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和肝硬化非血栓組的臨床指標、FCGR2A、SNAP-23相關ELISA驗證和代謝組學進行分析,FCGR2A、SNAP-23可能成為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中的潛在標志物,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和風險預測。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被診斷為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和肝硬化非血栓組各178例患者,首先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應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應用單因素法進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和肝硬化非血栓組的相關危險因素,且對其進行Wald檢驗,并對實驗室檢查指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其次通過ELISA驗證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和肝硬化非血栓組的相關表達,及通過ELISA驗證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抗凝治療后的相關表達,對臨床相關指標、FCGR2A和SNAP-23進行Logistic回歸及ROC曲線分析。最后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和肝硬化非血栓組血清進行核磁共振氫譜(~1H-NMR)檢測,用SIMCA-P軟件進行偏最小二乘判別(PLS-DA)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OPLS-DA)對門靜脈血栓組分析,找出差異性代謝物。結果:對肝硬化合并PVT組(178例)與肝硬化非PVT組(178例)患者完成單因素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民族、病因、吸煙史、高血壓史及糖尿病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既往有行脾臟切除術史(χ~2=11.237,P=0.001)、口服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NSBB)史(χ~2=14.126,P=0.001)、Child-Pugh分級(χ~2=18.284,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臨床癥狀相比,腹痛(χ~2=4.791,P=0.021)、腹脹(χ~2=3.275,P=0.041)、納差(χ~2=3.578,P=0.034)、嘔血/黑便(χ~2=4.292,P=0.046)、發(fā)熱(χ~2=7.251,P=0.005)明顯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影像學檢查相比,門靜脈主干內(nèi)徑增寬(t=3.239,P=0.001)、脾臟長度(t=2.731,P=0.003)、脾臟厚度(t=3.012,P=0.040)腹水量(t=3.157,P=0.0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并發(fā)癥比較,患者發(fā)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χ~2=15.261,P=0.000)、上消化道出血(χ~2=13.347,P=0.000)、自發(fā)性腹膜炎(χ~2=16.282,P=0.000)均明顯上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dimer、FDP、ALB、PLT、門靜脈主干內(nèi)徑、脾臟切除術、Child-Pugh分級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獨立的危險因素(OR=1.029,5.321,0.836,1.985,0.514,10.283,1.875),(P=0.040,0.045,0.010,0.002,0.045,0.005,0.008)。通過ELISA驗證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組(72例)和肝硬化非血栓組(72例)患者的變化,FCGR2A、SNAP-23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OR=0.983,1.015),(P=0.001,0.000)。對FCGR2A進行ROC曲線分析,曲線下的面積AUC為0.876,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06和0.806。對SNAP-23進行ROC曲線分析,曲線下的面積AUC為0.862,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667和0.958。對FCGR2A、SNAP-23聯(lián)合D-dimer、FDP、PLT對PVT進行ROC曲線分析,可直觀看到曲線下面積更大,提示FCGR2A或SNAP-23聯(lián)合D-dimer、FDP、PLT對PVT診斷較單個檢測提高。兩種統(tǒng)計方法比較,FCGR2A約登指數(shù)法敏感度(Se)高,但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特異度(Sp)高。SNAP-23則相反。并通過兩種方法計算出FCGR2A和SNAP-23臨界值。通過約登指數(shù)法計算,人數(shù)均高于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所計算的人數(shù),假陽性(FP)較高,而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真陰性(TN)較高,如果通過約登指數(shù)法計算,則可能發(fā)生因誤診而導致的無效費用,故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臨床價值更高。肝硬化合并PVT組患者治療前后輔助檢查相比,血小板計數(shù)、白蛋白、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CGR2A、SNAP-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硬化合并PVT組(72例)與肝硬化非PVT組(72例)患者、肝硬化合并PVT組中FCG2A升高明顯組和升高不明顯組、肝硬化合并PVT組中SNAP-23升高明顯組和升高不明顯組相比較后分別進行~1H-NMR檢測后,根據(jù)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各組件均存在顯著差異,隨機排列模型產(chǎn)生的解釋率等發(fā)現(xiàn)模型文件存在顯著差異,并通過差異找尋各組件存在的差異性代謝物,根據(jù)多元統(tǒng)計分析結果找到含量明顯升高的代謝物。結論:肝硬化患者的門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是13.05%,臨床癥狀增加明顯且更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程度更嚴重。肝硬化合并PVT組患者血栓的多發(fā)生在門靜脈主干,FCGR2A、SNAP-23、D-dimer、FDP、ALB、PLT、門靜脈主干內(nèi)徑、脾臟切除術、Child-Pugh分級均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獨立的危險因素,FCGR2A、SNAP-23聯(lián)合D-dimer、FDP、PLT對PVT診斷較單個檢測提高,肝硬化患者FCGR2A明顯上調(diào)、SNAP-23明顯下調(diào)可能提示門靜脈血栓,FCGR2A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明顯升高。SNAP-23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特異性升高更明顯,提示SNAP-23是一個高度特異性的參數(shù)。通過約登指數(shù)法和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計算出FCGR2A、SNAP-23臨界值,并期望應用于臨床。約登指數(shù)法計算后人數(shù)均高于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假陽性(FP)較高,而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真陰性(TN)較高,故黃金分割優(yōu)選法(0.618法)更優(yōu)化,臨床實用價值更高。使用代謝組學的檢測分析肝硬化合并PVT存在的差異性代謝物,國內(nèi)外目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中尚缺乏關于FCGR2A或SNAP-23研究,則為FCGR2A或SNAP-23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提供了研究基礎。這些均表明FCGR2A、SNAP-23可能成為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的獨立的潛在標志物。
