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基礎研究
本文關鍵詞:關于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基礎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遼寧大學》 2011年
關于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基礎研究
羅潛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發(fā)展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在數(shù)千年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各族勞動人民為征服自然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消除水害,開發(fā)水資源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我國極其豐富的史籍中,記載著水利事業(yè)數(shù)千年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水利技術是生產(chǎn)力,水利事業(yè)同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文獻的研究對各個學科來說都是基礎性的工作,學科的傳承工具主要是文獻。中國古代曾創(chuàng)造輝煌的水利科技成就,并積累了大量的水利文獻材料,這些水利文獻具有寶貴的學術史料價值、文獻收藏價值、以及科學使用價值,對于我們研究開發(fā)水利,消除水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論文從四個部分研究中國古代水利文獻。在緒論中主要介紹研究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目的、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其中列舉現(xiàn)代關于水利文獻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一部分概括介紹古代水利文獻的發(fā)展歷程,包括其起源和三個發(fā)展時期——先秦至秦漢時期、三國至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中國古代水利檔案;另一個是中國古代水利圖書。 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載體與形制,包括甲骨、石刻、簡牘、縑帛和紙質(zhì)水利檔案五個方面內(nèi)容,并分別列舉相應的古代水利文獻進行說明。 第四部分闡述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形成、保管與應用。古代水利文獻的形成中包括主要形成者和形成過程,本文主要從水利機構和職官演變來演示古代水利文獻的形成者,從一部分古代水利文獻的作者和時代背景中概述其形成過程。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保管包括管理和收藏兩個方面內(nèi)容,本文將從古代相關機構的演變和職能來闡述古代水利文獻的管理和收藏情況。中國水利文獻的應用包括古代應用和現(xiàn)代應用,在現(xiàn)代應用中主要概述古代水利文獻在三峽工程建設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426.9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偉;;西漢黃河水患與防治制度的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劉俊文;唐代水害史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3 丁海斌;滕春娥;;先秦時期的科技檔案與科技檔案工作[J];檔案學通訊;2007年03期
4 丁海斌;;檔案學三題小議——檔案定義、起源與檔案學科屬性[J];檔案學通訊;2008年02期
5 馮培紅;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與水司管理機構初探[J];敦煌學輯刊;1997年02期
6 趙呂甫;;敦煌寫本唐乾元《水部式》殘卷補釋[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7 鄒逸麟;我國水資源變遷的歷史回顧——以黃河流域為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鄒逸麟;歷代正史《河渠志》淺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9 ;古代水利與政治[J];吉林水利;1999年06期
10 秦明君,周小琴;唐代的運河漕運[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靜;唐代農(nóng)田水利建設及其生態(tài)效應分析[D];鄭州大學;2006年
2 陳慧;唐代水利立法及相關社會狀況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3 馬雷;唐宋時期的江南運河對農(nóng)田水利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孫啟榮;“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5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6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2期
8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劉倩;;元西域人華化之先導蒲壽宬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jīng)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4 萬明;;明代稅票探微——以所見徽州文書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5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6 周遠方;;科技哲學文獻學及體系的建構芻論[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7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李軍;;晚唐涼州控制權轉(zhuǎn)移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郭偉婷;吳潛任官慶元府時期詞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7 張海燕;論文獻資料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chǎn)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10 魏蔚;關于契丹建遼的幾個重大史實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俊文;唐代水害史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2 吳孔明;淺議唐代的自然災害——讀《資治通鑒》札記[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丁海斌,洪曦;論《周禮》中記載的檔案工作的制度[J];檔案學研究;2005年05期
4 馮培紅;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與水司管理機構初探[J];敦煌學輯刊;1997年02期
5 李并成;漢唐冥水(籍端水)冥澤及其變遷考[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6 楊世倫,陳吉余;太湖流域洪澇災害的形成和演變[J];地理科學;1995年04期
