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氧雜杯芳烴籠型分子的合成與衍生化及其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05:51
多孔材料在氣體吸附與儲存、催化和新能源材料等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望為解決人類發(fā)展所面臨的“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兩大難題提供新思路。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作為典型的先進多孔框架材料,因其具有孔徑大小可調(diào)的特點而備受關注。但是這類框架材料的制備工藝復雜、條件苛刻和酸堿不穩(wěn)定,且其在有機試劑中的溶解性差而導致難以溶液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實際應用范圍。相比之下,由籠型分子構建的多孔材料具有合成的多樣性、結構的可調(diào)性及良好的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多孔材料的應用范圍。本文通過芳香親核取代反應(SNAr)構建了幾種新型氧雜杯芳烴籠型分子并對其衍生化,對其在孔性能調(diào)控、熒光識別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結果。1.通過SNAr反應構建了三種雙環(huán)氧雜杯芳烴籠型分子2-6,2-7和2-8。化合物2-6在固態(tài)下組裝成具有一維連續(xù)孔道的多孔框架結構,并實現(xiàn)CO2和N2的高選擇性吸附(CO2/N2=106,273 K);以籠型分子2-7和2-8為單體,通過Yamam...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寫及術語表
1 文獻綜述
1.1 籠型分子的發(fā)展
1.2 籠型分子的構建
1.3 籠型分子的應用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雙環(huán)氧雜杯芳烴多孔聚合物的外部孔道的構建和氣體吸附性能改善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4 本章小結
3 網(wǎng)格化籠型分子用于CO_2捕獲及識別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4 本章小結
4 具有白光發(fā)射特性的氧雜杯芳烴多孔有機聚合物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3 結果與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基于四苯乙烯氧雜杯芳烴籠型分子的多色可調(diào)有機納米粒用于細胞溫度監(jiān)測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3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 本章小結
6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Ⅰ 作者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附錄Ⅱ 化合物的NMR、FT-IR、UV和晶體圖
本文編號:3191208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寫及術語表
1 文獻綜述
1.1 籠型分子的發(fā)展
1.2 籠型分子的構建
1.3 籠型分子的應用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雙環(huán)氧雜杯芳烴多孔聚合物的外部孔道的構建和氣體吸附性能改善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4 本章小結
3 網(wǎng)格化籠型分子用于CO_2捕獲及識別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4 本章小結
4 具有白光發(fā)射特性的氧雜杯芳烴多孔有機聚合物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3 結果與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基于四苯乙烯氧雜杯芳烴籠型分子的多色可調(diào)有機納米粒用于細胞溫度監(jiān)測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3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 本章小結
6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Ⅰ 作者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附錄Ⅱ 化合物的NMR、FT-IR、UV和晶體圖
本文編號:31912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1912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