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青少期慢性應激對不同性別大鼠行為學、海馬神經(jīng)元、外周免疫及中樞免疫的影響,及四逆散的干預機制。方法:4周齡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組不接受應激,應激組接受為期 21d 的慢性不可預見性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然后應激組再次按體重隨機分為模型組、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繼續(xù)予以CUMS法應激,同時各給藥組給予相應藥物水溶液灌胃,空白組和模型組予生理鹽水灌胃,持續(xù)21d。末次給藥后對各組大鼠檢測體重、糖水偏好率、曠場實驗;采用蘇木精一伊紅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觀察各組大鼠海馬齒狀回(dentate gyrus,DG)區(qū)神經(jīng)元形態(tài);采用默克密理博多因子檢測技術(milliplex map)測定血漿和海馬促炎性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IL-1 β)、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干擾素γ(interferon γ,IFNγ)和抗炎性細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10)的濃度;使用 Western-blotting技術檢測海馬小膠質細胞活化標志物CD1 lb及星形膠質細胞活化特征性標記物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海馬核轉錄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κ B p65,NF-κ B p65)和磷酸化核轉錄因子κBp65(Phospho-NF-κ B p65);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觀察各組大鼠海馬DG區(qū)GFAP表達分布和NF-κ B p65表達分布。當不同性別同組數(shù)據(jù)資料相近并且組間變化趨勢相同時,合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否則分別按不同性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一、四逆散對青少期慢性應激大鼠行為學的影響(一)一般狀態(tài)接受應激前,空白組和應激組大鼠都精神狀態(tài)良好,毛發(fā)整潔光亮,活潑好動,飲食正常。初次應激21d后,應激組大鼠表現(xiàn)出精神緊張,飲食量減少,毛發(fā)凌亂、枯黃失澤,灌胃和應激時反應劇烈,易驚并出現(xiàn)弓背防御狀態(tài),易激惹。再次應激21d后,模型組大鼠精神萎靡,體型瘦削,毛發(fā)凌亂色暗,易于脫落,時常蜷伏角落貼籠壁;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和氟西汀組大鼠均表現(xiàn)活躍,鼠毛整潔有光澤。空白組大鼠各方面狀態(tài)保持良好。(二)體重雄鼠模型組較空白組體重顯著降低(P0.05),模型組與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體重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模型組較空白組體重顯著降低(P0.05),模型組與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體重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三)糖水偏好實驗各組糖水偏好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四)曠場實驗模型組較空白組曠場總路程顯著下降(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和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曠場總路程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高劑量組較模型組曠場總路程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四逆散對青少期慢性應激大鼠海馬神經(jīng)元形態(tài)學的影響海馬DG區(qū)HE染色結果雌雄空白組大鼠海馬DG區(qū)神經(jīng)元形態(tài)清晰,結構正常,排列整齊,層次緊密,細胞核清晰,核仁明顯。雄鼠模型組、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分別與空白組比較,無明顯差異。雌鼠模型組神經(jīng)元數(shù)量減少,排列疏松,細胞層變薄;雌鼠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和氟西汀組均較MC組改善,排列緊密,細胞層數(shù)增加。三、四逆散對青少期慢性應激大鼠外周免疫炎癥的影響(一)血漿TNF-α 雄鼠各組血漿TNF-α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模型組較空白組血漿TNF-α濃度顯著降低(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分別較模型組血漿TNF-α濃度顯著升高(P0.05)。(二)血漿IL-Iβ 各組大鼠血漿IL-Iβ濃度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三)血漿IL-6、IFN γ、IL-4和IL-10因表達水平較低,應用此方法基本檢測不到。四、四逆散對青少期慢性應激大鼠海馬免疫炎癥的影響(一)海馬TNF-α 雄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TNF-α濃度顯著降低(p0.05),模型組與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海馬TNF-α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各組海馬TNF-α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二)海馬IL-1β 雄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IL-1β濃度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均較模型組海馬IL-1β濃度顯著降低(P0.05),氟西汀組較模型組海馬IL-1β降低,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雌鼠各組海馬IL-1β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三)海馬IL-6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IL-6濃度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均較模型組海馬IL-6濃度顯著降低(P0.05),氟西汀組較模型組海馬IL-6濃度降低,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四)海馬IFNγ 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IFN γ濃度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海馬IFNγ濃度顯著降低(P0.05)。