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食品論文 >

一款用于醫(yī)學營養(yǎng)減重的低GI代餐粉的開發(fā)與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2-10-21 13:03
  本文旨在開發(fā)出一款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Glycemic index,GI)的代餐粉。首先經(jīng)噴霧干燥制得脂肪微膠囊;然后通過三大供能營養(yǎng)素供能比的設計及營養(yǎng)素的搭配,得到代餐粉的配方;繼而采用高速制粒工藝來改善代餐粉的流動性和溶解性;最后對代餐粉進行人體GI測試,評價代餐粉對餐后2 h血糖的影響。結果顯示:脂肪微膠囊顆粒表面完整致密,且添加復合抗氧化劑茶多酚棕櫚酸酯(TP)與0.15%的L-抗壞血酸棕櫚酸酯(L-AP)的脂肪微膠囊可進一步減緩貯藏過程中油脂過氧化值的上升,提高油脂的氧化穩(wěn)定性。代餐粉經(jīng)過高速制粒,明顯提高了粉體的流動性,流動性指數(shù)從59.0上升到77.5;制粒后的粉體粒徑主要分布在600μm左右,且制粒后的代餐粉背散射光強度明顯高于制粒前的粉體,溶解性得到明顯改善。最后,通過人體GI值測試得出本文開發(fā)的代餐粉GI值為52.2±5.1,屬于低GI食品。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1.2 實驗方法
        1.2.1 復配油脂的組成
        1.2.2 脂肪微膠囊的制備方法
        1.2.3 脂肪微膠囊表面結構的觀察
        1.2.4 脂肪微膠囊氧化穩(wěn)定性測定
        1.2.5 代餐粉的制備
        1.2.6 代餐粉粒徑的測定
        1.2.7 代餐粉粉體特性測定
        1.2.8 代餐粉的溶解性測定
        1.2.9 代餐粉GI值人體測試方法
    1.3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脂肪微膠囊的特性
        2.1.1 脂肪微膠囊的微觀結構
        2.1.2 脂肪微膠囊的氧化穩(wěn)定性
    2.2 代餐粉的特性
        2.2.1 高速制粒前后的粒徑分布
        2.2.2 代餐粉制粒前后的粉體特性
        2.2.3 代餐粉制粒前后的溶解性
        2.2.4 代餐粉餐后2
        2.2.5 代餐粉的GI測定結果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杜仲雄花代餐粉沖調(diào)特性改良[J]. 吳淼,康建平,劉建,張星燦,鐘雪婷,楊健,白菊紅,華苗苗,羅霜霜.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20(01)
[2]基于馬鈴薯全粉的代餐粉沖溶特性和蛋白質(zhì)營養(yǎng)評價[J]. 焦揚,李興艷,李彩霞,王治江,楊璞,劉玉環(huán).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9(19)
[3]雜糧特膳米血糖生成指數(shù)及血糖負荷的研究[J]. 柳嘉,杜玉蘭,劉國玉,周文萱,歐陽道福,喻勤,嚴建剛,孫忠偉,劉士偉,劉亞旭,林靜,段盛林.  現(xiàn)代食品科技. 2018(03)
[4]紫薯代餐粉的研制及其沖調(diào)性研究[J]. 王乜田,黃琬茹,雷君,張雅戈.  現(xiàn)代食品. 2017(22)
[5]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J].   糖尿病天地(臨床). 2016(10)
[6]紫蘇籽油乳狀液的制備及其穩(wěn)定性評價[J]. 韓麗麗,侯占群,文劍,吳逸民,錢英燕,龔樹立.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6(04)
[7]壁材種類及濃度對高載量紫蘇籽油微膠囊特性的影響[J]. 韓麗麗,侯占群,文劍,吳逸民,錢英燕,龔樹立.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08)
[8]科學營養(yǎng)與運動健身對超重與肥胖的干預[J]. 張德春,施建明,熊英,張?zhí)煜?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 2015(02)
[9]激光顆粒度分析儀的應用[J]. 趙竹娟.  石油化工自動化. 2012(05)
[10]肥胖的危害[J]. 張質(zhì)夫,王振華.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20)

碩士論文
[1]銀杏葉片高速剪切濕法制粒工藝設計及控制[D]. 崔向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7
[2]甜橙油微膠囊的制備及性質(zhì)研究[D]. 熊月琴.華南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956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36956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dca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