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在學科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第 1 章 引言
重點學科建設以及特色學科建設,自我國高等學校進行“211 工程”、“985工程”建設以來,就作為高校生存與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同時,學科建設也是評價高校教學能力、科研水平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標準。因為把學科建設好,無論從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從吸引高水平人才,甚至是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可以為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高校將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中的文獻情報服務中心,依托于這種依賴關系,緊跟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前沿,了解學科建設發(fā)展的方向,掌握學科未來發(fā)展趨勢,為學科建設發(fā)揮它的熱情,積極投身于學科建設和學校的發(fā)展中。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迫使大學圖書館改變原有的信息服務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為師生提供主動思維的機會,培養(yǎng)師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網絡使更多的資源得到共享和利用,從而降低用戶由于“信息迷航”和“認知過載”造成的困擾。因此,大學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一些有活力、有親和力的服務,真正使大學圖書館活躍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更有利于圖書館事業(yè)可持續(xù)的健康的發(fā)展。
高校圖書館為學科建設所提供的學科信息服務,是學科發(fā)展目標實現的有力保證,同時,學科信息服務水平的高低不僅代表了學科建設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高校圖書館參與學科建設的深度與廣度。因為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對資源平臺文獻的相對熟悉及具備專業(yè)的圖情知識,能為學科用戶提供全面的、準確的、深層次的信息服務,這種高水平、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助力學科教學與科研,促進了高校的學科建設。
……
本文以 SCIE 收錄的有關學科服務的學術文獻為數據源,檢索策略為:主題 =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or (information service) or (subject service) or(knowledge service) or (subject librarian),其中:時間跨度=所有年份,共檢索到有關學科服務的學術文獻記錄 1651 條。將以上 1651 篇關于學科服務的相關文獻按年代的變化繪制成圖,見圖 1.1。
從圖1.1的數據分析發(fā)現,可將國際學科服務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1-1992年,起步階段。此階段,相關研究文獻數量總體較少,每年發(fā)文量基本保持25篇以下。這表明學科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模式,開始引起國內外圖情界學者和同仁的關注。第二階段:1993-2001年,逐步發(fā)展階段。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普及與推廣、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等研究的發(fā)展,學科服務的研究逐步成為國內外界業(yè)的關注焦點,同時也開始受到各層面學者與研究者的重視,相關研究文獻數量逐步增長。
第三階段:2002-2013 年,學科服務研究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增長幅度較大。到目前為止,研究突破了文獻信息服務、參考咨詢、用戶培訓、資源建設領域,又向數字工具開發(fā)、學術出版與傳播、資源發(fā)現與管理、科研數據管理以及基金管理等更為寬廣的領域不斷擴展。
……
第 2 章 相關概念與基礎理論
學科服務是一項以用戶為中心,以學科館員為核心的由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化的創(chuàng)新型服務方式,人性化信息服務模式。目前,為高校學科建設提供學科服務己逐步成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也是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要體現。學科服務依托于精通某一學科專業(yè)知識和圖情知識的高層次人才,通過參與學科的某一研究領域方式,為學科教學與科研人員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學科館員制度是以學科為對象而建立的高級專門人員對口服務模式,它是主動為對口院系開展全方位信息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主要包括“學科分館-學科館員組合”模式、“學科館員-圖情教授”協(xié)作模式、專職學科館員直接負責模式及高素質館員兼職模式。學科服務對學科館員的基本要求是:參與并深入到用戶的科研或教學過程中,協(xié)助他們發(fā)現并獲取更多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并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專業(yè)化、個性化、知識化的學科信息服務。學科服務的研究起源于一些美國的高校圖書館,根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2007年對63個圖書館的調研,有94%的圖書館都提供學科服務。我國的學科服務研究開始于1998年清華大學引入并實行的學科館員制項目,之后眾多國內知名重點大學圖書館也迅速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
從學科建設的綜合角度看,學科建設是高校發(fā)展中一項長期的基本戰(zhàn)略任務,包含了學校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各項管理,運用規(guī)劃、政策、人力、財力、物力等要素使某個學科健康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從學科建設的內容角度看,學科建設是以學科性質為核心,將學科隊伍建設、學科方向建設、學科基地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綜合在一起的建設;它是通過對學科進行規(guī)范重組,保持學科方向、師資隊伍、基地建設、學科組織建制等方面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以實現學科的優(yōu)勢積累;它不但要涉及學科自身學術水平的建設,還涉及組織、制度和資源配置等相關社會建制方面的建設。從學科建設的目標角度看,學科建設就是按照一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對學科條件進行合理地設計和規(guī)劃,對學術隊伍進行有效的組織, 從而形成人才培養(yǎng)與學術研究水平,提高綜合實力。
根據以上學者的論述,筆者認為:高校學科建設就是圍繞學校的學科隊伍,以學科教學、科研活動為工作中心,通過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硬件以及組織人事、行政管理等軟件,提高學術科研水平,加快學科建設發(fā)展。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科硬件和軟件環(huán)境建設;二是學科隊伍建設;其三是學術研究和教學科、科研活動。
