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大學課程 >

法學導論作業(yè)參考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8-05-16 19:24

  本文選題:法學導論作業(yè)參考答案 +  



法學導論作業(yè) 參考:教材《法學導論》 參考:教材《法學導論》卓澤淵 習題一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4 分,5 小題共 20 分) 1.法學 161 2.法律權利 132 3.法律體系 22 4.法律淵源 45 5.司法 154 二、簡答題(每小題 8 分,共 2 小題 16 分) 1.法學產(chǎn)生的條件和標志有哪些?175-176 法學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一般地說有兩個: 第一,從客體上講,歷史上出現(xiàn)了公開的成文法; 第二,從主體上講,社會上形成了一個職業(yè)法學家集團。 法學的生成,具有以下幾個標志: 1、立法的發(fā)達要求對法律問題進行專門探究,法學家職業(yè)階層因此而形成; 2、一整套法律概念、原則和規(guī)則的構成,法學方法的運用和自成體系的法律理論的創(chuàng)造; 3、傳授法律知識和探討法律理論的機構(法律學校)的存在; 4、學科分化的程度和滿足法律學問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的建立。 2.法律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法律思維方法是認識法律及事實的法律意義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亦是法律思維方式內(nèi)容中最基本的 組成部分。沒有法律思維方法,法律人不可能對待處理案件進行歸類、分析,也不可能認清事實的法律意 義,更無法建構針對個案的裁判規(guī)范。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法律思維方法進行不同的分類。 1) 、根據(jù)思考法律的方法屬性,可以把法律思維方法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作為思維過程的操作方法, 如刑法中的定罪、量刑等方法,民法中的確定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及其歸責方法等。二是作為理論工具的 方法,如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論證,價值衡量等方法。 2) 、根據(jù)思考法律問題時所站的角度和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法律思維方法分為兩類:第一類 是立法中心的法律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把立法者以及由立法者所創(chuàng)設的法律文本置于核心地位,強調(diào) 由文本所確立的法律規(guī)范是我們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這里,作為法律思維的出發(fā)點是根據(jù)法律進 行思維。第二類是司法中心的法律思維方法。法官在司法審判中的使命就是針對案件事實,通過法定的程 序并運用法律解釋,法律推理及法律論證等方法如何去發(fā)現(xiàn)及建構適用于個案的裁判規(guī)范。 三、分析題(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3 問共 24 分) 英國著名法學家哈特在其《實證主義和法律與道德的分離》一文中論述道: “有一個法律規(guī)則禁止將 車輛開進公園。很顯然,它禁止機動車輛,但是,它禁止自行車,帶輪溜冰鞋和玩具汽車嗎?還有,如果 是飛機,又該怎么辦呢?依據(jù)規(guī)則的目的,這些可不可以被稱做‘車輛’?……它必須有一個確定的意義 中心,同時它又有可爭議的陰影地帶,在這里,詞語既不是確定無疑的適用,也不是絕對地不予適用,這 些情形與標準情形都有某種相同點;但同時它們有都缺乏標準情形所具備的某些特征,或者它們具備某些 標準情形所不具備的特征。這種變種隨著人類之發(fā)明和自然之演化將會越來越多。如果我們試圖說,某些 事實符合或不符合既定的規(guī)則,那么我們所做的決定會背叛我們的目的,因為,我們詞語和規(guī)則所要描述 和適用的事實和現(xiàn)象是不會說話的啞巴。玩具汽車不會為自己提供證明,說‘根據(jù)這個法律規(guī)則的目的, 我不是一個機動車輛’ ;帶輪滑溜冰鞋也不會齊聲喊道‘不,我們不是車輛。 ’現(xiàn)實的具體情境不會等待我 們?nèi)ミM行有條理的標簽,裁剪和折疊;關于他們的法律分類,法官也不可能簡單的辨明識別。因此,在適 用法律規(guī)則時,我們必須為自己做出的‘某詞語是否適用于手邊的案件’的決定以及決定可能產(chǎn)生的實際 后果負責。 ” 1.該段話語是什么法學流派運用的什么法學研究方法?社會學法學 188;社會學方法 221 2.該段話語中運用的法學研究方法為什么對法律極為重要?222 3.該段話語說明法律規(guī)則的確定性還是不確定性? 法律規(guī)則有沒有確定性這一問題在法學界也有不同看法。規(guī)范法學派通常強調(diào)法律規(guī)則的確定性,而 美國的現(xiàn)實主義法學和批判法學則否定、懷疑規(guī)則的確定性。其實,法律規(guī)則都具有確定性,如果沒有確 定性則它難于被重復適用。但是法律規(guī)則的確定性又是相對的,它的含義,它適用的范圍有一個或明或暗
1

