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戴維·巴斯/9787115288547
本文關鍵詞:基因與人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基因與人格》講述一些可能發(fā)生你身上但你卻從來沒注意到的有趣事件。不僅外向人尋求刺激,內向人也在尋求刺激,是什么決定了人們每時每刻都需要刺激一下?夜貓子就不好嗎?如何根據(jù)生理節(jié)律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女紙拜金男紙愛拍年輕漂亮妹子,都有些什么根據(jù)?親密關系中 你最嫉妒什么?基因與人格
作者:戴維·巴斯
譯者:郭永玉
出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10
ISBN:9787115288547
品牌:新曲線心理
編輯推薦(1)《基因與人格》從遺傳、進化的角度為你揭秘人格的基因密碼,探討與特定人格特征相關的特定基因,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擇偶偏好、擇偶策略的性別差異等人格差異如何進化而來,是一本兼具趣味性的科學讀物。
(2)《基因與人格》節(jié)選自《人格心理學》,該書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郭永玉教授翻譯推薦,他在人格領域內從事研究已多年,對人格的發(fā)展形成了深刻的認識,確保了本書的科學價值和翻譯質量,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3)在寫作風格上,《基因與人格》的作者將理論和實踐、科學和經驗相結合,用通俗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大家解讀人格。
(4)《基因與人格》的作者蘭迪?拉森和戴維?巴斯是當今人格心理學界的著名人物。尤其是巴斯是當今進化心理學中的領軍人物,其有關進化心理學的著作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5)本書適合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和對人格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內容簡介《基因與人格》選取《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第2 版)中的“人格的生物學領域”單獨成冊,為那些對人格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輕便的版本。
《基因與人格》關注影響人格和受人格影響的生理因素,涉及到遺傳學、生理系統(tǒng)和進化論。遺傳學取向探討遺傳如何影響人格,基因是否影響著我們的活動性,是否暴躁、不友好,,是喜歡社交還是偏好獨處等人格特質,以及基因和環(huán)境如何相互作用。生理學取向探討大腦的活動水平、皮膚電活動等生理喚醒水平如何解釋和影響焦慮和神經質、內向和外向等人格特質,早晨型—夜晚型的人有何差異,以及大腦的不對稱性與情緒類型的關系等。人格的進化觀探討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格發(fā)展是否也體現(xiàn)了自然選擇法則,助人性、群體歸屬感的尋求,女性在擇偶時的挑剔性等人格特質是否是適應的產物。
《基因與人格》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讀物,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適合一切對人性感興趣的專業(yè)和大眾讀者。
作者簡介蘭迪·拉森(Randy J. Laresen) 目前,拉森是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系主任、人類價值與道德系的William R. Stuckenberg教授,教授人格心理學及其他課程。1987年獲得心理健康國家研究院頒發(fā)的科學研究發(fā)展獎;1992年被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人格心理學學術新人杰出科學成就獎。拉森是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數(shù)個科學評審小組的成,他對于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得到了心理健康國家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認知神經科學的McDonnell基金以及Solon Summerfield基金的資助。2000年,他當選為美國中西部心理學會主席。
戴維?巴斯(David M. Buss) 于1981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就職于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大學,1996年開始執(zhí)教于奧斯汀德州大學。1988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人格心理學學術新人杰出科學成就獎, 1990年被美國心理學會授予G. Stanley Hall獎,2001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教授獎。巴斯的著作包括:《欲望的演化:人類的擇偶策略》(修訂版),該書被譯為10種語言;《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第四版),該書獲得Robert W. Hamilton圖書獎;《危險的激情:為什么嫉妒與愛和性一樣是必需的》,該書被譯為13種語言。
