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期刊_西門子自動化驅動教育合作項目
本文關鍵詞:實驗室研究與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投稿簡則
1 投稿約定
1.1來稿要求選題新穎實用,文章主題明確、重點突出、論據充分、文辭簡練.富有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可讀性,符合規(guī)范要求,具有交流、推廣意義。
1.2 來稿切勿一稿兩投或多投,稿件在3個月內確定錄用與否,過期可向編輯部查詢(電話:021-62932952、62932875),并可另投他刊。
1.3 本刊采取"三審制"。錄用稿件酌收審稿費及刊登費,并將致稿酬及贈送當期本刊。
1.4 本刊已入編國內著名數據庫:
《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中國引文數據庫》、
《中國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
《中文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中國電子期刊服務》等。
國際著名檢索系統(tǒng)收錄:
美國《化學文摘》(CA)、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材料信息》(CSA:MI)、
俄羅斯《文摘雜志》(AJ,VINITI)。
本刊列入以上數據庫和檢索系統(tǒng)為國內外提供信息服務,作者若不同意,請函告本刊編輯部。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上網服務報酬,不再另付。
2 稿件要求
2.1 稿件需用計算機打印,用字要規(guī)范,字跡和圖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號和行距。歡迎作者通過E-mail投稿,也可用郵件投遞,但兩者不要重復。
2.2 題名(含中英文)。應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過20個字。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的主題和內容,并符合題錄。
2.3 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譯名用漢語拼音,姓全部大寫,名字第一字母大寫,雙名間加連字符。
2.4 作者單位(含中英文)。包括部門、單位、省市名,郵編。英文郵編之后加列國名。
2.5 摘要(含中英文)。應盡量寫成報道性,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結論等。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其內容獨立于正文而存在,它應能準確、具體、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這將直接影響論文是否被收錄、閱讀和引用。文摘采用第三人稱表述,不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一般以300字內為宜,英文摘要須與中文摘要相對應。
2.6 關鍵詞(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題內容的名詞和術語,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第一關鍵詞應能體現出文章的學科分類,每篇文章給出3~8個關鍵詞,寫在摘要下方。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
2.7 文章分類號。應查閱《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進行分類,標在關鍵詞下面一行。文獻標識碼及文章編號由本刊編寫。
2.8 正文。章、節(jié)、條層次標題序號依次為"1"、"1.1"等,一律頂格,后空一格寫標題,第三層次用(1)、(2)等,再后空一格寫標題。
2.9 公式。敘述中引用的公式另列一行居中。
2.10 計量單位。圖表和文字中使用的計量單位,必須采用最新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非法定計量單位應作換算。
2.11 圖。要精選,且隨文出現,繪制時要符合制圖規(guī)范;坐標的量和單位分別居中置于縱、橫坐標軸外側;照片必須清晰、反差適中;計算機界面圖如無實質內容一般不用;圖應有圖名與圖號。
2.12 表。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本刊采用三線表形式,表應有表名與表號。表中的內容切忌與圖和文字內容重復。
2.13 參考文獻。論文一般應附有參考文獻(7篇以上),應是公開出版的書刊,非公開出版的書刊資料不列入;文獻必須按順序引用,文獻作者只列前兩位,外文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名應縮寫(不加縮點),標引格式如下(請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
(1) 連續(xù)出版物:作者. 題名[J]. 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首字母應大寫),出版年,卷號(期號): 起止號碼.
(2) 專著:作者. 書名[M]. 版本(第1版不標注). 譯者(無則省略).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
(3) 論文集: 作者. 題名[A]. 文集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4) 電子文獻:作者. 題名[EB/OL]. 電子文獻出處或地址. 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經.
2.14 作者簡介。合寫論文只介紹第一作者。內容:姓名(出生年 - ),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職務,學位,社會職務。主要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編、電話、E- mail。碩士生、博士生作者必須提供導師(聯(lián)系人)的電話和 E-mail。
2.15 基金項目。稿件屬何項目及基金資助,名稱與編號,列入國家及省部級資助項目者,本刊優(yōu)先錄用。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編輯部
2005.08.修訂
本文關鍵詞:實驗室研究與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42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chengyudg/13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