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修辭芻議
本文關(guān)鍵詞: 俳句 修辭風格 特征 出處:《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日本的俳句有其獨特的修辭風格,系由其豐富的內(nèi)涵所致。熟知修辭方法是理解、欣賞俳句的重要前提。本文從格律、斷句、季語季題、切字、音韻修辭、省略、對仗、擬聲擬態(tài)詞、反復(fù)、倒置、設(shè)問、比喻等12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Abstract]:Japanese haiku has its unique rhetorical style, which is caused by its rich connotation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rhetoric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haiku. This paper discusses 12 aspects of ellipsis, counterpoint, onomatopoeia, repetition, inversion, questioning and metaphor.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外語系
【分類號】:H314.3
【正文快照】: 俳句起源于俳諧的發(fā)句,其名稱明治20年由日本著名詩人正岡子規(guī)(1867~1902)正式提出,,后被人們所接受。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倡導(dǎo)的俳風是俳句的正典。芭蕉提倡閑寂高雅的詩風,要求把平民俳諧提高到文學藝術(shù)的高度,并提出要仔細觀察自然界,充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葒;英語軛式搭配的修辭特點及其漢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楊文全,徐瑾;試論流行短語的生成渠道及其語用效能[J];北方論叢;2003年03期
3 陳曉蘭;;意境上的辭格在廣告中的運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9期
4 黃曉娟;;模糊語言的運用[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吳禮權(quán);;南北朝時代列錦辭格的轉(zhuǎn)型與發(fā)展[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6 吳禮權(quán);;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發(fā)展演進之狀況[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李翔;《紅樓夢》中雙關(guān)語兩種英譯的比較[J];池州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8 胡習之;略論《漢語修辭學》(修訂本)的修辭理論貢獻[J];池州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9 曹石珠;形貌修辭的評價標準[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10 曹石珠;加強非語言要素的修辭研究構(gòu)建完整的漢語修辭學體系[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家珍;;談文學語言信息的傳送[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2 坂本達夫;試論沈從文小說中有關(guān)動物意象的修辭運用[D];復(fù)旦大學;2011年
3 方珍平;表達的認知量度觀[D];復(fù)旦大學;2006年
4 黃緬;相鄰關(guān)系—漢語反語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5 張玉玲;網(wǎng)絡(luò)語言的語體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8年
6 周福娟;指稱轉(zhuǎn)喻:詞匯語義的認知途徑[D];蘇州大學;2009年
7 羅菲;修辭倫理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玲;婚聯(lián)隱喻的語篇功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唐薇薇;漢語連詞的非連詞用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吳翔沖;八十年代小說對話變異現(xiàn)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碧蓮;徐坤小說語言變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嶺;歌詞隱喻理解對聲樂教學的作用[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6 皮晨曦;政論語體與藝術(shù)語體排比差異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馬聰麗;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岑雁如;馬來西亞華文報章標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劉冰;不同時期文學作品中委婉表達方式的特點及原因[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10 張傳彪;當代流行歌名語言學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宏;簡論中日詩歌的自然美意識[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陳巖;從語法角度欣賞俳句(2)[J];日語知識;2004年02期
3 邱鳴;從漢詩與俳句的比較看中日文化之異同[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年01期
4 陳巖;從語法角度欣賞俳句(4)[J];日語知識;2004年04期
5 陳巖;微笑的詩——讀松本杏花俳句選集《拈花微笑》[J];日語知識;2005年05期
6 與
本文編號:14657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46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