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史觀””試題分析與教學研究
高考常被稱作歷史教學的“指揮棒”。針對近年來高考“史觀”類試題的深入研究,可以使一線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高考復習準備,另外,還可以促進學生樹立健全的、多元化的歷史觀,幫助學生建立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影響意義深遠。本研究旨在從近年歷史高考試題入手,對“史觀”類試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并將當前高考中所呈現的對于史觀的要求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學研究,希望能夠對于近年來史觀類考題進行一個相對完整、系統(tǒng)的總結,對高考命題的走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通過梳理近年來史觀類考題的大致脈絡和趨勢,試圖總結一些解題思路上的技巧規(guī)律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史觀培養(yǎng)的教學應對,力求能夠對當前中學的實際教學和學生健全歷史觀的樹立有所裨益,順應目前高考對于學生多元史觀培養(yǎng)的趨勢與要求。
第一章 高考歷史““史觀””試題的命題依據
一、高考歷史“史觀”試題與課程標準
在《歷史新課標》的第一部分前言中的“課程性質”中提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對整個人類的歷史發(fā)展進行闡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歷時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促進其全面發(fā)展②。這充分強調了唯物史觀在歷史學習中的基礎性作用,強調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重視學生史觀的培養(yǎng)。此外,還提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揭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的③,這直接地表明了新課標對于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新要求,要求學生不應該只以一種角度、一種史觀進行歷史學習,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全面、客觀地看待歷史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健全歷史觀的形成。另外,新課標還體現了對生態(tài)史觀的關注,要求學生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tài)史觀正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新史觀,也正在被人們所重視起來。二、高考歷史“史觀”試題與考試說明
在近年來的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部分,都提到了針對歷史學科的考察首先是立足于基本歷史知識,進一步要求學科素養(yǎng)以及學習歷史的潛力,最重要的一點是,考察學生在科學歷史觀的指導下對于歷史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在近年來的考試說明中,都強調要求學生在科學歷史觀的指導下,通過學科思維、學科方法的靈活運用,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出現的許多關于“史觀”的試題,例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等等,都可以說恰好對應了考試說明中傳達的重要信息。在近年來考試說明中的樣題部分,對于史觀的要求體現得更加具體。在近年來的考試說明的樣題部分,在“論證和探討問題”這一部分中,提到了要求學生能夠對于歷史問題以及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要想做到全面、客觀地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首先,必須要樹立科學的歷史觀?v觀高考考試說明,不難發(fā)現,當今高考對于學生史觀的考察,已經不再拘泥于單一史觀,當前歷史教育已愈發(fā)呈現出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角度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趨勢。在樣題部分,頻頻出現一些體現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等的典型試題,可以預測,未來此類試題在高考中的呈現必將更加頻繁。第二章 高考歷史“史觀”試題的特征與類型.............12
一、高考歷史“史觀”試題的特征......12二、高考歷史“史觀”試題的類型......15
第三章 基于高考歷史“史觀”試題分析的教學策略.30
一、拓展與更新學生的史學觀念..... 30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史觀的聯(lián)系..... 30
三、運用史觀梳理高考復習內容..... 32
四、課外作業(yè)中訓練運用史觀看問題............... 33
結束語...34
第三章 基于高考歷史““史觀””試題分析的教學策略
一、拓展與更新學生的史學觀念
學生史學觀念的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和督促,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自身應樹立多元史觀,密切關注當前史學領域新成果,并將其適當引入到歷史教學中來。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避免備完一課就一勞永逸的教學習慣,,而是要關注當下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及時地完善、更新、充實原有的備課內容,密切關注高考動向,做到與時俱進,緊跟當下歷史教學的需求。二、課堂教學中滲透史觀的聯(lián)系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應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文明史觀的進一步滲透。例如適當強調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的轉變、政治上從專制到民主的轉變、思想上從迷信愚昧到理性化科學化的轉變。接著,在新課程教學中,也要關注制度史的教學。制度史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制度史也正符合當前高考對考生的要求。例如,關于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影響的講授,就應將其放入政治文明的進程中來評價,結合時代背景客觀地看待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合理性;在學習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時,要認識到這一制度在人類歷史上所起到的進步作用——它順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開創(chuàng)了新的民主政體形式被其他國家所借鑒,是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等等。.....
結束語
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呈現出了多元的史學觀念,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同時,還要主動了解和吸納近年來新興的一些史學觀念和史學理論。此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及時更新史學觀念,恰當地引入多元史觀,重新整合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教學以及高考復習的科學有效性。此外,在教學中,還要處理好不同史觀之間的關系,不論是文明史觀、全球史觀,還是現代化史觀、生態(tài)史觀等,這些史觀從其本質上來看,都是著眼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進步,彼此是相互聯(lián)系、兼容并包的。例如,文明史觀是將視線放在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上來,具有宏觀性,而全球史觀和現代化史觀則主要將視線聚焦于世界近現代歷史,強調近代以來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過渡、工業(yè)文明向全球范圍的擴散,可以說是文明史觀中包含的一個特定階段,生態(tài)史觀則強調現代化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我們在運用新的史觀時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比如,在把握世界近現代史的時候,可以較多地使用現代化史觀和全球史觀的相關理論,對于中國古代歷史以及整個人類歷史的把握則應該著眼于文明史的主線。此外,教師還需要做到靈活多變,能夠在恰當的時機將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生態(tài)史觀等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把握到歷史發(fā)展的多元性。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3699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caipu/36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