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遠游:李白詩歌在德國的譯介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30 19:00
李白詩歌作為唐詩藝術(shù)的高峰,炳耀千古,舉世盛名。李白詩歌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其外譯則是中外溝通交流的橋梁。李白詩歌在德國的譯介與研究是中國文學外譯的一個典型代表,至今已有近160年歷史。詩仙李白通過譯介遠游德意志,他的詩學思想和詩歌生命力得以在德國文化語境中擴展延伸。由于德國文化的特殊語境、譯介面臨的不同時代背景,以及譯者對詩人的不同解讀方式,李白詩歌在德國的譯介和研究過程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本文從跨文化的視域梳理了李白詩歌在德國的譯介與研究歷程,闡釋了李白詩歌在德國譯介與研究的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譯介歷程及特點
(一)李白詩歌德譯歷程
(二)李白詩歌德譯特點
1. 李白詩歌德譯的主要模式:自發(fā)自譯
2. 李白詩歌德譯的傳播模式
3. 對李白詩歌的不同解讀
4. 對李白詩歌的誤讀和錯譯
二、研究歷程及特點
(一)李白詩歌德譯研究歷程
(二)李白詩歌德譯研究的特點
1. 德國學界對李白及其詩歌有很高的評價
2. 評述李白詩歌以及中國詩歌的語言特點
3. 對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研究
4. 探討中國古典詩歌的德譯策略
三、問題與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白詩歌傳播在德國的發(fā)軔[J]. 張楊. 文史知識. 2016(02)
[2]“他國化”:構(gòu)建文化軟實力的一種有效方式[J]. 董首一,曹順慶. 當代文壇. 2014(01)
[3]中國古典詩歌在法國的傳播史[J]. 阮潔卿. 法國研究. 2007(01)
[4]西方人眼中的李白[J]. 呂?. 文史知識. 2001(10)
本文編號:3733359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譯介歷程及特點
(一)李白詩歌德譯歷程
(二)李白詩歌德譯特點
1. 李白詩歌德譯的主要模式:自發(fā)自譯
2. 李白詩歌德譯的傳播模式
3. 對李白詩歌的不同解讀
4. 對李白詩歌的誤讀和錯譯
二、研究歷程及特點
(一)李白詩歌德譯研究歷程
(二)李白詩歌德譯研究的特點
1. 德國學界對李白及其詩歌有很高的評價
2. 評述李白詩歌以及中國詩歌的語言特點
3. 對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研究
4. 探討中國古典詩歌的德譯策略
三、問題與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白詩歌傳播在德國的發(fā)軔[J]. 張楊. 文史知識. 2016(02)
[2]“他國化”:構(gòu)建文化軟實力的一種有效方式[J]. 董首一,曹順慶. 當代文壇. 2014(01)
[3]中國古典詩歌在法國的傳播史[J]. 阮潔卿. 法國研究. 2007(01)
[4]西方人眼中的李白[J]. 呂?. 文史知識. 2001(10)
本文編號:37333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373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