的邊緣地帶。不同的法律規(guī)則的確定性程度也有一定差別。盡管法律規(guī)則的確定性是相對的,立法者卻不 得以此為由追求法律的不確定、追求“粗” ,立法者應當追求法律規(guī)則有上乘的確定性。 四、論述題(每小題 20 分,2 小題共 40 分) 1.什么是法律的非正式淵源,法律的非正式淵源在法律適用中有什么意義?45 2.行政權與司法權的異同有哪些?

習題二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4 分,5 小題共 20 分) 1.法學體系 196 2.法律關系 126 3.法律編纂 法律編纂,是指國際立法機關將屬于某一法律部門的所有現(xiàn)行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進行清理和 修改,創(chuàng)制新的規(guī)范,修改不適合的規(guī)范,廢除過時的規(guī)范,從而編制成內(nèi)容和諧一致、體例完整合理的 系統(tǒng)化的新的法律或者法典。 4.立法 在廣義上,立法泛指一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各種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活 動。在狹義上,立法僅指享有立法權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它的常設機關的立法活動。 5.法律職業(yè) 242 二、簡答題(每小題 8 分,共兩小題 16 分) 1.對不合理的法律是否需要遵守的問題,拉德布魯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后來人們稱這種觀點為拉 德布魯赫公式,試簡要介紹該公式。 法律一經(jīng)頒布,人人必須遵守?墒,有時人們會遇到不合理、甚至是壞的法律,對這些法律是否需 要遵守的問題,是一個歷史的難題,長期以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持不合理的法律也應該遵守的觀點, 其理由大致主要有: 第一、法律權威性的需要。只要法律沒有經(jīng)過法定的程序修改,人們就應該遵守它。否則,任何人都 可能以此為由,違反未經(jīng)民意甄別的所謂“惡法” ,并導致對好的法律的違反,使法律喪失應有的權威性。 第二、社會秩序的需要。法律能夠帶來秩序,法律是無序的克星。 “不管法律在道德上的好壞如何, 法律本身總有一個優(yōu)點,即它帶來了一個秩序,一旦令行禁止,行動跟著有方有寸,社會就會整齊劃一。 ” 任何社會都不可能處于一個沒有法律規(guī)則的“真空”階段,否則將會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 第三、要通過努力修改或廢止不合理的法律來解決這一難題。遵守法律并不意味著不考慮法律的合理 性、合道德性,法律如果喪失了道德基礎,必然會被人們所丟棄。當人們認為“某項法律不正確時,個人 的責任是尋求通過合憲性的方式來改變它。 ” 當然,也有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即如果國家制定的法律不符合正義,人民就有權不服從它,甚至可 以用極端的方式去推翻這種制定不正義之法律的政府。 這里涉及到一個守法的道德基礎和公民對不正義之 法的反抗權問題。也就是說,出于法的安定性考慮,通常國家法律必須得到尊重,但當這一法律明顯地背 離正義時,該原則不再有效。這一觀點后來被人們稱為拉德布魯赫公式, (1、有法好于無法;2、在法之 間存在安定性和正義性之間的沖突;3、非正義的法必須向正義屈服)這個公式強調(diào)服從法律必須擁有例 外的特征,另外,也表明公民對明顯的不法之法具有反抗權。盡管在對納粹罪行的審判中以及后來聯(lián)邦德 國憲法中都體現(xiàn)了拉德布魯赫公式的影響力,但是反抗權依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2.簡要分析法律義務,法律責任,法律制裁三者的關系。守法是義務,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既有緊 密聯(lián)系,也有重要區(qū)別。它們的聯(lián)系在于:法律責任是前提和基礎,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xiàn)。沒有法律責 任,就不會有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樣,沒有法律制裁,法律責任就會成為無果之 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它們的的區(qū)別在于:法律責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 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行為的情節(jié)、程度、過錯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 加重制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三、分析題(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3 問共 24 分) 在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里格斯訴帕爾瑪案。該案的案情是:帕爾瑪知道祖父已經(jīng)立下遺囑將 其定為遺產(chǎn)繼承人,且知道他將獲得大筆遺產(chǎn)。但是,因擔心新近結婚的祖父可能改變遺囑,帕爾瑪將祖 父毒死。不久東窗事發(fā),帕爾瑪被判有期徒刑。死者的兩個女兒提起訴訟,要求遺囑執(zhí)行人將遺產(chǎn)交給她
2

