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學日語教學中的趣味教學
本文選題:大學日語教學 切入點:趣味性教學 出處:《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摘要】:正近些年來.全國各高等院校(非日語專業(yè))都在積極貫徹執(zhí)行新的大學日語教學大綱。這表明,我國的大學日語教學已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為了在教學中以語言共核為重點,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chǔ),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口頭、筆頭的交際能力.就要有一套系統(tǒng)、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在大學日語教學中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趣味性教學。因為趣味性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從而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on-Japanese majors)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a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new college Japanese syllabus.This indicates that Chinese college Japanese teaching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ocus on the core of language in teaching, help students lay a good language foundatio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et of new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terest teaching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Japanese.Because interesting teaching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be improved, and satisfactory teaching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分類號】:H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峰;淺析大學日語四級考試作文題中的病句[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年01期
2 朱穎;大學日語公選課的教學探討[J];零陵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劉學;大學日語聽力的困難及克服方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6期
4 鄭慧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能力[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5 王曉伯;大學日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王艷迎;大學日語綜合教學模式探索[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0年01期
7 楊蔭;淺談大學日語教學改革[J];教書育人;2001年20期
8 馮峰;談九六、九七年大學日語四級考試作文──形式與技能[J];日語知識;1998年04期
9 周翠平;利用情感功能提高大學日語教學效果[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10 鄭東升;大學日語教學中聽力培養(yǎng)及訓練方法[J];教書育人;2000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廷許;;大學日語教材建設(shè)與教師的新使命[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shè)論文集[C];2010年
2 鄭鯤騰;;英語中源自日語的詞匯與日語原詞的詞義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巧云;;英漢外來詞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尹仙花;;日語接尾詞‘的’用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陳玉泉;;日語中女性語的歷史成因及其特點[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6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靜;;大學日語專業(yè)精讀教材詞匯研究——關(guān)于《新編日語》(1-4冊)[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曲鳳鳴;;中文的“~(之)前”與日語的“~前に”“~までに”[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9 秦少康;;網(wǎng)絡(luò)交流用詞分布特征淺析[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池上嘉彥;;日語——“撒旦的語言”[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紅;呂莉談《白雪”入歌源流考》[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2 ;自動翻譯手機有望面世[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3 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 張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語新教材的體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晏煜;三問“日語軟件人才”[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5 阿然;淺析日語軟件人才培訓的幾個誤區(qū)[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6 趙金波;華夏東瀛一衣帶 杏壇桃李一線牽[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王寅珊;以麻生鬧笑話為鑒,日民眾惡補漢字[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阿然;東軟欲打造 日語IT人才培訓基地[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9 特約通訊員 吳琳;大連打造中國最大的日語IT人才培養(yǎng)基地[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秦晨;這里的櫻花也燦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秀東;日語和韓國語的復合動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2 關(guān)薇;現(xiàn)代日本語感情表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袁淑娟;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推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葉貴良;敦煌道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徐紅梅;皖北方言詞匯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7 王圓圓;巴黎郊區(qū)年輕人使用音節(jié)倒置詞現(xiàn)象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袁善來;比工仡佬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化振紅;《洛陽伽藍記》詞匯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才華多旦;藏日語言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莊敏;コ·ソ·ア的指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聞廣益;漢語與日語量詞的對比[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閆志章;日語外來語及其社會文化背景[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楊著清;日漢顏色詞使用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6 張?zhí)碛?日語年輕人用語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7 夏曉麗;現(xiàn)代漢語中的日源外來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8 尹航;日本女性語的變遷[D];山西大學;2007年
9 袁子凌;英日禮貌語言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劉暢;中日文時體對比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7096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70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