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壓訓練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30 13:10
以Web of Science數據庫2010-2019年有關加壓訓練主題的580篇文獻為研究對象,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對近10年加壓訓練研究文獻的高產機構與合作情況、經典文獻、研究熱點與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加壓訓練研究的年發(fā)文量呈先平穩(wěn)后急速增長趨勢,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運動員訓練、康復治療、運動健身三個領域,研究趨勢仍集中在加壓訓練理論基礎與實踐研究及探索加壓訓練安全性和效果方面。
【文章來源】:四川體育科學. 2020,39(03)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加壓訓練生物學機制圖[11]
借助關鍵詞可以判斷一個研究領域發(fā)展的動向和研究熱點。采用VOSviewer軟件對關鍵詞進行頻次提取,分析類型參數設置為:共現(xiàn)(Co-occurrence),分析單位選擇:所有關鍵詞(All keywords),關鍵詞的最小出現(xiàn)次數設定為≥10,然后繪制密度視圖(Density view)(見圖5),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歸類(見表2),初步展現(xiàn)近10年來加壓訓練研究熱點的分布情況。2.5.1 運動員訓練
第2階段探索加壓訓練安全性和效果階段(2017年至今)。如出現(xiàn)的主題詞(見圖6):risk(危險)、arterial occlusion imphcation(動脈閉塞受損)、efficacy(效果)、muscle thickness(肌肉厚度)等。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近幾年有部分學者探索加壓訓練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和效果。目前對加壓訓練安全性問題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栓、心血管反應和肌肉損傷[36]。有些學者注意到加壓訓練后出現(xiàn)延遲性肌肉酸痛、麻木、昏厥/頭暈和瘀傷等副作用[37]。而且受試人群涉及老年人和康復人群,所以心血管反應也是安全性研究的重點[36]。也有些學者提出相反的結論即加壓訓練效果不及高強度阻力訓練[38],或長期加壓訓練效果有待探索[39]。所以加壓訓練的安全性與長期訓練效果也將是今后研究的趨勢。3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壓狀態(tài)下慢速下坡步行的生理負荷與增肌效果研究[J]. 盛菁菁,魏文哲,孫科,趙之光.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3)
[2]血流限制訓練的方法學因素及潛在安全性問題[J]. 魏佳,李博,馮連世,黎涌明.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3)
[3]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haomei Che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02)
[4]加壓運動對去負荷肌萎縮的影響及機制研究進展[J]. 于亮,王瑞元,陳曉萍. 生理科學進展. 2016(03)
[5]阻血下肌肉力量訓練的應用現(xiàn)狀[J]. 胡珊,王健,徐守宇.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5(05)
[6]加壓力量訓練:釋義及應用[J]. 徐飛,王健. 體育科學. 2013(12)
[7]基于SCI的基因操作技術國際前沿分析[J]. 欒春娟,趙呈剛. 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 2009(01)
本文編號:3372838
【文章來源】:四川體育科學. 2020,39(03)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加壓訓練生物學機制圖[11]
借助關鍵詞可以判斷一個研究領域發(fā)展的動向和研究熱點。采用VOSviewer軟件對關鍵詞進行頻次提取,分析類型參數設置為:共現(xiàn)(Co-occurrence),分析單位選擇:所有關鍵詞(All keywords),關鍵詞的最小出現(xiàn)次數設定為≥10,然后繪制密度視圖(Density view)(見圖5),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歸類(見表2),初步展現(xiàn)近10年來加壓訓練研究熱點的分布情況。2.5.1 運動員訓練
第2階段探索加壓訓練安全性和效果階段(2017年至今)。如出現(xiàn)的主題詞(見圖6):risk(危險)、arterial occlusion imphcation(動脈閉塞受損)、efficacy(效果)、muscle thickness(肌肉厚度)等。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近幾年有部分學者探索加壓訓練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和效果。目前對加壓訓練安全性問題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栓、心血管反應和肌肉損傷[36]。有些學者注意到加壓訓練后出現(xiàn)延遲性肌肉酸痛、麻木、昏厥/頭暈和瘀傷等副作用[37]。而且受試人群涉及老年人和康復人群,所以心血管反應也是安全性研究的重點[36]。也有些學者提出相反的結論即加壓訓練效果不及高強度阻力訓練[38],或長期加壓訓練效果有待探索[39]。所以加壓訓練的安全性與長期訓練效果也將是今后研究的趨勢。3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壓狀態(tài)下慢速下坡步行的生理負荷與增肌效果研究[J]. 盛菁菁,魏文哲,孫科,趙之光.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3)
[2]血流限制訓練的方法學因素及潛在安全性問題[J]. 魏佳,李博,馮連世,黎涌明.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3)
[3]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haomei Che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02)
[4]加壓運動對去負荷肌萎縮的影響及機制研究進展[J]. 于亮,王瑞元,陳曉萍. 生理科學進展. 2016(03)
[5]阻血下肌肉力量訓練的應用現(xiàn)狀[J]. 胡珊,王健,徐守宇.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5(05)
[6]加壓力量訓練:釋義及應用[J]. 徐飛,王健. 體育科學. 2013(12)
[7]基于SCI的基因操作技術國際前沿分析[J]. 欒春娟,趙呈剛. 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 2009(01)
本文編號:33728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37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