們而非帕爾瑪。她們認為,帕爾瑪因為遺產(chǎn)而謀殺被繼承人,法律當然不能允許其繼承遺產(chǎn)。 原告方認為,既然帕爾瑪殺害了立遺囑人,法律就不應該賦予其以任何繼承遺產(chǎn)之權。被告方認為, 美國紐約州遺囑法規(guī)定了遺囑的形式要件,遺囑人的主體資格,遺囑人的精神條件,遺囑證明人的資格, 醫(yī)囑修改或撤消的有效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并未規(guī)定遺囑繼承人謀殺遺囑人后可否繼承遺產(chǎn)。帕爾瑪?shù)穆?師宣稱,遺囑沒有違反遺囑法的各項規(guī)定,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帕爾瑪是合法繼承人,法律不能剝奪其 繼承權。 在審判過程中,以格雷法官為代表的少數(shù)意見認為,遺囑必須根據(jù)它的字面含義加以解釋。帕爾瑪可 以繼承遺產(chǎn)。而以厄爾為代表的多數(shù)法官認為,對遺囑法的理解必須結合立法者的意圖,法律文字上的規(guī) 定與法律背后的立法意圖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在任何地方,法律都尊重下述原則:任何人不得從自己的 錯誤行為中獲得利益。所以,遺囑法應該被理解為否認以殺人來獲得遺產(chǎn)者的繼承權。 1. “任何人不得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得利益”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嗎?為什么? 2.以厄爾法官為代表的多數(shù)法官的推理屬形式推理還是實質(zhì)推理,為什么? 3.根據(jù)“任何人不得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得利益”而推導出“一個殺人者無權根據(jù)被害者的的遺 囑獲得財產(chǎn)” ,這個新規(guī)則是成文法還是不成文法? 四、論述題(每小題 20 分,2 小題共 40 分) 1.如何理解司法獨立原則? 2.怎樣理解法律的道德基礎?課件第八章(立法、執(zhí)法、守法)

習題三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4 分,5 小題共 20 分) 1.古典自然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認為一切法律,都必須符合人的理性,尊重和保障個人自由和人權,任 何制定法如果與人的理性以及自由與人權這些基本的價值相抵觸,就沒有法律的效力, “惡法非法”是自 然法理論自然而然的結論。 2.法律義務 133 3.違法違法在法律上通常指一定組織或個人違反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行為。 構成違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當一種行為完全符合這些條件,才可以確定它就是違法行為。 違法的構成要件有四:一是違法行為必須是違反某種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二是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 侵害了某種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三是違法行為在主觀上要有故意或過失的過錯;四是違法者必須是具 有法定責任能力的人或組織。在認定違法行為時,上述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4.法律的正式淵源 5.判例法是基于法院的判決而形成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判定,是以后法院斷案的依據(jù)。 二、簡答題(每小題 8 分,共兩小題 16 分) 1.簡述法律的特征 2.簡述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 三、分析題(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3 問共 24 分) 1944 年,一個德國士兵在奉命出差執(zhí)行任務期間,回家短暫探親。有一天,他私下里向妻子說了一些 他對希特勒及其他納粹黨領導人的不滿。他剛剛離家返回部隊,他的妻子因為他長期服兵役早已投向另一 個男子的懷抱,并想除掉丈夫與新歡另筑愛巢,就把他的言論報告給了當?shù)氐募{粹頭目。結果,她丈夫遭 到了軍事特別法庭的審訊,被判處死刑。 經(jīng)過短暫的囚禁后, 未被處死又被送到了前線。納粹政權倒臺后, 那個妻子因為設法使丈夫遭到囚禁而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那個妻子的抗辯理由是:根據(jù)當時有效的 法律,她丈夫?qū)λf的關于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的言論已經(jīng)構成了犯罪。因此,當她告發(fā)丈夫時,僅僅是 使一個罪犯歸案受審。 在這個案件中,德國法院援引“良知”和“正義”之類的觀念,認為“妻子向德國法院告發(fā)丈夫?qū)е?丈夫的自由被剝奪,雖然丈夫是被法院以違法的理由被宣判的,但是這種法律‘違背所有人的健全良知和 正義觀念!逼拮拥霓q護理由就這樣被駁回了。 ’ 1.德國法院對那位妻子的審判是運用“惡法非法”觀念還是“惡法亦法”的觀念。這兩種觀念分屬 于哪個法學流派? 2.如何看待西方法律觀念中一方面希望法律是“神圣”的, “惡法非法” ,一方面又希望法律可以擺 脫價值判斷的干擾, “惡法亦法”? 3. “惡法非法”和“惡法亦法”兩種觀念各有什么利弊?
3