7 趙呂甫;;敦煌寫本唐乾元《水部式》殘卷補釋[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8 鄒逸麟;歷史時期黃河流域水稻生產(chǎn)的地域分布和環(huán)境制約[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9 高梁;黃河流域大型水生動物古今談[J];古今農(nóng)業(yè);1997年01期
10 張驊;古代典籍與古代水利[J];海河水利;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見梅,余啟輝,湯衛(wèi)宇;試析水利產(chǎn)權問題[J];長江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祁萬蓮;;青海省水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水利發(fā)展研究;2007年06期
3 ;水利管理司李興洲司長在全國水利行業(yè)閘門運行工技能競賽閉幕式上的講話[J];水利管理技術;1998年04期
4 牛亞楠;;永恒的心[J];河北水利;2009年11期
5 賀安鈇;發(fā)揮統(tǒng)管職能 服務蘇魯兩省——沂沭泗水系統(tǒng)一管理20年成效顯著[J];治淮;2001年09期
6 薛光磊;;我國農(nóng)田水利建設的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20期
7 韓茂林;唐勁松;;淮委沂沭泗局召開水利管理工作會議[J];治淮;2011年06期
8 ;發(fā)展中的北京京燕水利管理有限公司[J];北京水務;2010年01期
9 劉小剛;;農(nóng)田水利建設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0年29期
10 余玲玲;;會計電算化在水利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1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鞠海建;楊益明;邱旭東;;關于南通市水利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想[A];江蘇省測繪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潘春輝;;清代河西走廊水利開發(fā)積弊探析——以地方志資料為中心[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饒應福;;滴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水利建設管理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鄒幼漢;黃家文;羅斌;;烏江渡水庫洪水調(diào)度在構皮灘水電站施工導流中的作用[A];紀念貴州省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選集[C];2005年
5 楊正華;;地下水庫的建設與管理[A];水工滲流研究與應用進展——第五屆全國水利工程滲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楊正華;;我國的水庫大壩安全管理[A];水工滲流研究與應用進展——第五屆全國水利工程滲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朱江;;烏江中上游梯級水電站群水庫優(yōu)化調(diào)度方案的探討[A];紀念貴州省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選集[C];2005年
8 楊應舉;;天生橋一級水電站水文預報調(diào)度的應用與效益[A];紀念貴州省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選集[C];2005年
9 劉翠玲;李瑞梅;朱鐵軍;;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6[C];2006年
10 佘國云;;創(chuàng)新農(nóng)村水利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A];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公共服務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李靜文;[N];雅安日報;2010年
2 潘平;[N];黃河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智軍;[N];發(fā)展導報;2011年
4 黃鵬輝 張義學;[N];紅河日報;2011年
5 記者 陳銳;[N];中國水利報;2010年
6 樊軍;[N];中國水利報;2011年
7 農(nóng)二師十八團渠管理處處長 劉冰;[N];兵團日報(漢);2011年
8 記者 張金慧 鄧淑珍;[N];中國水利報;2001年
9 記者 肖昌琦 見習記者 徐曉旭;[N];徐州日報;2010年
10 浙江記者站提供;[N];中國水利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啟榮;明清時期漢水中下游的水利與社會[D];復旦大學;2008年
2 汪群;水利戰(zhàn)略動態(tài)管理——水利戰(zhàn)略形態(tài)轉(zhuǎn)換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3 王娜;明清時期晉陜豫水利碑刻法制文獻史料考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4 劉戎;社會資本視角的流域水資源治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5 張俊峰;明清以來洪洞水利與社會變遷[D];山西大學;2006年
6 馬增輝;水信息系統(tǒng)綜合集成研究與應用[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7 羅軍剛;水利業(yè)務信息化及綜合集成應用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8 高升榮;水環(huán)境與農(nóng)業(yè)水資源利用[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紅;明清兩湖平原水事糾紛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王長松;近代海河河道治理與天津港口空間轉(zhuǎn)移的過程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潛;關于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基礎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2 陳雨梅;唐代關中農(nóng)田水利、水利管理及立法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王智彤;我國民生水利管理的行政倫理思考[D];黑龍江大學;2012年
4 曹勇;涇惠渠與關中水利社會(1930-1949)[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強;蕭紹平原河湖水利體系變遷與湘湖興廢之關系研究(1112-1927年)[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王真英;棗莊市農(nóng)村水利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王文昌;唐宋時期太湖地區(qū)水利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8 王敏婕;村莊水利中的沖突與秩序[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王劼;環(huán)境史視角下的水資源開發(fā)與管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莊曉敏;水利風景區(qū)水文化挖掘及載體建設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關于中國古代水利文獻的基礎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66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6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