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習對民主決策促進作用研究——基于管理哲學的視角
前 言 選題說明
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之初,就將民主集中制作為根本領導制度和工作方法來運用并堅持,在民主決策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但是客觀地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民主決策仍然有很多瓶頸性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而組織學習作為從新角度看待事物、力圖形成新認識并采取新行動的群體行為方式,它不僅與民主決策處于同一問題域中,而且還有一套群體智慧激發(fā)與凝聚的具體機制和操作方法可供民主決策借鑒。
......
1.理論意義。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本選題的意義在于徹底堅持馬克思“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來理解事物”①的哲學分析方法,直接面對民主決策問題,研究組織學習對解決民主決策的一些核心難題的促進作用,嘗試走馬克思哲學方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現(xiàn)實化道路。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本選題的意義在于從哲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用組織學習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分析探討民主決策中一些被忽視的核心難題,一方面力圖推進民主決策問題研究,一方面致力于組織學習應用范圍的拓展研究。
2.實踐價值。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義是在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是否只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決策就一定科學,或者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比較科學?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從實證材料看,都很難得到民主決策就一定更加科學的結論,而且大量實證材料和不少學者的研究成果都證明相反的結論是完全成立的。事實上政治角度的民主是價值原則,如果缺乏管理層面的技術支撐,民主的價值原則不僅難以落地,而且還可能演變?yōu)閺姶蟮钠茐男粤α。?jīng)驗層面的事實也一再證實這一觀點。相對個人的決策失誤,集體決策失誤危害性更大。
本選題探討的問題,直指決策過程中民主在操作上的一些隱性難題,并嘗試借鑒組織學習的方法給予解決,對提高組織的決策水平有一定幫助。尤其是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chǎn)黨,將民主集中制作為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方法,更需要在技術操作層面而非僅在政治或哲學原則層面解決民主決策問題。因此,本選題對改進黨和政府的領導方法具有積極意義。另外,本選題對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當然本選題的目標不是圓滿解決這些難題,而是嘗試將民主決策中一些被忽視的核心難題提出來加以討論,以供后來者借鑒和批判。
......
第一章 民主決策問題域中的組織學習
一、決策的涵義和基本要素
決策作為人類的一項基本活動,與人類自身同起源。人的每一個有意識行動,都包含著決策。但決策作為一個管理學概念,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才由美國管理學家切斯特 I.巴納德引入到管理學領域。關于決策的內(nèi)涵,加雷斯·瓊斯(GarethJones)等人的界定最為清晰,即“所謂決策(decision making),就是指管理者通過分析各種備選方案,對面臨的機會或威脅做出反應,做出關于特定的組織目標和行動方案的決定”①,F(xiàn)代決策理論在發(fā)展進程中,以美國經(jīng)濟學家和管理學家赫伯特 A.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為標志,分為傳統(tǒng)的以客觀理性為基礎的階段和以有限理性為基礎的階段。前一階段的決策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能夠在決策中找到最優(yōu)方案。后一階段的決策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不可能在決策中找到最優(yōu)方案,只能找到合適或者比較滿意的方案。②
決策的概念外延,學術界存在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③。廣義的決策意指方案制定的全過程。巴納德把組織中人的行為分成決策和執(zhí)行兩大部分,他認為有意識的行動之前的“先導過程”都可以歸結為決策,決策是“辨別、分析和選擇的邏輯過程”④,組織決策是經(jīng)理人員的重要工作職能。西蒙也曾在廣義上使用過決策一詞,認為“管理過程就是決策過程”⑤。廣義上的決策一般包括問題提出、信息資料收集、方案起草論證以及篩選確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加雷斯·瓊斯等人將此意義上的決策過程劃分六大步驟,即“認識決策需要”、“確定備選方案”、“評價備選方案”、“從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實施選定的方案”和“從反饋中學習”⑥;彼得·德魯克將其劃分為五大步驟,即“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制定可行的替代方案”、“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和“使決策生效”①;伊萬切維奇等人將其劃分為九大步驟,即“設置具體目標和可以衡量的結果”、“識別和定義問題”、“確定優(yōu)先順序”、“查找原因”、“開發(fā)備選方案”、“備選方案評價”、“選擇解決方案”、“執(zhí)行”和“跟進”②。狹義的決策意指在備選方案中進行分析篩選的決斷過程,有人稱之為“拍板”。西蒙曾提出,在一定意義上“選擇”和“決策”可以相互替換。在他看來,“任何時刻都存在大量可能的備選行動方案,特定個人都會采取其中某一行動;通過某種過程逐漸縮小備選方案的范圍,最終剩下一個實際采納的方案”。③
......
有兩種傾向嚴重阻礙民主決策。一種是缺乏民主,決策層不能暢所欲言,沒有對備選方案進行深度研討和分析;另外一種是意見過度分散,無法達成共識,最后決策要么走向民主的反面,要么久拖不決、各行其是。兩種傾向背后的因素很多,有體制機制因素、利益因素、人性因素、文化因素等等。本文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的哲學視角出發(fā),著重以決策的五大基本要素為線索,分析民主決策的制約因素?紤]到本文的民主決策是管理領域的狹義民主決策,即對備選方案的民主討論分析和決斷過程,作為客體的決策方案是既定的,因此本文重點從民主決策主體、民主決策目標、民主決策過程和民主決策環(huán)境四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決策者心智模式局限
決策在本質(zhì)上是主觀理性的抉擇過程①,決策者心智模式②對決策過程和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心智模式就像一個黑箱,外界信息從它的進口輸入,經(jīng)過它的整理加工,再從出口輸出。在民主決策時,信息在不同的決策者之間來回傳遞,并經(jīng)每個人的心智模式不斷加工。每個決策者關注到的信息,都是與其自身心智模式相合并經(jīng)過其心智模式篩選的信息。每個人向外傳遞的信息,也是與其心智模式相合并經(jīng)過其心智模式加工的信息。在特定決策情境中,決策者的心智模式總是有局限的,這種局限性直接影響到民主決策的開展和結果。決策者的認識洞穴、習慣性防衛(wèi)、自我中心思維、人格弊端等心智模式因素,對決策具有強有力的阻礙性。
例如在某次常委會上,甲對備選方案 A 提出了 a 問題,作為承辦部門領導的乙意識到甲在故意為難自己,馬上對問題進行解釋或者辯解,并對甲的意見進行委婉批評;蛘唠m然甲提出的問題讓乙無可辯駁,但是乙馬上將這件事與不久前乙對甲的方案提出異議聯(lián)系在一起。上述這些情況,乙都陷入了習慣性防衛(wèi)的心智模式中。如果決策者們都陷入此種決策模式中,民主決策
本文編號:2085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caipu/20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