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戶體驗設計遇上敏捷
本文關鍵詞:當用戶體驗設計遇上敏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內容概要
《當用戶體驗設計遇上敏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什么是敏捷。即使讀者對敏捷完全了解,仍舊值得讀一讀這部分內容;第二部分介紹了項目過程,并探究敏捷框架中的體驗設計技術,以便幫助讀者完成和交付偉大的體驗設計產品;第三部分是工具箱,讀者可用它作為工具和技巧的快速參考指南,以及在敏捷環(huán)境中使用它們。
作者簡介
Lindsay Ratcliffe曾為許多大公司和小創(chuàng)業(yè)者團隊提供咨詢,為金融、電視、政府、電信、公用事業(yè)和制造業(yè)創(chuàng)建吸引人的在線和離線用戶體驗。Marc McNeill視覺思考者、體驗設計師以及敏捷顧問。他有超過10年的IT和用戶體驗顧問經驗,一直致力于將精益和敏捷準則推薦給各種公司和機構。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敏捷概覽以及設計師為何要關注敏捷 第1章 設計的重新設計 2 1.1 創(chuàng)新英雄和IT反派 3 1.2 別朝傳話人開火 4 1.3 在真空中設計 5 1.4 生活和時間已前進 6 1.5 敏捷體驗設計宣言 7 1.6 讓IT是協作的、迭代的、緊密的 8 1.7 讓愿景成真 10 1.8 持續(xù)開發(fā)細節(jié) 11 1.9 讓設計有回應 12 1.10 我們在等什么 13 第2章 瀑布已經干涸 14 2.1 現狀 15 2.2 敏捷之解構 22 2.3 敏捷體驗設計 32 2.4 對完成的重新定義 35 2.5 小結 38 2.6 接下來 38 第3章 我是設計師,這與我何干 39 3.1 敏捷與設計矛盾嗎 40 3.2 一個重大的設計挑戰(zhàn) 43 3.3 設計的適合之處 45 3.4 誰是設計師 53 3.5 小結 57 3.6 接下來 57 第4章 設置場景 58 4.1 一個敏捷體驗設計項目 59 4.2 敏捷團隊結構以及設計師的角色 65 4.3 敏捷項目環(huán)境 73 4.4 敏捷項目交流 77 4.5 敏捷項目管理 80 4.6 小結 85 4.7 接下來 85 第二部分 如何設計并快速交付吸引人的體驗 第5章 準備好出發(fā) 87 5.1 識別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88 5.2 我們如何做 89 5.3 模型在過程中的角色 93 5.4 我們需要什么人 96 5.5 如何給我們的時間定結構 102 5.6 人已聚齊,,然后呢 106 5.7 小結 107 5.8 接下來 108 第6章 敏捷探索 109 6.1 開始 110 6.2 協作探索的3個“i” 112 6.3 業(yè)務意圖 114 6.4 洞察用戶 118 6.5 實現 129 6.6 將這一切組合在一起 133 6.7 小結 135 6.8 接下來 136 第7章 展望成功 137 7.1 創(chuàng)意的建立 138 7.2 讓它發(fā)生 142 7.3 想法生成 147 7.4 精化 151 7.5 探究 152 7.6 驗證 157 7.7 轉變 158 7.8 小結 160 7.9 接下來 160 第8章 精心制作:備妥、穩(wěn)定、構建 161 8.1 最低限度的可行產品 162 8.2 用戶故事 164 8.3 目標與歷程 171 8.4 估算 183 8.5 小結 187 8.6 接下來 188 第9章 進入開發(fā) 189 9.1 迭代:交付的心跳 190 9.2 以一個團隊的形式工作 198 9.3 設計文檔 202 9.4 與產品所有者協作 207 9.5 以迭代方式工作 208 9.6 小結 222 9.7 接下來 222 第10章 超越敏捷,持續(xù)改進 223 10.1 發(fā)布是什么樣子的 225 10.2 超越發(fā)布,進入持續(xù)的改進 230 10.3 傾聽與衡量 236 10.4 數字是否增加了 252 10.5 小結 258 10.6 接下來 258 第三部分 工具箱 親緣性映射 261 分析 262 依原樣的體驗設計評審 263 “依原樣”/“將要成為”過程映射 264 將相機作為文檔 265 協作設計 266 競爭對手評審 267 環(huán)境場景 268 環(huán)境調查 269 用戶體驗/歷程地圖 270 用戶測試 271 設計評審會議 272 電梯推銷 273 人種研究 274 熱氣球 275 想法生成 276 信息設計 277 洞察 278 從內部看問題 279 我和我的影子 280 人物角色 281 產品盒子 282 原型制作 283 回溯 284 展示會 285 站立會議 286 制作故事板 287 故事地圖 288 任務分析 289 折中滑塊 290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在設計表現得如此固步自封的同時,IT和業(yè)務卻越來越和諧友好。現在,設計以及從某種程度上說最終用戶,被扔在了外面喝西北風。