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論文摘要集
《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論文摘要集——“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2010年
全球變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
嚴盈 萬方浩
【摘要】:人類活動深刻地改變了環(huán)境。由于動植物長距離遷移的障礙已經被人類打破,入侵物種逐步地改變了地球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全球變化通常包括大氣組分變化、溫室氣體引起的氣候變化、氮沉積和導致生境破碎及改變干擾尺度的土地利用變化,這些因素可以改變物種的分布,改變陸地和水生生態(tài)系統中資源的流動性,最終對生物入侵產生影響。通過對web of science數據庫文獻(2001-2009)的不完全統計表明,全球變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大多集中在昆蟲和植物上,性狀、分布、生長和數量研究受到普遍關注。全球變化研究需從入侵生物學學科體系入手,從個體-種群(性狀與生活史、進化與可塑性、分布與為害趨勢),種間(競爭關系、營養(yǎng)關系、協同關系),生態(tài)系統(結構和功能)不同層面去考慮。目前,全球變化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全球變化模擬研究、實地調查與系統監(jiān)測研究、入侵回溯研究、模型預測研究。未來應該更多地針對特定的生態(tài)系統和入侵過程進行多因子協同作用研究,并且從生態(tài)學、生物學、基因組學多層次去揭示全球變化的作用黑箱。立足于已經證明的生物入侵案例和全球變化各要素的基本關系,我們認為全球變化的大多數方面是適合外來入侵物種的。預測全球變化各要素對生物入侵的影響是一個艱巨和復雜的任務,并且已經成為入侵生物學的核心科學問題,未來的應對策略必須將全球變化放在管理和研究中加以考慮。
【作者單位】:
【分類號】:X171
【正文快照】:
~~全球變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嚴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萬方浩$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人類活動深刻地改變了環(huán)境。由于動植物長距離遷移的障礙已經被人類打破,入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淑恒,汪家權,聶磊,何瓊;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生物學雜志;2003年05期
2 曉舟;生物入侵[J];共產黨員;2002年09期
3 邱祉軒;;警鐘長鳴! 我們的家園正在遭遇生物入侵[J];綠色大世界;2002年06期
4 陸葉;;生物入侵防御亟待堵漏[J];農藥市場信息;2004年15期
5 唐昆;;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生物入侵[J];湖南農業(yè);2008年02期
6 李博;馬克平;;生物入侵:中國學者面臨的轉化生態(tài)學機遇與挑戰(zhàn)[J];生物多樣性;2010年06期
7 鄧偉;;天使也會變魔鬼——警惕生物入侵[J];大科技;2001年10期
8 王泰祥,張軍英;我國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對策[J];甘肅環(huán)境研究與監(jiān)測;2003年04期
9 郭俁,徐來祥;入侵生物在我國的地理分布及危害[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年02期
10 ;第一屆全國生物入侵學術研討會及其衛(wèi)星會議在福州召開[J];植物保護;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嚴盈;萬方浩;;全球變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A];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論文摘要集——“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C];2010年
2 謝松光;駱有慶;陳毅鋒;桑衛(wèi)國;高賢明;王進軍;嚴云志;陳鳳毛;石娟;王瑞;豆威;;課題5“生物入侵對特定生態(tài)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主要研究進展[A];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論文摘要集——“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C];2010年
3 林海禮;;浙江省有害生物入侵現狀及對策[A];生物入侵與生態(tài)安全——“第一屆全國生物入侵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萬方浩;;中國生物入侵研究進展與入侵生物學學科構建[A];生物入侵與生態(tài)安全——“第一屆全國生物入侵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馮玉龍;鄭麗;;影響入侵植物碳積累的生理生態(tài)特性[A];“全國第五屆青年植物生態(tài)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植物生理生態(tài)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徐正浩;陳為民;蔡國強;孫品雷;沈琳;;杭州地區(qū)生物入侵現狀及防治策略研究[A];生物入侵與生態(tài)安全——“第一屆全國生物入侵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任海;李勤奮;彭少麟;;生物入侵的過程及其對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8 陳毅峰;;云貴高原湖泊生態(tài)系統中的生物入侵問題[A];第三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論文摘要集——“全球變化與生物入侵”[C];2010年
9 李慶保;石海燕;;對“外來入侵物種”一詞的質疑[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4年
10 林學政;王能飛;陳靠山;趙愛云;;中國外來海洋生物種類及其生態(tài)影響[A];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物工程專業(yè)委員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韓牙琴 通訊員 黃獻光;[N];福建科技報;2009年
2 張原;[N];學習時報;2010年
3 記者 張一諾;[N];中國綠色時報;2009年
4 CBN記者 米華;[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姬剛;[N];中國環(huán)境報;2001年
6 李浩;[N];中國國門時報;2007年
7 孫磊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記者 韓牙琴;[N];福建科技報;2009年
9 記者 吳美章 李艷;[N];福建日報;2009年
10 記者 高建進;[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志軍;中國西南地區(qū)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與紫莖澤蘭的入侵[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2 歐健;廈門外來物種入侵風險評估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王瑞;我國嚴重威脅性外來入侵植物入侵與擴散歷史過程重建及其潛在分布區(qū)的預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4 李賀鵬;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的生態(tài)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軍;應用碳、氮穩(wěn)定性同位素探討淡水湖泊的食物網結構和營養(yǎng)級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任明迅;入侵植物鳳眼蓮的遺傳變異、克隆多樣性與繁育系統進化[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嚴云志;撫仙湖外來魚類生活史對策的適應性進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8 梁玉;外來種大花金雞菊入侵的影響因子及其遺傳多樣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洪榮標;濱海濕地入侵植物的生態(tài)經濟和生態(tài)安全管理[D];福建農林大學;2005年
10 劉建;中國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特性分析[D];山東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長豐;格子上的生物入侵模擬模型[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2 劉春興;生物入侵的法律對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3 阮雪梅;大規(guī)模引種印楝對云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4 朱銀飛;北京地區(qū)生物入侵的模式,管理策略及立法建議[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5 陳晨;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和風險分析體系的初步構建[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王洪梅;河北省生物多樣性現狀及生態(tài)系統對其維持功能評價[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賈昕;外來入侵種喜旱蓮子草在原產地和入侵地的地理變異[D];西北大學;2008年
8 趙月琴;外來入侵種鳳眼蓮在不同營養(yǎng)水平下的生長及對本地水生植物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6年
9 何志恒;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具入侵特征植物傳播及潛在分布區(qū)的評估[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植物園);2007年
10 吳建民;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分形生長及種群分化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2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shenghuobaike/2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