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及其矯正
本文關鍵詞:試論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具象化和實踐化路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蘇州大學》 2008年
論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及其矯正
鄭利
【摘要】: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存在著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榮與恥等錯位的認識;有些學生的道德行為與其相適應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不相吻合。也就是說,一些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出現了道德偏差。本文著重從三個部分對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進行研究。 第一部分: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的研究價值。這一部分首先對道德偏差進行了初步的界定,其次根據道德的構成因素,對道德偏差問題進行了分類。最后,指出了研究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的理論依據及重大社會價值。 第二部分: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這一部分從家庭、學校、社會及自身等四個因素對道德偏差的形成進行詳細的剖析。 第三部分:初中生道德偏差行為的矯正。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干內容。我們不僅要知道初中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道德偏差問題,更要研究對他們道德偏差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矯正。矯正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不僅關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前程、家庭的幸福,更關系到社會的發(fā)展、祖國的明天,是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這一部分首先對矯正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的標準和原則加以闡述,其次,從優(yōu)化環(huán)境、德育革新、強化管理、加強工讀學校建設等四個方面研究矯正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63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翁文娟;初中班級管理中品格教育的個性化指導[D];蘇州大學;2011年
2 張建英;初中生道德脫離的特點及其與外化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科;和諧管理理念對中小學管理的啟示[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7期
2 吳俊,木子;道德認知辨析及其能力養(yǎng)成[J];道德與文明;2001年05期
3 文藝文;;論大學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與文明;2006年01期
4 陳夢寒;;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化的幾個著力點[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賈喜玲;;創(chuàng)新:提高德育實效的必然選擇[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02期
6 趙康太;;試論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具象化和實踐化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04期
7 鄭杭生;社會轉型論及其在中國的表現——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探索的梳理和回顧之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楊榮昌;;國外學校德育危機矯治策略與啟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閻素芬;錢永祥;;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建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探討[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4期
10 劉新芳;;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外現代化進程中的事實對中國的啟示[J];江淮論壇;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大剛,劉峰,劉衛(wèi)儒;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富良;論鄧小平的獨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4 袁銀枝;淺談制度主客體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5 余松;試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阿壩師專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6 王玉瓊;《共產黨宣言》的真實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8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9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10 鄭文瑜;試論學分制條件下如何加強大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王銳;;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政協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和經驗[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黃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龐飛;西部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工作的需求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麗;服裝制造業(yè)農民工生活質量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趙小劍;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的社會學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德龍,王志潔;多元文化時代學校進行品格教育的策略[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鄭富興;德育情境的建構──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小學校的品格教育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鄭富興,李楨;道德教育的現代性問題——關于美國品格教育爭論的倫理學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肖兵;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長談華人品格教育兩大缺陷[J];班主任;2005年11期
5 班華;;與班主任朋友談班主任(七) 引導學生做有道德的人[J];班主任;2011年01期
6 于靜宜;;問題導思:提升家長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徑[J];班主任;2011年01期
7 馬莉;;新班主任的“秘密武器”[J];班主任之友;2008年03期
8 安鈺峰;托馬斯·里可納的品格教育思想——兼談美國中小學的品格教育[J];道德與文明;2005年05期
9 柳恒超;;恐怖主義根源的心理學分析[J];東岳論叢;2009年03期
10 王麗敏,王達,劉愛書,陳曉慧;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家庭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美峰;初中生問題行為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呂紹平;運用情商教育促進中學智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素娥;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問題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武欣慧;論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高月萍;班級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春波;論中學生的德育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翟迎迎;論初中生的責任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俊霞;當前初中生不良道德心理的矯正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新;初中生不良行為矯正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余春霞;班會課的情感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冬樺;東西方道德教育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2 施鐵如;面向新世紀的品格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3 張瓊;“在做中學會做”的加拿大德育[J];道德與文明;2002年02期
4 侯尚智;和諧論:全球化時代理性思維的選擇[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5 高坂健次,李為;從社會階層看戰(zhàn)后日本社會變動——當代社會結構變化分析的一種方法[J];東南學術;2000年02期
6 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7 程斯輝;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基礎教育管理的改革[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張英英;青少年行為偏差的教育社會學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10期
9 朱九思;致友人書——談解決大學生的深層次思想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10 張曉明;美國大學的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葉芃;[N];光明日報;2005年
2 ;[N];人民日報;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俊杰;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寫在《初中生》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之際[J];湖南教育;2005年03期
2 張仁芳;;未成年人不良思想道德品質矯正[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宋玉芬;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產生及矯正[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3期
4 孫德玉;初中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矯正[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6期
5 周宏;初中生問題行為的心理探源及矯正[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王洪強;欒美紅;;青少年不正當性行為的預防與矯治[J];中國性科學;2010年03期
7 陳有明;;全面加強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10期
8 ;副省長張通視察本社并為《初中生天地》題詞 培育新人 服務社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2期
9 康樹華;兩名初中生的犯罪動因[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9年02期
10 孫華;;矯正初中生不良行為“五法”[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仁國;;淺談初中生違法的心理因素及預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2 葉金輝;鄒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諧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的相關性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林明方;郭敏;歐陽鋒;;海南男、女初中學生主觀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王春莉;廖鳳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岳盈盈;寇彧;;初中生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邱海龍;戴秀江;;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實踐與探索[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雷丹;;初中生負面身體自我與家庭影響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張雯;顏克段;;初中生獲得社會支持情況的調查[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9 歐陽超;;淺談當今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生德育工作[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劉效貞;張影俠;司繼偉;;初中生的數學估計表現及其與元認知能力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薇;[N];解放日報;2007年
2 汪文漢;[N];人民法院報;2003年
3 新華社記者 華衛(wèi)列;[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4 上高中學 陳清英;[N];宜春日報;2008年
5 記者 龍超凡;[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湖北省南漳縣政協 李傳友;[N];人民政協報;2001年
7 記者 胡孫華 通訊員 鄒永寧;[N];長江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高建進;[N];光明日報;2006年
9 ;[N];工人日報;2000年
10 睢縣第一實驗學校 劉藝華;[N];學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紅霞;影響初中生學業(yè)成績差異的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盛長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3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學習動機內化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龔勛;武漢市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未成年人適宜繳費水平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6 馮衛(wèi)國;行刑社會化論綱[D];北京大學;2002年
7 陳群;第三種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吳家碧;臺灣省苗栗縣初中生休閑行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9 溫暖;初中生升學指導系統(tǒng)的初步研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利;論初中生道德偏差問題及其矯正[D];蘇州大學;2008年
2 王俊霞;當前初中生不良道德心理的矯正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新;初中生不良行為矯正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暉;臨河四中初中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思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石艷;初中思想品德課中人際交往品德的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6 余莎;廣州市初中生校外網絡游戲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7 楊允;初中生網絡素養(yǎng)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8 林亮;新時期粵西沿海地區(qū)初中生道德品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潔;城市初中學生網絡成癮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靜;提高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策略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試論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具象化和實踐化路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29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izhenglunwen/8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