學科建設是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有力保證,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服務為學科建設的發(fā)展提供了文獻支撐和保障。學科信息服務質量與學科建設水平密不可分,越高質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務,越能促進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反過來高水平的學科建設要求圖書館提供更加有深度和廣度的學科信息服務,也有力地激化了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新,促進圖書館的健康發(fā)展。
……
3.1 案例研究設計..........................................15
3.1.1 案例背景............................................15
3.1.2 案例依據..........................................16
3.2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16
3.2.1 服務項目的實踐流程探析.............................16
3.2.2 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報告制定...........................18
第 4 章 用戶反饋信息的量化分析..........................21
4.1 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統(tǒng)計方法.........................21
4.1.1 調查目的和對象...................................21
4.1.2 調查問卷設計.....................................21
4.1.3 調查實施步驟....................................21
4.2 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23
4.2.1 學科信息服務的滿意度分析...........................23
4.2.2 學科信息服務的作用與利用率分析......................24
4.2.3 學科信息獲取方法分析................................25
第 5 章 服務學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30
5.1 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30
5.2 深化學科信息服務內容..............................30
5.2.1 強化學科用戶的研究.................................30
5.2.2 調整學科信息服務內容................................31
5.3 完善學科信息服務功能.................................32
5.3.1 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32
5.3.2 開展“嵌入式”學科信息服務..........................32
5.3.3 完善學科信息服務流程...............................33
……
第 5 章 服務學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學科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是學科得以順利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科信息服務能夠有效開展的基本前提。學科的建設團隊主要由學科帶頭人、學科專家、科研室教師及其他一些高學歷的人才組成,他們之中的部分人或多或少的欠缺文獻信息的搜集、篩選、整合能力和對研究前沿的把握能力,對于檢索信息、獲取信息、組織信息、利用信息、評價信息和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比較低,這種學科用戶之間信息素養(yǎng)的差異性,直接影響了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科建設的進展。因此,可以采用“學科館員-學科帶頭人”合作模式,對學科用戶開展“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即學科館員有目標、有計劃將信息素養(yǎng)教育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融入到整個學科的教學、科研過程之中,最大化提高學科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科建設。
在學科用戶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可以對學科用戶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短期培訓、專題講座以及在線教學等,讓他們掌握必備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獲取來源與途徑、信息檢索、信息整理、信息評價分析、文獻數據挖掘、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認知圖書館學科信息服務等。同時,可參與到科研型學科用戶的學術活動中,實時、及時了解學科用戶信息能力方面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教育。另外,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科用戶在科研過程中的信息需求,在獲取文獻、組織文獻、分析文獻、評價文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
結論
(1)搜集了國內外有關本課題研究的文獻,并認真研讀和梳理,利用文獻計量法分析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包括時間分布和研究熱點,在此基礎上綜合、歸納相關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在學科建設中的研究主題的理論和概念,進而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2)選取南昌大學國家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為實際案例,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服務,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實踐分析探索為學科建設提供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服務的內容、方式和流程。
(3)對學科用戶進行了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使用訪談調查法上訪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科專家,在訪談調查的基礎上整理訪談筆記并對正式調查的調查內容進行了修改,接著,從了解學科用戶對圖書館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服務的滿意度、使用情況和信息獲取途徑三方面來設計調查問卷,并對學科用戶進行問卷調查,最后統(tǒng)計、分析和評價調查結果。并針對有關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4)對圖書館學科信息服務學科建設的對策進行了探討。根據上文的相關理論知識、案例實踐和問卷調查的分析研究,本章主要對學科信息動態(tài)分析服務學科建設的對策進行了探討,也作為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觀點。以本課題的案例實踐為基礎,從“嵌入式”服務入手,深化學科服務內容、完善學科服務功能,推出適應于本學科建設的信息動態(tài)分析服務。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436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4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