業(yè)務迷戀于敏捷這一新的、包容的與開發(fā)人員一起工作的方式,每隔幾周就能交付可工作的軟件。這些敏捷的家伙們甚至將軟件需求寫成用戶故事,細述用戶是誰以及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于是業(yè)務便相信IT的確是將用戶放在了心上。 無處不在的網絡給現代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網絡訪問設備正在同質化,高速無線網絡幾乎到處都是,互聯網成了虛擬神經網絡。Web的數字特性意味著甚至時間本身都有了不同的意義。現實世界里,我們拼命趕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由工業(yè)和機械生產過程所驅動的有形人工制品。在互聯網上沒有這樣的最后期限,只有“在此日期之前使用”的理念,一樣東西火與不火與當時的虛擬部落趨勢所掀起的潮涌有關。網絡無處不在,同時又是有機的。它是動態(tài)的、自然發(fā)生的,而且繼續(xù)按照達爾文理論進化。如果一個網站與其目標不再適應,它就會改進,否則就會有新的生命體出現取而代之。 所以,如果我們的設計方式不再與真實世界中的業(yè)務和敏捷IT相適應,并且設計不再與互聯網的有機框架相適應,那么設計的未來會是什么?顯然這是大多數設計師特別關注的挑戰(zhàn),并以此不斷成長。畢竟,設計師們本質上都是具備分析問題能力的問題解決者,我們只是使用了大腦的另一邊來解決問題?隙ǖ氖,有大量的設計師已經花時間觀察并思考這一問題。雖然也許還沒有唯一的、不可辯駁的答案,但在本書中我們將提出一個可供考慮之用的稻草人。 我們不想重新發(fā)明車輪,關于敏捷的原理與實現過程,敏捷界的名人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工作了。 作為設計師,我們要(重新)追上產業(yè)大潮,成為弄潮兒。 在本書中,我們將在敏捷項目框架里探討數字產品開發(fā)生命周期,并且探究將設計注入這一過程中的方法。特別地,我們將提出一個靈活的敏捷交付項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驗設計對項目或業(yè)務的成功至關重要。讓我們從一個為在敏捷框架內實現數字設計提供正面指引的敏捷體驗設計宣言入手吧。 隨著本書內容的深入,我們將對宣言中每一點背后的意義進行更詳細的敘述。作為開始,我們將了解在瀑布環(huán)境中設計是如何進行的——在這個環(huán)境中,設計有其自己獨立的階段。如此,可以讓讀者對改變的需要有所了解——這里的改變既是傳統的項目方法學的改變,也有進行設計的時間以及方法的改變。 而后我們將了解敏捷項目框架。我們將有所深入,但本書并不是敏捷的綜合性指南,而是數字設計師的敏捷指南。所以,我們不會重復那些優(yōu)秀的敏捷圖書已經告訴讀者的內容,而是指出如今的工作方式之不同、進入狀態(tài)所需的是什么,以及對于在敏捷環(huán)境中工作的數字設計師這意味著什么。這是一本目前所缺的、關于敏捷和設計的書。
媒體關注與評論
敏捷是以前軟件開發(fā)火的時候的概念,這本書借用這個思想,讓互聯網產品團隊多接觸最終用戶,根據用戶需求來改變以往的流程,制作用戶需要的產品,而不是自己腦子里面YY的產品。前面部分是一些意義之類的內容,后面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方法,很有用,讓你可以理性判斷你做出的產品能不能好賣。如果你們公司團隊真的可以采納的話,結果也會很有效?焖俚姆绞叫Ч厝灰绕俨己。但需要團隊和個人真的自己做出改變。也需要像書里那樣實踐。第一次可能效果不太好,但熟能生巧后,肯定對產品、個人、團隊有幫助。小300頁,基本把用戶體驗設計的敏捷過程說的比較全面了,有理有據,有虛有實。好評
編輯推薦
敏捷開發(fā)方法雖然原本是軟件領域中的概念,即持續(xù)迭代的開發(fā)方法。但它也適用于用戶體驗設計。設計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并適應敏捷準則。本書展示了設計師、產品經理以及開發(fā)團隊將體驗設計集成到精益產品開發(fā)中的方法,提供了使用敏捷方法設計出優(yōu)秀體驗的工具、技術和框架,以便讓讀者可以快速交付讓客戶稱心如意的產品。本書將幫助讀者:*將設計過程集成在敏捷項目中,并讓自己融入敏捷團隊;*通過做“準時的、剛剛好”的工作,更快地完成優(yōu)秀的設計;*使用設計思維、以顧客為中心的設計、產品設計以及服務設計原則的設計方法;*通過考慮最終用戶、業(yè)務和技術的需要來創(chuàng)建成功的數字產品;*理解關于持續(xù)設計和持續(xù)交付的下一個思維浪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用戶體驗設計遇上敏捷 PDF格式下載
本文關鍵詞:當用戶體驗設計遇上敏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37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mishujinen/36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