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情境下的健康信息持續(xù)搜索意愿研究——基于收支博弈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0-12-05 16:27
[目的/意義]社交媒體所蘊含的獨特社會支持以及潛在的社交融合使其成為用戶搜尋健康信息所依賴的重要渠道,為改善社交媒體健康信息服務質量,提升用戶健康素養(yǎng),最大化用戶搜索收益,本文嘗試從收支博弈視角解析用戶在社交媒體中的持續(xù)搜索健康信息的心理路徑。[方法/過程]在整合價值采納模型與期望確認模型的基礎上,權衡用戶在持續(xù)健康信息搜索中對收益、付出的博弈,強調其對價值的感知,構建社交媒體情境下的健康信息持續(xù)搜索意愿模型,利用SmartPLS軟件根據(jù)505份有效樣本對模型進行驗證。[結果/結論]研究表明,平臺的技術特性和便利性可有效提升用戶對社交媒體健康信息搜索價值的感知,當用戶搜索健康信息時會弱化對社交平臺風險的感知,而健康信息的有用性才是影響用戶感知價值的和達到滿意的根本,從而進一步促進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持續(xù)健康信息搜索。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情報. 2020年05期 第66-77頁 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基于價值的采納模型(VAM)
ECM(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模型是Bhattacherjee A基于Oliver的期望確認理論提出的信息系統(tǒng)相關的研究模型(如圖2所示)[18]。根據(jù)期望確認理論,消費者將購買產品或服務前的初始期望與購買后體驗中的感知績效相比較,當感知績效大于期望形成期望確認,用戶滿意度提高,從而增強再次購買的意愿。Bhattacherjee A將期望確認理論引入信息系統(tǒng)持續(xù)使用意愿的研究中,認為用戶在信息系統(tǒng)的實際使用中形成期望確認,通過這種方式感知信息系統(tǒng)的有用性并形成滿足感,從而影響持續(xù)使用意愿。ECM模型中的確認是用戶對信息系統(tǒng)實際使用效果的評估,若符合預期則用戶對系統(tǒng)產生信任,并意識到系統(tǒng)的有用性。滿意度是用戶實際使用信息系統(tǒng)后對該系統(tǒng)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期望確認和感知有用性的共同影響。滿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期望確認共同影響了用戶的持續(xù)使用意愿。ECM模型在不少信息系統(tǒng)或在線服務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中被采用,并證實了ECM對分析用戶持續(xù)使用意愿的有效性[19],為本文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2 研究假設
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并考慮到社交媒體的特點,本文整合ECM模型和VAM模型相結合,構建如圖3所示的研究模型。由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并非主要用于健康信息搜尋的新技術,用戶對社交媒體的期望更多是體現(xiàn)在社交功能方面,對健康信息搜尋功能則通常沒有期待,因此本文沒有將ECM模型中的期望確認變量納入本文的研究模型中。本文認為用戶根據(jù)所獲得的收益和必須付出的成本來評估在社交媒體中搜尋健康信息的價值,因此本文的研究模型可以用于評估當人們決定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健康信息時如何權衡取舍,對用戶行為意向進行預測。3 研究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社交媒體用戶健康信息搜尋研究:進展與啟示[J]. 張進,趙月華,譚熒. 文獻與數(shù)據(jù)學報. 2019(01)
[2]在線健康社區(qū)用戶持續(xù)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感知價值理論[J]. 董慶興,周欣,毛鳳華,張斌. 現(xiàn)代情報. 2019(03)
[3]移動虛擬社區(qū)用戶持續(xù)信息搜尋意愿研究[J]. 歐陽博,劉坤鋒. 情報科學. 2017(10)
[4]在線健康社區(qū)用戶信息服務使用意愿研究[J]. 吳江,李姍姍. 情報科學. 2017(04)
[5]信息質量、感知有用性與持續(xù)搜尋的關系——基于網(wǎng)絡食品安全信息的調查[J]. 王仙雅,毛文娟,李晉. 情報雜志. 2017(02)
[6]社交問答平臺用戶持續(xù)參與意愿的實證研究——感知價值的視角[J]. 趙文軍,易明,王學東. 情報科學. 2017(02)
[7]基于問答平臺的用戶健康信息獲取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 鄧勝利,管弦. 情報科學. 2016(11)
[8]微博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的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J]. 彭希羨,馮祝斌,孫霄凌,朱慶華. 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2(11)
本文編號:2899743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情報. 2020年05期 第66-77頁 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基于價值的采納模型(VAM)
ECM(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模型是Bhattacherjee A基于Oliver的期望確認理論提出的信息系統(tǒng)相關的研究模型(如圖2所示)[18]。根據(jù)期望確認理論,消費者將購買產品或服務前的初始期望與購買后體驗中的感知績效相比較,當感知績效大于期望形成期望確認,用戶滿意度提高,從而增強再次購買的意愿。Bhattacherjee A將期望確認理論引入信息系統(tǒng)持續(xù)使用意愿的研究中,認為用戶在信息系統(tǒng)的實際使用中形成期望確認,通過這種方式感知信息系統(tǒng)的有用性并形成滿足感,從而影響持續(xù)使用意愿。ECM模型中的確認是用戶對信息系統(tǒng)實際使用效果的評估,若符合預期則用戶對系統(tǒng)產生信任,并意識到系統(tǒng)的有用性。滿意度是用戶實際使用信息系統(tǒng)后對該系統(tǒng)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期望確認和感知有用性的共同影響。滿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期望確認共同影響了用戶的持續(xù)使用意愿。ECM模型在不少信息系統(tǒng)或在線服務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中被采用,并證實了ECM對分析用戶持續(xù)使用意愿的有效性[19],為本文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2 研究假設
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并考慮到社交媒體的特點,本文整合ECM模型和VAM模型相結合,構建如圖3所示的研究模型。由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并非主要用于健康信息搜尋的新技術,用戶對社交媒體的期望更多是體現(xiàn)在社交功能方面,對健康信息搜尋功能則通常沒有期待,因此本文沒有將ECM模型中的期望確認變量納入本文的研究模型中。本文認為用戶根據(jù)所獲得的收益和必須付出的成本來評估在社交媒體中搜尋健康信息的價值,因此本文的研究模型可以用于評估當人們決定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健康信息時如何權衡取舍,對用戶行為意向進行預測。3 研究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外社交媒體用戶健康信息搜尋研究:進展與啟示[J]. 張進,趙月華,譚熒. 文獻與數(shù)據(jù)學報. 2019(01)
[2]在線健康社區(qū)用戶持續(xù)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感知價值理論[J]. 董慶興,周欣,毛鳳華,張斌. 現(xiàn)代情報. 2019(03)
[3]移動虛擬社區(qū)用戶持續(xù)信息搜尋意愿研究[J]. 歐陽博,劉坤鋒. 情報科學. 2017(10)
[4]在線健康社區(qū)用戶信息服務使用意愿研究[J]. 吳江,李姍姍. 情報科學. 2017(04)
[5]信息質量、感知有用性與持續(xù)搜尋的關系——基于網(wǎng)絡食品安全信息的調查[J]. 王仙雅,毛文娟,李晉. 情報雜志. 2017(02)
[6]社交問答平臺用戶持續(xù)參與意愿的實證研究——感知價值的視角[J]. 趙文軍,易明,王學東. 情報科學. 2017(02)
[7]基于問答平臺的用戶健康信息獲取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 鄧勝利,管弦. 情報科學. 2016(11)
[8]微博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的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J]. 彭希羨,馮祝斌,孫霄凌,朱慶華. 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2(11)
本文編號:28997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89974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