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隱喻學視野中“草”的慣用表現(xiàn)的漢日對比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08:18
隱喻是一種通過具象認識抽象、有形認識無形、熟悉認識未知事物的重要認知方式,重視認知主體在認知過程中的身體經(jīng)驗。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也成為人類認識周圍事物的媒介。草是植物中的重要一類,漢日雙語中與草有關(guān)的詞匯都十分豐富。本文通過對漢日語言中"草"的隱喻表現(xiàn)的分析,揭示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認知機制;通過對比研究,探究中日兩國在語言文化上的異同。
【文章來源】:文化學刊. 2019,(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草”的意象形成及意義擴張
二、漢日語言中“草”的隱喻表現(xiàn)
(一) 以人為目標域的“草”隱喻
1. 人自身即為“草”
2. 人的品行是“草”
3. 人的情感是“草”
(二) 以自然為目標域的“草”隱喻
(三) “草”的詞性擴張與轉(zhuǎn)喻現(xiàn)象
三、“草”隱喻中的文化要因
(一) “草”和古代信仰
(二) “春之七草”和草之神
(三) “仙草”意象
(四) “唐草”到“和草”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認知隱喻學的文化意蘊維度[J]. 孫毅.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1)
本文編號:3179029
【文章來源】:文化學刊. 2019,(01)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草”的意象形成及意義擴張
二、漢日語言中“草”的隱喻表現(xiàn)
(一) 以人為目標域的“草”隱喻
1. 人自身即為“草”
2. 人的品行是“草”
3. 人的情感是“草”
(二) 以自然為目標域的“草”隱喻
(三) “草”的詞性擴張與轉(zhuǎn)喻現(xiàn)象
三、“草”隱喻中的文化要因
(一) “草”和古代信仰
(二) “春之七草”和草之神
(三) “仙草”意象
(四) “唐草”到“和草”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認知隱喻學的文化意蘊維度[J]. 孫毅.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1)
本文編號:31790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31790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