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23 08:17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之一,神話蘊含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獨特的社會風俗、行為標準和價值取向。對于初民來說,神話是更高的真實,神話對初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具有規(guī)范作用,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對于后人來說,神話又是活態(tài)的文化,它在日常生活中廣為流傳,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文化價值。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作為中西方最經(jīng)典的愛情神話和星象神話代表,不僅對其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和民族精神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所攜帶的文化基因?qū)笫赖奈膶W創(chuàng)作和風俗信仰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文試從神話的敘事結(jié)構(gòu)、故事模式以及宗教信仰三個方面對牛郎織女神話與俄耳甫斯神話進行分析比較,進而探索中西方神話書寫差異的深層原因。本篇論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概述牛郎織女和俄耳甫斯神話的發(fā)展歷程,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牛郎織女神話隨著時代推進而不斷發(fā)展完善,屬于世代累積型集體創(chuàng)作;俄耳甫斯神話的成型則較為穩(wěn)定,維吉爾的《農(nóng)事詩》奠定了俄耳甫斯神話的基本面貌,后世創(chuàng)作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異文。最后選取了兩個神話的通行版本,作為分析比較的文本。第二章在選定神話文本的基礎(chǔ)上,對牛郎織女和俄耳甫斯神話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進行分析比較。運用格...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選題的意義
2 選題的可比性
3 研究現(xiàn)狀綜述
4 研究方法、目標和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文本
1.1 逐漸發(fā)展成型的牛郎織女神話
1.2 相對穩(wěn)定的俄耳甫斯神話
第二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敘事結(jié)構(gòu)的不同
2.1 以契約為主導的三位一體的敘事結(jié)構(gòu)
2.2 對“牛女神話”和“俄耳甫斯神話”的敘事結(jié)構(gòu)分析
2.3 神話敘事結(jié)構(gòu)背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同
2.3.1 “人神有別”與“人神相通”
2.3.2 理性之“神”與感性之“神”
2.3.3 樂天知命與悲劇精神
第三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故事模式的不同
3.1 對“牛女神話”和“俄耳甫斯神話”的人物形象分析
3.1.1 人物形象不同的角色定位
3.1.2 “仙女救夫”與“英雄救美”故事模式的不同
3.2 神話故事模式背后中西文化的不同
3.2.1 道德崇尚與英雄情結(jié)
3.2.2 道德女神與工具女神
第四章 牛郎織女和俄耳甫斯神話與宗教文化關(guān)系的不同
4.1 牛郎織女神話與道教文化
4.1.1 中國的道教文化
4.1.2 道教文化影響下的牛郎織女神話
4.1.3 作為道教神仙的牛郎織女
4.2 俄耳甫斯神話與俄耳甫斯教
4.2.1 西方的俄耳甫斯教
4.2.2 俄耳甫斯神話對俄耳甫斯教的影響
4.3 神話與宗教文化關(guān)系背后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4.3.1 注重現(xiàn)世與關(guān)注來世
4.3.2 實用理性與思辨理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神話敘事進入歷史[J]. 蔣原倫. 當代作家評論. 2001(03)
[2]格雷馬斯的敘事語法簡介及應用[J]. 劉小妍. 法國研究. 2003(01)
[3]我國各民族天體神話與民俗[J]. 許安嬌.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4]從“牛郎織女”等意象看中國古典詩歌的原型特性[J]. 洪樹華. 江漢論壇. 2003(10)
[5]古希臘神話的人本精神及對西方文化的影響[J]. 紀琳. 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02)
[6]西方神話與敘事藝術(shù)[J]. 蔣原倫.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2)
[7]從牛郎和織女到丘比特(Cupid)和普賽克(Psyche)[J]. 陳蘭娟.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6(01)
[8]西方文學的奧爾弗斯情結(jié)[J]. 李永毅. 俄羅斯文藝. 2006(01)
[9]神話文本的閱讀與神話的當代呈現(xiàn)[J]. 萬建中.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10]漢水、天漢、天水——論織女傳說的形成[J]. 趙逵夫.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6(06)
博士論文
[1]走出神話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話中的悲劇意識及其對文學精神和文學主題的影響[D]. 鄒景陽.暨南大學 2001
