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調(diào)查
本文關(guān)鍵詞:研究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調(diào)查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英語學習者 連接副詞 使用 調(diào)查
【摘要】:對比分析英語學習者和母語作者在語言學論文中使用連接副詞的情況,主要的發(fā)現(xiàn)是:(1)學習者在論文寫作中比母語作者傾向于更多地使用連接副詞;(2)他們使用的連接副詞,在語義關(guān)系分布上大致相同:使用最多的是表示對比/讓步、結(jié)果/推論和同位關(guān)系的三類連接副詞,都較少使用表示總結(jié)和過渡關(guān)系的連接副詞;(3)學習者與母語作者相比,在論文寫作中較少使用表示確認關(guān)系的連接副詞;(4)學習者傾向于過多使用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接副詞yet和用于句首接續(xù)上句的連接詞And和But。分析表明,學習者對連接副詞的文體適用性和語義上的細微差別認識不夠。
【作者單位】: 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科技外語系
【分類號】:H319
【正文快照】: 0.引言實現(xiàn)篇章語義連貫的手段之一是運用連接成分。本文僅考察句間連接成分,也稱做連接副詞,例如however、therefore、inaddition、furthermore、forex ample,等等。這些連接副詞是表示句子之間各種邏輯意義的銜接手段,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婁成英;;主位推進模式的語篇功能[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0年02期
2 張結(jié)根;蘇傳娥;;連貫的定義、范圍及手段[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3 張薇;;聽力教學中的語篇銜接手段[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6期
4 張建理;論語篇連貫機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周勤亞;試析英漢語篇銜接中的形合與意合[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1年01期
6 陳昌義;交際意識是外語教學交際法的靈魂[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7 郭建民,萬利華;略論會話的連貫性[J];云夢學刊;2001年06期
8 馬燕華;中級漢語水平日本留學生漢語語段銜接調(diào)查分析[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1年04期
9 田興斌;翻譯教學的審美視角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05期
10 謝遐均;四級英語考試作文評分樣卷的銜接手段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shù)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蔡有恒;;功能理論與語篇語體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肖傳芬;;從形式機制談?wù)Z篇詞匯銜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學術(shù)論文提要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蔣聯(lián)江;;基于RST的英語四級作文連貫性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志平;選擇與順應(yīng)[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代樹蘭;電視訪談話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馬景秀;新聞話語意義生成的系統(tǒng)功能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許明武;科技英語句層信息傳遞功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錢琴;指涉理論與俄語中的指涉現(xiàn)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翁玉蓮;報刊新聞評論話語的功能語法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吳雪穎;新聞英語語篇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8 趙德全;純理功能的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10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雷;英漢詞匯銜接手段多維對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2 張麗新;口語與筆語中銜接手段運用的對比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3 王欣;試從“目的論”角度評《阿Q正傳》的兩個英譯本[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王麗娜;英漢指示詞對比研究與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陳麗氣;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鄒燕艷;《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周玲;英漢演講語篇中的銜接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8 邱寧;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筆語中介詞短語類插入語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9 張文婕;從中西思維方式角度看英漢科技篇章連貫性對比與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10 班柏;普通英語與科技英語語法銜接對比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世祿;關(guān)于漢語的語法體系問題[J];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S1期
2 王宗炎;;評哈利迪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范疇》[J];當代語言學;1981年02期
3 徐小貞;英語中具有N&列意義的復(fù)合句及其譯法[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2期
4 趙增輝;;THE的副詞作用析解[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2期
5 賈德霖;英語復(fù)合句的意合現(xiàn)象[J];外語教學;1983年04期
6 張克禮;向《實用英語語法》作者請教[J];外語學刊;1984年01期
7 陳治安;英語連接副詞[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4年02期
8 李圣鑫;;英語句際的句法聯(lián)系——兼論置于句首的連詞和關(guān)系代詞[J];外國語言文學;1984年01期
9 晉元新;試談英語并列句中的因與果[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10 徐盛桓;;英語銜接詞[J];外語研究;198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蘭俊思;;國內(nèi)英文版科技期刊易疏忽的標點符號誤區(qū)[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羅一;中國學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研究[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2 鄧飛;用語料庫研究中國學生英文寫作中連接副詞的使用[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海濤;《莊子》副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宇紅;應(yīng)用對比分析研究大學英語學習者條件句母語遷移現(xiàn)象[D];鄭州大學;2003年
5 肖雨;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英語連接副詞使用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湛琴;《國語》副詞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7 徐靜;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議論文中因果連接詞使用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8 崔曉麗;中國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英語中口筆語混合語體現(xiàn)象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李菲;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759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127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