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教案
文章
來源天添
資源 網 w w w.tTz Y W.C oM
《赤壁賦》教案
教學目標
2、了解文中蘇軾情感變化的過程。
3、體驗蘇軾如何在逆境困苦中運用理性思辯使自己走出悲情,從而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②此處“赤壁”)
——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眉山(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成員。他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中了進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受到排擠,后又因寫詩諷刺而被以“誹謗新法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司馬光執(zhí)政時,盡廢新法,蘇軾也激烈反對。王安石、司馬光死后,他又因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傾軋而被一貶再貶,最后貶到了海南島,直到63歲遇赦北歸,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學藝術領域里,蘇軾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號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論畫主張神似,擅長畫竹。
在思想上,蘇軾博通經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賈誼、諸葛亮等經世濟時的人物。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長期擔任地方官期間,在“仁政愛民”的思想指導下,,做了許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愛陶淵明,喜讀《莊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經歷了兩次沉重的打擊,對莊子的思想容易產生共鳴,表現(xiàn)在:一是曠達超脫,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極出世。這也是形成蘇軾世界觀復雜化、經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家的世界觀必然會影響到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從而形成自身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在蘇軾的文學作品中就明顯地留下了莊子影響的痕跡。莊子散文洋恣肆,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而蘇軾散文也具有縱橫捭闔、揮灑自如的氣勢,他的《前赤壁賦》就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蘇軾散文還在《孟子》、《戰(zhàn)國策》以及賈誼、陸贄等人作品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論政、論史的散文,大多筆力雄健,有行云流水之勢,因而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歐陽修領導的復興古文運動的主將。
二,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詞和斷句并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感知。
xū) 10、釃酒( shī)
11、橫槊(
12、漁樵(
13、扁舟( )
14、匏樽(
15、蜉蝣(
16、無盡藏(
lú
18、枕藉 (
2、師提示、糾正、補充、答疑、解釋重點字詞,疏理文意。
內容詳解
前赤壁賦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作業(yè):熟讀課文,以書面形式把課文翻譯一遍。
[1] [2] [3] [4] 下一頁
文章來源天添
資源 網 w w w.tTz Y W.C oM
本文編號:227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2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