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隱喻視角下英漢名形化的認知語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31 18:03
本文在語法隱喻理論視角下,對形容詞化的最重要組成——名形化的認知機制和語義變化類型做了系統分析并對比了英漢名形化的共性與差異。名形化的基本認知加工是部分到整體的語法轉喻,部分還涉及隱喻加工。漢語名形化在詞匯、句法和語義的能產性上都高于英語,但漢語名形化多用于正式度較低的文體。漢語名形化使用高頻的類型學原因是漢語重空間性而英語重時間性,因此漢語里具象性的名詞在語義和句法上更具靈活性。
【文章來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名形化轉喻加工圖式
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意象圖式
圖2刻畫了轉喻在名形化認知加工中的路徑,但在自然語言使用中,大量名詞轉喻成形容詞后,隱喻機制又會發(fā)生作用,這與同樣級階上移的名詞動詞化非常相似(叢迎旭 2017:51)。隱喻是基于相似性特征發(fā)生在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投射,其中源域一般是具象的基礎認知域,而目標域多為抽象的高階認知域。例如:professional golfer指的是one who plays golf as a profession,屬于轉喻加工的產物,而professional standard則發(fā)生了從源域“社會認知域”到目標域“心理認知域”的隱喻投射。換言之,“職業(yè)水準”中的“職業(yè)”語義側重于強調“專業(yè)的、高級的”,屬于心理評價范疇。圖3是名形化隱喻認知加工的意象圖式。2.2 名形化的語義變化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借鑒融通 合力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語言學研究的進展[J]. 許余龍.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8(06)
[2]詞類的類型學和漢語的詞類[J]. 沈家煊. 當代語言學. 2015(02)
[3]系統功能語言學語法隱喻理論的貢獻與問題[J]. 叢迎旭.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5)
[4]論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J]. 王文斌.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02)
[5]基于語義變化的概念語法隱喻模式與類型[J]. 叢迎旭,王紅陽. 現代外語. 2013(01)
[6]形容詞的類型學和漢語形容詞的語法地位[J]. 郭銳. 漢語學習. 2012(05)
[7]語法隱喻的形容詞化類型研究[J]. 方義桂.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9(02)
本文編號:3560721
【文章來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名形化轉喻加工圖式
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意象圖式
圖2刻畫了轉喻在名形化認知加工中的路徑,但在自然語言使用中,大量名詞轉喻成形容詞后,隱喻機制又會發(fā)生作用,這與同樣級階上移的名詞動詞化非常相似(叢迎旭 2017:51)。隱喻是基于相似性特征發(fā)生在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投射,其中源域一般是具象的基礎認知域,而目標域多為抽象的高階認知域。例如:professional golfer指的是one who plays golf as a profession,屬于轉喻加工的產物,而professional standard則發(fā)生了從源域“社會認知域”到目標域“心理認知域”的隱喻投射。換言之,“職業(yè)水準”中的“職業(yè)”語義側重于強調“專業(yè)的、高級的”,屬于心理評價范疇。圖3是名形化隱喻認知加工的意象圖式。2.2 名形化的語義變化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借鑒融通 合力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語言學研究的進展[J]. 許余龍.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8(06)
[2]詞類的類型學和漢語的詞類[J]. 沈家煊. 當代語言學. 2015(02)
[3]系統功能語言學語法隱喻理論的貢獻與問題[J]. 叢迎旭.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5)
[4]論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J]. 王文斌.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02)
[5]基于語義變化的概念語法隱喻模式與類型[J]. 叢迎旭,王紅陽. 現代外語. 2013(01)
[6]形容詞的類型學和漢語形容詞的語法地位[J]. 郭銳. 漢語學習. 2012(05)
[7]語法隱喻的形容詞化類型研究[J]. 方義桂.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9(02)
本文編號:35607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35607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