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圖書館學非正式學術共同體的形成——基于1998-2012年《中國圖書館學報》的計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我國圖書館學非正式學術共同體的形成——基于1998-2012年《中國圖書館學報》的計量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圖書館學 《中國圖書館學報》 引文分析 學術共同體 非正式學術共同體
【摘要】:《中國圖書館學報》是我國圖書館學非正式學術共同體的主要紐帶與平臺,在圖書館學非正式學術共同體的形成與構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利用CSSCI和CSCD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1998-2012年間《中國圖書館學報》所發(fā)論文和引文數(shù)據(jù),對圖書館學非正式學術共同體的知識資源、核心主體、主題領域和學科交流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圖書館學報》已形成一個圖書館學研究的非正式學術共同體。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關鍵詞】: 圖書館學 《中國圖書館學報》 引文分析 學術共同體 非正式學術共同體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創(chuàng)新和質量為導向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機制及其實施體系研究”(編號:12BTQ036)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353.1
【正文快照】: 1概述1.1學術共同體概述1887年,德國社會學大師裴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enies)出版《Gemeinsehaflund Gesellschaft》(《共同體與社會》)一書,首次提出了“共同體”的概念,認為“共同體”是“基于自認意識如情感、習慣等,以及基于血緣、地緣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社會有機體”[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袁廣林;;大學學術共同體:特征與價值[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2 邢會強;;經(jīng)濟法基礎理論研究與經(jīng)濟法學術共同體的建立——基于CNKI統(tǒng)計的30篇高頻被引論文的深度分析[J];南都學壇;2011年02期
3 鄭俊生;;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1年04期
4 舒小昀;袁勤儉;;學術共同體的構建——1998—2007年《史學理論研究》引文分析[J];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01期
5 顧燁青;;圖書館學會與圖書館協(xié)會之辨及其思考——寫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J];圖書館;2009年06期
6 李樹軍;論學術共同體對科技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壇;2004年06期
7 葉繼元;;引文的本質及其學術評價功能辨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年01期
8 邱均平;董克;;引文網(wǎng)絡中文獻深度聚合方法與實證研究——以WOS數(shù)據(jù)庫中XML研究論文為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新珍;;創(chuàng)新文化結構特征及其功能發(fā)揮機理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李金輝;;科學解釋學的三重維度[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3 薄景昕;;《新青年》研究的新視野[J];北方論叢;2008年06期
4 劉樹君;李建珊;;凡勃倫進化的科學觀探析[J];北方論叢;2009年02期
5 張今杰;林艷;;“范式”與“語言游戲規(guī)則”——庫恩科學革命理論與卡爾-奧托·阿佩爾先驗語用學比較研究[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6 殷華成;;科學、技術的歷史發(fā)展及當代反思[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張麗;論網(wǎng)絡技術的文化特征[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閻光才;教育過程中知識的公共性與教育實踐——兼批激進建構主義的教育觀和課程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9 馮向東;;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與“視角”辨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3期
10 龔放;;追問研究本意 紓解“學科情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阿娜;;“范式”涵義知多少——對庫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田闖;王紫琳;;波普爾與庫恩科學哲學思想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鄭媛媛;伍玉林;;庫恩范式視域下的科技創(chuàng)新維度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4 劉樹君;;凡勃倫進化的科學觀探悉[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何美琦;;我國現(xiàn)代醫(yī)院圖書館的特點和發(fā)展[A];廣西圖書館學會2011年年會暨第29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蔡志棟;;試論非宗教運動的思想史意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7 酈全民;;心智延展與文化進化[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8 張劍;;“科學救國”之夢——任鴻雋推展科學事業(yè)的一生[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9 王知津;王璇;馬婧;;索引作為文獻計量學分析工具的科學性與局限性[A];2011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1年
10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U,
本文編號:11265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112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