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性質(zhì)和語文學科的地位、教學目的──學習《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體會
本文關鍵詞:語文的性質(zhì)和語文學科的地位、教學目的──學習《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體會
更多相關文章: 語文學科 教學目的 語文的性質(zhì) 普通高級中學 語文教學大綱 中學語文 語文訓練 全日制 葉圣陶 語言文字
【摘要】:語文的性質(zhì)和語文學科的地位、教學目的─-學習《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體會莊文中《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是根據(jù)1995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學計劃(初審稿)》制訂的,,同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
【作者單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 語文學科 教學目的 語文的性質(zhì) 普通高級中學 語文教學大綱 中學語文 語文訓練 全日制 葉圣陶 語言文字
【分類號】:G633.3
【正文快照】: 語文的性質(zhì)和語文學科的地位、教學目的─-學習《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體會莊文中《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是根據(jù)1995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學計劃(初審稿)》制訂的,同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雯;;淺談高中語文學科被忽視的現(xiàn)象[J];學語文;2011年03期
2 隋玉雙;;語文閱讀教學之情感教育[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4期
3 陳紅星;;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8期
4 賈利娟;;對語文學科文化的認識[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5 李金原;;如何進行語文學科的愉快教學[J];考試周刊;2011年52期
6 張秋蓮;;談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02期
7 李雪霞;;初中語文學科內(nèi)知識點交叉教學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5期
8 范楨;;淺談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的解答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9 曾紅軍;;試論語文學科的言語特性[J];語文學刊;2011年10期
10 屠錦紅;;教科書知識類型、性質(zhì)與有效教學方式建構——以語文學科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錦鏡;;文化筑底蘊,傳統(tǒng)生光輝——談語文學科校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2 謝小玲;;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3 浩一梅;;中等農(nóng)職業(yè)學校語文職業(yè)化教學探索[A];農(nóng)業(yè)教育與農(nóng)村改革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陳道宇;;淺談語文教學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開展[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馬錦鏡;;文化筑底蘊,傳統(tǒng)生光輝——談語文學科校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6 李敏;;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資源給課堂教學帶來效益[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董菊初;;大工具論:葉圣陶的語文學科性質(zhì)觀——為紀念葉圣陶誕辰110周年而作[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X;;如何在語文教學生滲透德育教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何明星;;構建人本特色的寫作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宏弟;;改善教學行為,優(yōu)化學習過程——關于《溧水縣中學生語文學科學習過程調(diào)查報告》的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四川省渠縣有慶中學 伍鵬;談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N];學知報;2011年
2 上海市七寶中學 韓永勝;功利環(huán)境下,尋找語文學科的出路[N];文匯報;2011年
3 晉城七中教師 焦慧芳;發(fā)揮語文學科功能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N];太行日報;2010年
4 黃彥平;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N];榆林日報;2010年
5 羅林秋;語文學科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及塑造[N];黔西南日報;2009年
6 安塞縣高級中學 陳勇;語文學科教學反思[N];延安日報;2011年
7 吳光宇;如何教會學生學好語文學科[N];貴州民族報;2006年
8 山東寧陽縣鶴山鄉(xiāng)羅山小學 劉國;語文學科在新課改中的認識與走向[N];學知報;2010年
9 瀘州高中 費文娟;語文學科如何迎戰(zhàn)高考[N];瀘州日報;2010年
10 河南洛陽新安縣第一高級中學 常艷;語文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N];學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胡緒陽;語文德性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史成明;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何強生;語文探究性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曹建召;學校語文知識生產(chǎn)方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于源溟;預成性語文課程基點批判[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陽利平;教育變革中的語文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建國;中學語文學科本質(zhì)新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2年
2 林虹橋;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3 惠玉萍;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麗潔;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春紅;語文教學中的寬容教育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馮旭洋;語文學科性質(zhì)觀、語文教學目的觀的發(fā)展百年[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孟玲;生活化語文教學探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趙艷紅;艾偉的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實驗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王波;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孫鳳珍;關于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805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98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