建軍,劉三超,覃志豪,王立剛.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08(05)
[9]栽培大豆起源與演化研究進展[J]. 趙團結,蓋鈞鎰.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4(07)
博士論文
[1]中國大豆功能性成分地理分布規(guī)律及環(huán)境影響因素分析[D]. 宋雯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8
[2]中國大豆生產困境與出路研究[D]. 郭天寶.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7
[3]群體密度對高等植物光合功能的影響及調控機制[D]. 李濤.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4]褪黑素處理對滲透脅迫下黃瓜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D]. 張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5]產業(yè)鏈視角下的中國大豆產業(yè)經濟研究[D]. 楊樹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外源褪黑素對干旱脅迫下大豆光合及生長的影響[D]. 鄒京南.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2019
[2]東北春夏極端低溫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與全球海溫異常的關系[D]. 張霏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61231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物質積累量
1.3.2 氣體交換參數
1.3.3 葉綠素熒光分析
1.3.4 葉綠素相對含量測定
1.3.5 抗氧化酶活性測定
1.3.6 滲透調節(jié)物質和膜脂過氧化水平測定
1.4 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
2.2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2.3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2.4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2.5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葉片膜脂過氧化和滲透調節(jié)物質含量的影響
2.5.1 膜脂過氧化
2.5.2 脯氨酸含量
2.6 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大豆V1期生物量的影響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源褪黑素對干旱脅迫下大豆結莢期光合及生理的影響[J]. 鄒京南,曹亮,王夢雪,金喜軍,任春元,王明瑤,于奇,張玉先. 生態(tài)學雜志. 2019(09)
[2]水分脅迫下外源褪黑素對大豆苗期抗氧化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 何松榆,秦彬,張明聰,金喜軍,王孟雪,任春元,張玉先. 大豆科學. 2019(03)
[3]褪黑素對大豆幼苗鹽害的緩解效應及機理研究[J]. 劉月,寇從賢,付桂萍,黃振余,陳建軍,高立兵,鄒錫玲,李春生.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7(06)
[4]外源褪黑素對低溫脅迫下茄子幼苗生長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統(tǒng)的影響[J]. 吳雪霞,朱宗文,張愛冬,許爽,姚靜,查丁石. 西北植物學報. 2017(12)
[5]不同CO2濃度下大豆葉片的光合生理生態(tài)特性[J]. 葉子飄,康華靖,段世華,王怡娟.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低溫脅迫時間對4種幼苗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邵怡若,許建新,薛立,張柔,吳彩瓊,盧廣超. 生態(tài)學報. 2013(14)
[7]褪黑素對綠豆在增強UV-B輻射下的防護作用[J]. 王英利,王英娟,郝建國,李倩,賈敬芬. 光子學報. 2009(10)
[8]我國低溫冷凍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分析[J]. 高懋芳,邱建軍,劉三超,覃志豪,王立剛.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08(05)
[9]栽培大豆起源與演化研究進展[J]. 趙團結,蓋鈞鎰.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4(07)
博士論文
[1]中國大豆功能性成分地理分布規(guī)律及環(huán)境影響因素分析[D]. 宋雯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8
[2]中國大豆生產困境與出路研究[D]. 郭天寶.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7
[3]群體密度對高等植物光合功能的影響及調控機制[D]. 李濤.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4]褪黑素處理對滲透脅迫下黃瓜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D]. 張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5]產業(yè)鏈視角下的中國大豆產業(yè)經濟研究[D]. 楊樹果.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外源褪黑素對干旱脅迫下大豆光合及生長的影響[D]. 鄒京南.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2019
[2]東北春夏極端低溫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與全球海溫異常的關系[D]. 張霏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612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66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