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白粉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越冬力測定
發(fā)布時間:2024-07-02 01:14
以沈陽地區(qū)楊樹白粉病為對象,觀察記錄病害發(fā)生的時間及癥狀,對病原菌進行鑒定,并對林下地表越冬的閉囊殼進行越冬力測定。結果表明,2018年該地區(qū)楊樹白粉病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發(fā)病,且同一派系內不同品種的發(fā)病時間存在差異;病原菌的有性型為楊球針殼,無性型為擬小卵孢屬(Ovulariopsis sp.);自然條件下閉囊殼越冬成活率達30.77%,首次得出閉囊殼的越冬力與其含子囊孢子的數目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此外,在室內-40℃下處理7 d,閉囊殼的成活率為1.55%,-30℃和-35℃下處理15 d,閉囊殼的成活率分別為33.29%和31.83%。綜上所述,楊球針殼具有較強的抗低溫能力,可保證越冬后存活大量菌源,為侵染提供條件。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99468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圖1感病葉片
表22018年5個楊樹品種不同時間的發(fā)病癥狀Table2Symptomsof5poplarvarietiesatdifferenttimein2018楊樹品種病害癥狀觀察時間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10月下旬....
圖2病原菌的顯微特征
根據形態(tài)學的初步鑒定,引發(fā)該地區(qū)楊樹白粉病的病原菌有性型為楊球針殼(Phyllactiniapopuli),無性型為擬小卵孢屬(Ovulariopsissp.)[7]。2.3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圖3楊樹白粉菌及相關類群的N-J系統(tǒng)進化樹
分生孢子接種試驗中,接種后10~14d開始發(fā)病,對照組不發(fā)病。鏡檢病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其形態(tài)特征與接種源一致(Ovulariopsissp.)。說明分生孢子為楊樹白粉病的再侵染源。圖4接種后的癥狀
圖4接種后的癥狀
圖3楊樹白粉菌及相關類群的N-J系統(tǒng)進化樹2.5自然條件下閉囊殼的越冬力
本文編號:39994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mfmb/399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