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導師介紹 陳伯輝
本文關鍵詞:福建省科技三項基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姓名:陳伯輝
性別:男
職稱:講師
學院: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
研究方向:安全檢測與監(jiān)控技術,工業(yè)防火防爆,安全系統(tǒng)工程,安全評價,通風與空調,工業(yè)通風與防塵
個人簡介:一、主要學習經歷
1.1994.9-1999.7,中國礦業(yè)大學采礦工程系安全技術及工程本科專業(yè)學習;
2.1999.8至今,福州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工作;
3.2003.9-2007.4,福州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環(huán)境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方向碩士研究生學習;
4.2007.9至今,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隧道安全與監(jiān)控方向在職。
二、學術及社會兼職
1.中國煤炭勞保科技學會礦井通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2.福建省煤礦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
三、講授的主要課程
安全檢測與監(jiān)控技術,工業(yè)防火防爆,安全系統(tǒng)工程,安全評價,通風與空調,工業(yè)通風與防塵。
四、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指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yè)實習及畢業(yè)設計,《工業(yè)防火防爆》課程設計,《安全評價》課程設計,,指導本科生科研訓練。
五、參加的教研課題
1.安全評價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福州大學,2010-2012,排名第二;
2.安全系統(tǒng)工程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福建省教育廳,2005-2008,排名第二;
3.安全系統(tǒng)工程省級精品課程(立項)建設,福建省教育廳,2004-2007,排名第二;
4.安全系統(tǒng)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福州大學,2003-2005,排名第二;
5.安全科學技術導論多媒體研制,福建省教育廳,2002-2003,排名第二;
6.安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綜合改革與實踐,福州大學,2001-2005,排名第二。
六、發(fā)表的教研論文
《安全系統(tǒng)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安全科學理論與實踐,2005年,排名第二。
七、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
安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建與實施,2000年福州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0年,排名第二。
八、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
1.福建煤礦水害預防理論與方法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1-2014,項目主持;
2.火災煙氣與消防系統(tǒng)的動力學耦合作用研究,福建省教育廳,2006-2008,項目主持;
3.福建省公路清障救援措施及其內在響應機理研究,橫向項目,2011-2012,項目主持;
4.道路交通事故預測與控制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6-2009,排名第二;
5.道路交通事故模擬與再現(xiàn)系統(tǒng)研究, 福建省科技三項基金,2003-2006,排名第三;
6.災害風險管理技術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2,排名第三;
7.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干預技術研究,福建省科技三項基金,2000-2002,排名第三;
8.福建煤礦通風系統(tǒng)改造技術及應用,福建省煤炭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2006,排名第三;
9.福建省隧道及地下工程火災及防范研究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5-2007 排名第四。
九、發(fā)表的主要學術論文
1.無噴淋室內火災煙氣溫度變化特性的實驗研究,《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第6期,獨著;
2.典型內裝修材料煙密度的實驗研究,《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1第6期,獨著;
3.模糊數學理論在福建煤礦安全評價中的應用,《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
4.基于FTA的礦井通風系統(tǒng)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2009年第12期,第一作者;
5.礦井通風優(yōu)化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確定,《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年第3期,第二作者;
6.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2009’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ing Scinece & Technology,2009.10,主辦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EI收錄,第二作者;
7.Elements Research Of Security Managers Based On Condition Theory,F(xiàn)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10,主辦單位: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第二;
8.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科學的哲學認識,安全科學理論與實踐,第一作者,2005.8;
9.試論福建省礦井通風系統(tǒng)改造,中國煤炭勞保學會礦井通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屆礦井通風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作者,2004.11;
10.化工貯罐區(qū)安全評價的探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第二作者,2003.8;
11.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時間序列交通事故預測,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二作者,2005.8;
12.The Analysis and Measure of Human Factors on Traffic Accidents,2004年ISSST(國際安全科學技術研討會論文集),被EI收錄,第三作者,2004.10;
13.瓦斯爆炸過程中火焰厚度的實驗室測定及其分析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被EI收錄,第二作者,2000.1;
14.物流安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第二作者,2011.5;
15. 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香港長城出版社 第二作者 2004.12;
16. 道路交通安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第三作者,2007.3。
十、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1.事故預測與預防, 2010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二,2011年;
2.福建煤礦通風系統(tǒng)改造技術及應用,2007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四,2007年;
3.化工貯罐區(qū)安全評價的探討,福建安全建設征文比賽一等獎,排名第二,2004年;
4.煤礦職工安全意識分析及其強化,福建省勞保學會優(yōu)秀論文,排名第二,2001年。
◇ 編輯推薦
·2016年考研調劑信息匯總(更新中)
·2016年考研國家線
·2017考研網上輔導招生簡章
本文關鍵詞:福建省科技三項基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54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lwjj/22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