【學位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R575.2
【部分圖文】:
新疆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40圖2-3肝硬化并PVT組與非PVT組FCGR2A濃度水平Fig.2-3FCGR2A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圖2-4肝硬化并PVT組與非PVT組的SNAP-23濃度水平Fig.2-4SNAP-23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2.2.2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患者輔助檢查分析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患者檢驗指標相比,血小板數(shù)值(plateletcount,PLT)、白蛋白數(shù)值(albumin,ALB)、D-二聚體(D-dimer)、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xiàn)DP)、PV內(nèi)徑、FCGR2A、SNAP-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6),表明肝硬化合并PVT組患者及肝硬化

新疆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40圖2-3肝硬化并PVT組與非PVT組FCGR2A濃度水平Fig.2-3FCGR2A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圖2-4肝硬化并PVT組與非PVT組的SNAP-23濃度水平Fig.2-4SNAP-23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2.2.2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患者輔助檢查分析肝硬化合并PVT組與肝硬化非PVT組患者檢驗指標相比,血小板數(shù)值(plateletcount,PLT)、白蛋白數(shù)值(albumin,ALB)、D-二聚體(D-dimer)、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xiàn)DP)、PV內(nèi)徑、FCGR2A、SNAP-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6),表明肝硬化合并PVT組患者及肝硬化

第二部分·結果43圖2-5FCGR2A、D-dimer和FDP的ROC曲線Fig.2-5ROCcurveofFCGR2A,D-dimerandFDP圖2-6SNAP-23和PLT的ROC曲線Fig.2-6ROCcurveofSNAP-23andPLT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秀蓮;王曉敏;朱廷芳;杜雯雯;;照顧者同步教育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年46期
2 洪智海;;分析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年35期
3 鄭萌;;中醫(yī)護理干預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心理月刊;2020年01期
4 李培敏;霍麗娟;;肝硬化患者營養(yǎng)篩查與評估研究進展[J];肝臟;2020年01期
5 王玉虹;鄭瑞丹;;肝硬化患者不應忽視“手衛(wèi)生”[J];肝博士;2018年06期
6 伊桂燕;;優(yōu)質(zhì)護理在肝硬化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年49期
7 王曉嵐;;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J];心理月刊;2018年08期
8 黃才發(fā);吳麗婷;林鳳;莊文芳;;血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含量與肝硬化關系[J];肝臟;2019年02期
9 韓芳;韓濤;梁靜;;肝硬化患者肌少癥的評估與臨床管理[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年04期
10 趙文姍;謝雯;;肝硬化逆轉的臨床評價[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利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與FCGR2A、SNAP23相關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20年
2 劉強暉;IL-33在肝硬化發(fā)生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鄧鑫;中醫(yī)治療肝硬化療效評價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焦國慧;PD-1調(diào)節(jié)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7年
5 齊素文;HBV肝硬化不同階段血清代謝物組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陳學新;肝硬化大鼠發(fā)展不同階段靜注丙泊酚的藥效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任智慧;肝癌患者糖脂代謝基因突變及術后生存預測模型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湯敏;128-MSCT全肝灌注功能成像在肝硬化及肝癌定量分析中的臨床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9 趙麗紅;肝炎肝硬化“肝藏血”功能異常表現(xiàn)與微觀指標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10 于斌;中國北方漢族人群維生素D受體基因和SNAP23基因多態(tài)性與腰椎退變性椎間盤疾病關聯(lián)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尤莉;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與血小板計數(shù)比值在肝硬化中的臨床意義[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張鑫彤;靜脈血栓栓塞、腦梗塞在肝硬化中的價值[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7年
3 李媛;肝硬化預防性抗凝治療的臨床研究進展[D];南昌大學;2017年
4 程正宇;吲哚菁綠排泄試驗在評估肝硬化患者肝臟儲備功能中的應用價值及其相關性[D];南昌大學;2012年
5 夏丁昌;焦慮抑郁狀態(tài)與肝硬化進展關系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劉保文;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7年
7 孫昊;肝硬化患者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7年
8 盛利平;肝硬化失代償門靜脈血栓與凝血功能異常的關系[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段明;過氧化氫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高動力循環(huán)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10 丁曉玲;不同病因肝硬化臨床特征對比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
28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