[2]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D]. 葉舒憲.四川大學 2003
[3]中國神話研究與文化要素分析[D]. 張文安.陜西師范大學 2004
[4]先秦與古希臘神話價值觀比較研究[D]. 陳鵬程.天津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中國神話與“兩!鄙裨挶容^[D]. 宗凡滟.遼寧師范大學 2013
[2]俄耳甫斯主義繪畫研究[D]. 馮亞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D]. 白肖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2
[4]從民間信仰到民間娛樂[D]. 鄒瑋玲.華東師范大學 2011
[5]漢族民間信仰文化的保護與利用[D]. 趙麗彥.陜西師范大學 2009
[6]小說、戲曲、曲藝中的《牛郎織女》[D]. 田有余.西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25079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選題的意義
2 選題的可比性
3 研究現(xiàn)狀綜述
4 研究方法、目標和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文本
1.1 逐漸發(fā)展成型的牛郎織女神話
1.2 相對穩(wěn)定的俄耳甫斯神話
第二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敘事結(jié)構(gòu)的不同
2.1 以契約為主導的三位一體的敘事結(jié)構(gòu)
2.2 對“牛女神話”和“俄耳甫斯神話”的敘事結(jié)構(gòu)分析
2.3 神話敘事結(jié)構(gòu)背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同
2.3.1 “人神有別”與“人神相通”
2.3.2 理性之“神”與感性之“神”
2.3.3 樂天知命與悲劇精神
第三章 牛郎織女與俄耳甫斯神話故事模式的不同
3.1 對“牛女神話”和“俄耳甫斯神話”的人物形象分析
3.1.1 人物形象不同的角色定位
3.1.2 “仙女救夫”與“英雄救美”故事模式的不同
3.2 神話故事模式背后中西文化的不同
3.2.1 道德崇尚與英雄情結(jié)
3.2.2 道德女神與工具女神
第四章 牛郎織女和俄耳甫斯神話與宗教文化關(guān)系的不同
4.1 牛郎織女神話與道教文化
4.1.1 中國的道教文化
4.1.2 道教文化影響下的牛郎織女神話
4.1.3 作為道教神仙的牛郎織女
4.2 俄耳甫斯神話與俄耳甫斯教
4.2.1 西方的俄耳甫斯教
4.2.2 俄耳甫斯神話對俄耳甫斯教的影響
4.3 神話與宗教文化關(guān)系背后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4.3.1 注重現(xiàn)世與關(guān)注來世
4.3.2 實用理性與思辨理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神話敘事進入歷史[J]. 蔣原倫. 當代作家評論. 2001(03)
[2]格雷馬斯的敘事語法簡介及應用[J]. 劉小妍. 法國研究. 2003(01)
[3]我國各民族天體神話與民俗[J]. 許安嬌.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4]從“牛郎織女”等意象看中國古典詩歌的原型特性[J]. 洪樹華. 江漢論壇. 2003(10)
[5]古希臘神話的人本精神及對西方文化的影響[J]. 紀琳. 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02)
[6]西方神話與敘事藝術(shù)[J]. 蔣原倫.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2)
[7]從牛郎和織女到丘比特(Cupid)和普賽克(Psyche)[J]. 陳蘭娟.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6(01)
[8]西方文學的奧爾弗斯情結(jié)[J]. 李永毅. 俄羅斯文藝. 2006(01)
[9]神話文本的閱讀與神話的當代呈現(xiàn)[J]. 萬建中.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10]漢水、天漢、天水——論織女傳說的形成[J]. 趙逵夫.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6(06)
博士論文
[1]走出神話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話中的悲劇意識及其對文學精神和文學主題的影響[D]. 鄒景陽.暨南大學 2001
[2]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D]. 葉舒憲.四川大學 2003
[3]中國神話研究與文化要素分析[D]. 張文安.陜西師范大學 2004
[4]先秦與古希臘神話價值觀比較研究[D]. 陳鵬程.天津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中國神話與“兩!鄙裨挶容^[D]. 宗凡滟.遼寧師范大學 2013
[2]俄耳甫斯主義繪畫研究[D]. 馮亞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俄耳甫斯教及其美學意蘊[D]. 白肖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2
[4]從民間信仰到民間娛樂[D]. 鄒瑋玲.華東師范大學 2011
[5]漢族民間信仰文化的保護與利用[D]. 趙麗彥.陜西師范大學 2009
[6]小說、戲曲、曲藝中的《牛郎織女》[D]. 田有余.西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250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250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