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本體庫的設計與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16:15
【摘要】:古籍漢字研究過程中需要參閱大量的古籍文獻,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專家工作,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面向古籍漢字研究需要,建立古籍文獻知識庫,為參考書籍推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打下基礎。 四庫全書中包含大量有價值的古籍文獻,本文以《四庫全書總目》為研究對象,探索相關古籍文獻的推薦模式,為古籍漢字的研究提供便利,設計并構建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本體庫。本文首先對國內外常見的本體建模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比較,選定知識工程構建法、原型進化構建法和基于OWL的本體構建方法,構造出符合《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本體的本體構建方法——類迭代法;其次,通過對目前本體構建工具以及本體描述語言和框架的對比分析,選擇Protégé軟件作為本文的開發(fā)工具,OWL本體描述語言作為本體開發(fā)的描述語言;再次,建立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類相關書目本體語義模型,以機器可識別的方式描述了書目的屬性和相關關系;最后,構建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類的本體模型,實現了可視化的基本查詢和展示,通過實例化驗證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本體庫的有效性。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54
【圖文】:
勘咎宓納杓樸牘菇?5圖 3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概念圖3.2 本體模型的構造3.2.1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相關性分析傳統的書目檢索往往依賴于關鍵詞檢索,用戶難以準確地對目標檢索詞進行界定和認識,導致較低的查全和查準率,且一般系統不提供書目關聯信息,用戶的所有查詢結果可能都是不連續(xù)的;在用戶無法查到全部書目的情況下,系統也不能為用戶提供其可能感興趣的結果。為此,我們在對《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書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選擇了中華書局影印組于 1964 年 12 月所刊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9]作為研究版本,對其史部書目結構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其實體概念主要包括資源名、人物、作者、采進者、注者、年代、主題、相關書目、地名、官職、時間范圍、分類(《總目》中)、文學思想評注等。本文
20圖 4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書目本體實體款目分類示意圖本體對象屬性的定義辭文獻進行了數字化處理,構造了楚辭文獻本體模索,并將檢索結果進行了可視化,在本體構建過程形式進行了展示,描述了這些對象的名稱、注釋、映實體之間的關系的一類屬性,在資源的描述稱述辭本體對象屬性的構造方式,有選擇的進行繼承和在必要的情況下設定了互逆對象屬性,并依據《四
圖 5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書目本體對象屬性示意圖 5 主要呈現這些對象屬性的所屬關系,八個二級對象屬性分別是“書目的評rate)”、“模仿(imitate)”、“續(xù)本(isRefillVersionOf)”、“引用(quote)”、“收錄(record代(hasDynasty)”、“有時間范圍(hasTimeRange)”、“初仕(FirstOfficial,注釋: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3674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54
【圖文】:
勘咎宓納杓樸牘菇?5圖 3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概念圖3.2 本體模型的構造3.2.1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相關性分析傳統的書目檢索往往依賴于關鍵詞檢索,用戶難以準確地對目標檢索詞進行界定和認識,導致較低的查全和查準率,且一般系統不提供書目關聯信息,用戶的所有查詢結果可能都是不連續(xù)的;在用戶無法查到全部書目的情況下,系統也不能為用戶提供其可能感興趣的結果。為此,我們在對《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的書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選擇了中華書局影印組于 1964 年 12 月所刊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9]作為研究版本,對其史部書目結構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其實體概念主要包括資源名、人物、作者、采進者、注者、年代、主題、相關書目、地名、官職、時間范圍、分類(《總目》中)、文學思想評注等。本文
20圖 4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書目本體實體款目分類示意圖本體對象屬性的定義辭文獻進行了數字化處理,構造了楚辭文獻本體模索,并將檢索結果進行了可視化,在本體構建過程形式進行了展示,描述了這些對象的名稱、注釋、映實體之間的關系的一類屬性,在資源的描述稱述辭本體對象屬性的構造方式,有選擇的進行繼承和在必要的情況下設定了互逆對象屬性,并依據《四
圖 5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書目本體對象屬性示意圖 5 主要呈現這些對象屬性的所屬關系,八個二級對象屬性分別是“書目的評rate)”、“模仿(imitate)”、“續(xù)本(isRefillVersionOf)”、“引用(quote)”、“收錄(record代(hasDynasty)”、“有時間范圍(hasTimeRange)”、“初仕(FirstOfficial,注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建軍;;國外中文古籍數字化資源概述[J];當代圖書館;2006年04期
2 李曉菲;郁奇;;基于分類的民族古籍本體構建與知識創(chuàng)新——以彝族典籍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姚伯岳;沈蕓蕓;;“高校古文獻資源庫”的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年06期
4 陳寶珍;;《四庫全書總目》目錄體系淺議[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5 周相兵;;本體應用綜述[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曹玲;何琳;;農業(yè)古籍本體構建及應用[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7 殷美;;領域本體構建方法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24期
8 門庭;;《四庫全書總目》分類體例淺談[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年02期
9 史斌;閆健卓;王普;方麗英;;基于本體的概念語義相似度度量[J];計算機工程;2009年19期
10 邊文鈺;包振強;周磊;王超;;基于本體的科研領域知識管理建模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年08期
本文編號:28836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88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