四、論述題(每小題 20 分,2 小題共 40 分) 1. 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存在, 對于法治社會的建設有何意義?1、 法律職業(yè)者是法律規(guī)范的具體操作者、 從業(yè)者, 法律的創(chuàng)制只是為以法律為根據(jù)而創(chuàng)造法律秩序提供了前提條件, 法律并不自發(fā)地構成法治秩序。 2、一個成熟的法律職業(yè)的存在對于一個法治社會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法律職業(yè)運用各種方式在公正無私的背后支配或影響著公共決策的內(nèi)容和形式,可見法律職業(yè)對 于一個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 4、現(xiàn)代國家中,立法的目的在于制定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行政是國家進行公共管理的具體方式,而司 法則是用已制定的規(guī)范對社會主體行為的正當性進行裁判。 總而言之,法律職業(yè)者具備了完備的法律素養(yǎng),以法律為業(yè),以法律為信仰,承載著實現(xiàn)法律正義的 神圣社會使命,正在并將繼續(xù)為一個法治的社會秩序努力著。 2.談談你對人權的看法。們往往在以下三種意義上使用人權概念:其一,人權就是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 它是一種實在的權利,是由法律設定并予以保障的權利;其二,人權是一種道德權利,是一種正當合理的 要求或主張,是一種“應然”權利;其三,表達主張或要求的正當理由,亦即人權存在的理由和意義。

習題四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4 分,5 小題共 20 分) 1.法律效力 62 2.判例法 3.守法 155 4.執(zhí)法 154 5.法律清理 法律清理(不是立法活動) 法律清理是指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對一定時期和范圍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審查、整理,重新確認其法律 效力的活動。 二、簡答題(每小題 8 分,共兩小題 16 分) 1.簡析“法就是刑” 2.簡述執(zhí)法方式的單方面性 三、分析題(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3 問共 24 分) 數(shù)十年前,英國審理了一個頗為棘手的刑事案件。案情是這樣的,一天,一名叫喬治的小伙子在家閑 的無聊,就想去附近的皇家空軍機場看看飛機日常訓練。他輕手輕腳地爬過機場旁邊的鐵絲網(wǎng)和障礙物, 坐在機場跑道上興致勃勃的觀看天上的飛機。這時,一架飛機打算降落。正當慢慢降落時,飛行員發(fā)現(xiàn)跑 道上坐著人,不得不將飛機再次拉起飛向天空。雖然喬治的行為并沒有造成什么損失,但是警察還是將他 帶走了,并于幾天后把他送上了法庭。 當時審理此案的法官叫帕克。在開庭那天,帕克一手拿著一部叫做《官方機密條例》的法律,一手翻 閱著案件調(diào)查的情況說明。當檢察官陳述完起訴狀后,帕克法官問喬治還有什么可說的。喬治回答說,他 甘愿受罰,誰讓自己這樣無聊的惹事呢?墒,喬治的律師卻說,喬治不應受罰,因為他沒有違反《官方 機密條例》的規(guī)定。 律師讓帕克法官仔細閱讀該條例第三條的規(guī)定,上面寫著: “不得在禁區(qū)附近妨礙皇家軍隊成員的行 動……”律師巧辯道,雖然軍用機場毫無疑問是個“禁區(qū)” ,喬治也妨礙了皇家軍隊成員的行動,但是, 他不是在 “禁區(qū)附近” 而是在 , “禁區(qū)里” 做的事。 條例第三條只規(guī)定了 “在……附近” 而沒有規(guī)定 , “在…… 里” ,所以依據(jù)這條規(guī)定,是不能處罰喬治的。 1.法律的明確性在此案中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 2.怎樣應對律師的辯護理由? 3.法律的缺陷可以完全消除嗎? 四、論述題(每小題 20 分,2 小題共 40 分) 1 歷史上,宗教是如何對法律發(fā)生影響的? 法律與宗教都產(chǎn)生于人性的共同情感。它們代表人類生活中的兩個方面:法律意味著秩序,宗教意味著信 仰。沒有法律,人類便無法維系社會;失去信仰,人類則無以面對未來的世界。它們兩者相通,相互依存。 法律與宗教有共同要素,這就是儀式、傳統(tǒng)、權威和普遍性。儀式象征法律客觀性的形式程序;傳統(tǒng)標志
4

