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利化的歷史透視與現(xiàn)實挑戰(zhàn)
本文關鍵詞:德育功利化的歷史透視與現(xiàn)實挑戰(zhàn)
更多相關文章: 德育功利化 德育運行機制 德育本質(zhì) 功名引誘 情感德育
【摘要】:德育功利化是當前德育工作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已引起廣大學者、教育工作者和政府部門的普遍關注。德育功利化不僅在當前存在,在我國古代的多個歷史時期也有突出的表現(xiàn)。文章以歷史典籍為研究材料,從“儒學獨尊”和科舉制度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出發(fā),分析了德育功利化在漢魏之際和隋唐以后至明清時期的表現(xiàn)、危害及糾偏的理論和方法。漢武帝以后“儒學獨尊”,造就了漢代的文明氣象,同時德育功利化也逐漸顯露出來,魏晉時期玄學的興起、人才選拔制度的轉(zhuǎn)型及回歸生活的家庭教育,對于德育功利化的消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隋唐以后科舉制度的推行,德育知識的學習成為知識分子參加科舉考試的眼前利益需求和顯性目標,因而德育逐步偏離了根本目標,失落了德育的本質(zhì),再次形成了德育功利化的問題;貧w內(nèi)心的“心學”理論,關注社會問題、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學,都是糾正功利化德育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在德育史上十分耀眼奪目。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平的社會局面被打破,救亡圖存迫在眉睫,德育的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德育功利化被逐步融解。 當前德育功利化對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德育功利化傾向持續(xù)對德育功效造成負面影響,化解德育功利化危機是提高德育效果、破解道德困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在反思歷史、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從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回歸以人為本的德育目標、選擇生活化的德育內(nèi)容、采取情知并重的德育方法、應用發(fā)展性的德育評價方式五個方面,提出了對糾正當前德育功利化傾向的個人思考。
【關鍵詞】:德育功利化 德育運行機制 德育本質(zhì) 功名引誘 情感德育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4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6
- 0.1 選題背景10-11
- 0.2 研究綜述11-13
- 0.2.1 國內(nèi)研究綜述11-12
- 0.2.2 國外研究綜述12-13
- 0.3 研究思路與方法、選題意義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3-16
- 0.3.1 研究思路13-14
- 0.3.2 研究方法14
- 0.3.3 選題意義14
- 0.3.4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4-16
- 第一章 德育功利化的內(nèi)涵和德育運行機制16-22
- 1.1 德育功利化的內(nèi)涵分析16-19
- 1.1.1 功利、功利性和功利化16-17
- 1.1.2 德育及德育本質(zhì)的探討17-18
- 1.1.3 德育功利化的內(nèi)涵18-19
- 1.2 德育運行機制的多維度分析19-22
- 1.2.1 德育運行機制的內(nèi)涵分析19
- 1.2.2 德育要素分析19-20
- 1.2.3 德育過程分析20-21
- 1.2.4 德育運行機制的綜合分析21-22
- 第二章 漢魏之際德育功利化的表現(xiàn)及其修正22-37
- 2.1 德育功利化發(fā)展的過程解析22-25
- 2.1.1 德育內(nèi)容儒學化22-23
- 2.1.2 儒學教育政治化23-24
- 2.1.3 經(jīng)典學習功利化24-25
- 2.2 德育功利化的表現(xiàn)25-29
- 2.2.1 德育主體 加官進爵—功名誘惑25-27
- 2.2.2 德育客體 皓首窮經(jīng)—追求功名27
- 2.2.3 德育過程 客體角度—知性停留27-28
- 2.2.4 德育過程 主體角度—效果顯性28-29
- 2.3 德育功利化的危害29-32
- 2.3.1 個體知行不一29-30
- 2.3.2 社會虛偽成風30-32
- 2.3.3 國家政權風雨飄搖32
- 2.4 德育回歸本質(zhì)的修正32-37
- 2.4.1 哲學反思 玄學的興起33-34
- 2.4.2 人才選拔制度轉(zhuǎn)型34-35
- 2.4.3 德育脫離政治回歸生活35-37
- 第三章 隋唐以后德育功利化的新表現(xiàn)及其理論反思37-51
- 3.1 隋唐以后德育功利化的新表現(xiàn)37-42
- 3.1.1 德育向工具方向的演化37-39
- 3.1.2 德育過程知識化39-41
- 3.1.3 德育目標顯性化41-42
- 3.2 德育出現(xiàn)巨大危機42-45
- 3.2.1 德育與人格修養(yǎng)分離42-44
- 3.2.2 無用之才和利祿之徒涌現(xiàn)44-45
- 3.3 理論反思和德育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45-51
- 3.3.1 回歸內(nèi)心的理論救贖46-47
- 3.3.2 直面社會問題的理論糾偏47-49
- 3.3.3 社會劇變,德育功利化失去生存土壤49-51
- 第四章 德育功利化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及應對之思考51-67
- 4.1 當前德育功利化的顯著表現(xiàn)51-54
- 4.1.1 過分注重德育的政治功能51-52
- 4.1.2 過度追求德育的顯性效果52-53
- 4.1.3 考試牽引下的純粹知識教育53-54
- 4.2 當前德育功利化產(chǎn)生的根源54-58
- 4.2.1 德育內(nèi)部根源 封閉、量化的德育評價方式54-56
- 4.2.2 社會根源 物質(zhì)主義甚囂塵上56-57
- 4.2.3 歷史根源 德政合一的偏頗運用57-58
- 4.3 當前德育功利化的嚴重危害58-62
- 4.3.1 德育活力的下降58-59
- 4.3.2 個體創(chuàng)造性和人格的缺失59-61
- 4.3.3 道德建設之困局61-62
- 4.4 化解德育功利化危機的思考62-67
- 4.4.1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62-63
- 4.4.2 回歸以人為本的德育目標63
- 4.4.3 選擇生活化的德育內(nèi)容63-65
- 4.4.4 采取情知并重的德育方法65-66
- 4.4.5 應用開放、發(fā)展性的德育評價方式66-67
- 結論67-68
- 參考文獻68-7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主要研究成果73-74
- 致謝7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裘士京,張翅;略論兩漢察舉制度與人才選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王全文;劉國強;;道德教育從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的跨越[J];德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石澤健;學校德育功利化傾向探析[J];廣東教育;2005年11期
4 張志坤;;教育不能太功利[J];成才之路;2009年17期
5 袁永軍;王廣友;張子謙;李娜;杜磊;;簡論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功利化傾向及其克服[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8年02期
6 楊元業(yè);;論人本化學校德育改革的價值取向[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龍佳解;儒學制度化的內(nèi)在機理及其歷史評價[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吳小鷗;方成智;;大學生道德學習預期目標偏離及原因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9 朱鏡人;湯燕;;邊沁功利主義教育思想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鄒小華;;人格教養(yǎng)——道德教育的著力點[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498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izhenglunwen/74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