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楊同桂東北史地著述及其文獻學貢獻
發(fā)布時間:2022-01-04 20:15
楊同桂自幼隨父親來到東北,宦游多年,官至長春知府。同時楊同桂還是清末東北地區(qū)著名的學者,在學術(shù)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他撰寫了《沈故》,與孫宗翰合撰了《盛京疆域考》,參與《吉林通志》的編修,與秦世銓合撰了《吉林輿地略》,與李桂林、秦世銓合撰了《吉林輿地圖說》。這些著述都是關于東北地區(qū)歷史地理方面重要的文獻,為后人研究東北歷史地理提供了豐富而翔實的史料。楊同桂編撰這些著述的方法對文獻學有很大的貢獻,為中國文獻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范例,豐富了文獻編輯的樣式。本文主要介紹楊同桂的生平、著述,然后詳細的對楊同桂著述的編撰方法進行分析,力圖通過對楊同桂的著述和編輯方法的研究,分析楊同桂的東北史地著述的文獻學價值。本文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楊同桂的生平與著述,分別介紹了《沈故》、《盛京疆域考》、《吉林輿地略》、《吉林輿地圖說》、《吉林通志》的編輯原因和體例內(nèi)容,以及《長春縣志》作者的考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楊同桂文獻整理方面的貢獻,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楊同桂的方志學貢獻,第四部分主要總結(jié)楊同桂的金石學貢獻,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楊同桂保存史料的貢獻。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楊同桂的生平及著述
1.1 楊同桂的生平
1.2 楊同桂的東北史地著述
1.2.1 《盛京疆域考》
1.2.2 《吉林通志》
1.2.3 《吉林輿地略》
1.2.4 《吉林輿地圖說》
1.2.5 《沈故》
2 文獻整理上的貢獻
2.1 文獻考證的貢獻
2.2 文獻抄撮的貢獻
3 方志學貢獻
3.1 《盛京疆域考》的方志學貢獻
3.2 《吉林通志》、《吉林輿地圖說》、《吉林輿地略》的方志學貢獻
4 金石學貢獻
5 保存東北史料的貢獻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戊戌變法期間的保舉[J]. 茅海建. 歷史研究. 2006(06)
[2]試論中國地方志的社會史資料價值[J]. 常建華.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 2006(00)
[3]中國地方志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J]. 來新夏.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5(01)
[4]文廟[J]. 盧玉,壽白,李莉. 蘭臺內(nèi)外. 2003(01)
[5]東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李治亭.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1(04)
[6]釋晚清詩人王雪庵的《人葠》詩[J]. 卓昕. 人參研究. 1994(01)
[7]中國邊疆史地古籍題解選登[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3(02)
[8]中國邊疆史地書目(1990年)[J]. 王思玉,閻芳.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1(02)
[9]修《吉林通志》的準備與吉林志書局[J]. 宋抵. 圖書館學研究. 1986(03)
[10]關于《長春廳志》的成書年代及纂修者問題[J]. 曹殿舉. 圖書館學研究. 1985(04)
本文編號:3568994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楊同桂的生平及著述
1.1 楊同桂的生平
1.2 楊同桂的東北史地著述
1.2.1 《盛京疆域考》
1.2.2 《吉林通志》
1.2.3 《吉林輿地略》
1.2.4 《吉林輿地圖說》
1.2.5 《沈故》
2 文獻整理上的貢獻
2.1 文獻考證的貢獻
2.2 文獻抄撮的貢獻
3 方志學貢獻
3.1 《盛京疆域考》的方志學貢獻
3.2 《吉林通志》、《吉林輿地圖說》、《吉林輿地略》的方志學貢獻
4 金石學貢獻
5 保存東北史料的貢獻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戊戌變法期間的保舉[J]. 茅海建. 歷史研究. 2006(06)
[2]試論中國地方志的社會史資料價值[J]. 常建華.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 2006(00)
[3]中國地方志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J]. 來新夏.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5(01)
[4]文廟[J]. 盧玉,壽白,李莉. 蘭臺內(nèi)外. 2003(01)
[5]東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李治亭.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1(04)
[6]釋晚清詩人王雪庵的《人葠》詩[J]. 卓昕. 人參研究. 1994(01)
[7]中國邊疆史地古籍題解選登[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3(02)
[8]中國邊疆史地書目(1990年)[J]. 王思玉,閻芳.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1(02)
[9]修《吉林通志》的準備與吉林志書局[J]. 宋抵. 圖書館學研究. 1986(03)
[10]關于《長春廳志》的成書年代及纂修者問題[J]. 曹殿舉. 圖書館學研究. 1985(04)
本文編號:35689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56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