著法律的延續(xù)性;權威賦予法律以約束力;普遍性給法律以普遍有效性。正是法律從宗教中吸取了這些東 西,使之獲得了司法正義的理想,包括共同的權利義務觀念、公正審理的要求、受平等對待的熱望、對非 法行為的憎惡、對社會合法性的要求等等。在西方的歷史上,基督教在其發(fā)展各個歷史階段,給法律注入 各種精神,并成功地使法律制度適應于人類的需要。英國著名法律史學家梅因認為,每一種法律體系確立 之初,總是與宗教典禮和儀式密切相關。這種理論雖被后來的研究否認,但許多例證表明,不少法律都由 習慣發(fā)展而來,而很多習慣是依靠宗教實現(xiàn)對社會關系的調(diào)整。如承諾、契約及條約,常常借助于宗教。 2.法律監(jiān)督的意義何在? 1) 、法律監(jiān)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保障和重要組成部分。 2) 、法律監(jiān)督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保證。 3) 、法律監(jiān)督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需要。

習題五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4 分,5 小題共 20 分) 1.法律的溯及力 64 2.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是指按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制定、修改和廢止規(guī)范性法律文 件的步驟和方式。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法律 制裁依照法律責任的性質(zhì)不同可以分為違憲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 4.實體法 5.法律的規(guī)范性 指法律權利義務的確定性 二、簡答題(每小題 8 分,共兩小題 16 分) 1.簡述人權的法律保護的內(nèi)容。 人權的內(nèi)容一般認為有三大類: (1)人身權、財產(chǎn)權,例如生命權、生存權、人身安全權、人格尊嚴權等; (2)政治自由與權利; (3)經(jīng)濟、文化、社會權利。 2.司法的特征有哪些?司法具有以下特點: (1)糾紛的存在是司法的前提。 (2)被動性。 (3)中立性。 三、分析題(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3 問共 24 分) 美國著名法學家博登海默指出:一個法律專門人才,如果對其本國歷史都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 解該國法律制度的演變以及法律制度機構對其周邊的歷史條件的依賴關系。 如果他對世界歷史和文明的文 化貢獻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在理解可能對法律產(chǎn)生影響的重大國際事件時便會處于不利地位。如果他不太 精通一般政治理論,不能洞察政治結構與作用,那么他在領悟和處理憲法與公法等問題時就會遇到障礙。 如果他未接受經(jīng)濟學方面的訓練,那么他就無法認識到法律問題同經(jīng)濟問題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 在許多法律領域中都存在。如果他沒有哲學方面的基礎訓練,那么他在解決法理學和法學理論的一般問題 時就會感到棘手,而這些問題往往會對司法和其他法律程序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 1.博登海默所說的這些是法律人才應具備的什么素質(zhì)?240 2.法律人才為什么需要廣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3.廣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對法律實現(xiàn)有什么意義? 四、論述題(每小題 20 分,2 小題共 40 分) 1.試述守法的道德基礎 守法者的主觀自愿和外在社會的要求 2.為什么法律原則上不溯及既往。64

5




本文編號:18981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dxkc/18981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168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