譯者簡介:郭永玉,心理學博士,現(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分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心理研究》等期刊編委。美國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ITP)訪問學者,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后,英國University of Leicester訪問教授。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及主編或參編學術著作或教材10余部,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全國教育圖書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湖北省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
目錄導 言...........................5
遺傳學與人格
1. 人類基因組 ..........................15
2. 基因與人格關系之爭 ........................ 18
3. 行為遺傳學的目標 ....................... 21
4. 什么是遺傳率 ......................... 25
5. 行為遺傳學的研究方法 ........................ 31
6. 行為遺傳學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 .......................... 45
7. 共享環(huán)境與非共享環(huán)境的影響:一個難解之謎 .............60
8. 基因和環(huán)境 ............................ 66
9. 分子遺傳學 ..............................73
10. 行為遺傳學、科學、政治和價值觀 .............. 76
人格的生理學取向
11. 謝爾頓的人格生理學研究 ..................... 88
12. 人格研究中常用的生理測量法 .............. 92
13. 以生理為基礎的人格維度 .................. 101
人格的進化觀
14. 進化與自然擇............... 152
15. 進化心理學 ................. 166
16. 人 性 ..................... 174
17. 性別差異 ................... 184
18. 個體差異 .................... 205
19. 大五理論和與進化相關的適應性問題 ........... 216
在線試讀基因和族內適應性
基因是DNA 的匯聚體,由子代從親代處繼承而來;蚴亲钚〉、完整的、通過后代傳遞的遺傳信息單位。將基因作為遺傳信息單位促成了另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自然選擇和性選擇并不是兩個獨立的過程,F(xiàn)代的進化生物學家們認為,進化過程是通過相異基因復制來實現(xiàn)的。相異基因復制是指相對于其他基因而得以成功復制的現(xiàn)象。與復制較少的基因相比,復制較多的基因相對來說更有可能被傳遞給下一代。因為生存對成功繁衍來說很重要,所以導致更多可能存活的特征會得到傳遞。求偶也是成功繁衍的關鍵,所以能在同性內部競爭中獲勝或優(yōu)先被擇為配偶的特征也會得到傳遞。因此,成功生存和競偶成功是相異基因復制的兩個方面。
因此,那些能導致較多繁殖的基因特征被選擇,并隨時間而進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基因復制所必需的。然而,許多生物學家堅持認為,自然(生存)選擇和性選擇是有區(qū)別的,因為它們有助于區(qū)分兩種重要的適應,即幫助個體生存(如對蛇的恐懼)和幫助個體繁衍(如雄鹿抵角相斗)的適應。
建立在相異基因復制基礎上的現(xiàn)代進化理論被稱為族內適應性理論。“inclusive”是指不影響個體的繁殖卻有助于基因復制的特征,它們可能會影響親屬的生存和繁衍。例如,假如你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妹妹或其他親屬,那么就能使她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因為你和妹妹有著共享基因(兄弟姐妹平均有50%共享基因),幫助她們生存和繁衍也就等于傳播了自己的基因(成功的基因復制)。幫助這一特質之所以能夠進化的關鍵條件是:作為幫助行為代價的自身繁殖機會的損失必須小于與親屬共享基因得以復制的特征,它們可能會影響親屬的生存和繁衍。例如,假如你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妹妹或其他親屬,那么就能使她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因為你和妹妹有著共享基因(兄弟姐妹平均有50%共享基因),幫助她們生存和繁衍也就等于傳播了自己的基因(成功的基因復制)。
幫助這一特質之所以能夠進化的關鍵條件是:作為幫助行為代價的自身繁殖機會的損失必須小于與親屬共享基因得以復制的收益。以跳進湍急的河流中去救落水的妹妹為例,根據(jù)幫助行為的進化選擇機制,你救起她的概率必須雙倍于你被淹死的概率,這樣你才會冒著生命危險跳水救她。因此,族內適應性可以說是個體的成功繁衍(通俗來說就是你的后代的數(shù)量)加上你對血緣親屬繁衍施加的影響,這一影響的大小取決于血緣關系的遠近程度。族內適應性讓你為血緣親屬的利益去冒險,但不至于過度冒險。族內適應性理論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擴展和深化,代表了在理解人類特質上取得的重要進展,如利他主義。
標簽主題: 新曲線心理
本文關鍵詞:基因與人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7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mishujinen/4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