(五)海馬IL-4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IL-4濃度顯著降低(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較模型組海馬IL-4濃度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海馬IL-4濃度升高,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六)海馬IL-10雄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IL-10濃度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海馬IL-10濃度顯著降低(P0.05)。雌鼠各組海馬IL-10濃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七)海馬CD11b相對蛋白量雄鼠各組海馬CD11b相對蛋白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CD11b相對蛋白量顯著降低(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均較模型組海馬CD11b相對蛋白量顯著升高(P0.05),氟西汀組與模型組海馬CD11b相對蛋白量無顯著差異(P0.05)。(八)1.海馬GFAP相對蛋白量雄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GFAP相對蛋白量顯著降低(P0.05),模型組與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氟西汀組海馬GFAP相對蛋白量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GFAP相對蛋白量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海馬GFAP相對蛋白量顯著降低(P0.05)。2.海馬DG區(qū)GFAP免疫組化結果鏡下可見GFAP在各組大鼠海馬DG區(qū)均有表達,主要分布在膠質細胞胞漿及突起,呈棕黃色,星形膠質細胞形態(tài)呈星形或放射狀。雄鼠空白組大鼠海馬DG區(qū)呈均勻彌漫性染色,有長短不等而粗壯的突起。模型組大鼠海馬DG區(qū)內GFAP表達下降,陽性細胞數(shù)量減少,分布稀疏,突起變短細、染色變淺。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分別與模型組相比較,無明顯差異。雌鼠空白組大鼠海馬DG區(qū)內GFAP免疫陽性細胞胞體較小,突起纖細。模型組大鼠海馬DG區(qū)內GFAP表達明顯增多,著色密集,陽性的星形膠質細胞突起增粗且分支增多、變長、深染。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海馬DG區(qū)星形膠質細胞增生程度均較模型組明顯改善。(九)1.海馬NF-κ B p65相對蛋白量各組海馬NF-κ B p65相對蛋白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2.海馬DG區(qū)NF-κ B p65免疫組化結果鏡下可見NF-κ B p65在各組大鼠海馬DG區(qū)均有表達,呈棕黃色著色。雌雄空白組細胞漿都可見NF-κBp65陽性表達,但未見核內NF-κ Bp65陽性表達。雌雄模型組同樣有胞漿NF-κ Bp65陽性表達,而且NF-κ Bp65在一部分細胞核內也有陽性表達,可見NF-κ Bp65發(fā)生核移位。與模型組比較,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和氟西汀組NF-κBp65同樣主要是在漿表達,NF-κ Bp65核表達陽性細胞數(shù)較模型組減少,提示能抑制NF-κ Bp65蛋白核移位。(十)海馬Phospho-NF-κ B p65相對蛋白量雄鼠各組海馬Phospho-NF-κ B p65相對蛋白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雌鼠模型組較空白組海馬Phospho-NF-κBp65相對蛋白量顯著升高(P0.05),四逆散低劑量組、四逆散高劑量組、氟西汀組均較模型組海馬Phospho-NF-κ B p65相對蛋白量顯著降低(P0.05)。結論:(一)單純青少期慢性應激未引起動物抑郁障礙的特征性表現(xiàn),但可出現(xiàn)一定的自主行為異常,并使雌鼠產(chǎn)生神經(jīng)損傷,形成"生物瘢痕",留下潛在的長期的影響。(二)單純青少期慢性應激對中樞免疫的影響比外周免疫顯著。(三)單純青少期慢性應激可引起中樞免疫功能紊亂,包括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同時發(fā)生,如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狀態(tài)改變,細胞因子升高或下降,NF-κB通路激活等,具體表現(xiàn)具有性別差異。應激引起的神經(jīng)"生物瘢痕"形成機制與中樞免疫功能紊亂相關。(四)四逆散可同時調節(jié)單純青少期慢性應激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改善免疫紊亂,恢復免疫平衡,改善神經(jīng)元損傷,提示中藥合劑對機體免疫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結果可為四逆散抗應激損傷早期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創(chuàng)新點:(一)既往研究慢性心理應激影響的動物實驗大多針對成年階段和雄性動物。本研究選取青少期階段為研究對象,對雌雄動物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期慢性應激引起的潛在生物學改變及其性別差異,為精神障礙發(fā)病的預防和及早干預提供了實驗基礎。(二)既往為數(shù)不多的青少期應激研究主要從神經(jīng)發(fā)生或神經(jīng)內分泌的角度探討其中樞病理改變。本研究結合當下研究熱點之一的抑郁炎癥假說,從免疫機制的角度,探討青少期應激導致的免疫紊亂,尤其是中樞的免疫失衡,豐富了青少期應激的研究維度。(三)本研究結果反映出四逆散對青少期慢性應激引起的免疫紊亂能同時發(fā)揮相應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為四逆散抗應激損傷早期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圖文】:
炎癥假說認為:"應激能夠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增加細胞因子釋放,進一步影響神經(jīng)逡逑遞質合成、釋放與代謝,改變神經(jīng)可塑性L義及神經(jīng)內分泌功能,最終引發(fā)抑郁癥。"(見逡逑圖1)逡逑Rduced逡逑TTT ̄n邐r邋synthesis逡逑Activation邋of邐邐邋::::::::...::::::.":.:::'::::::::::::::::::::逡逑the邋peripheral邐JNeurotransmittafsl-^,腳產(chǎn)扣逡逑im邋巧肌邋6邐^^邐metabd邋反邋m逡逑systOT邐I賊微}0逡逑nei^take逡逑i\邐Over-逡逑邐邐i邋Cytokine邋邐邋xlivalion邋邐逡逑Stress邋-?邐I邋邐?-邋HPAaxis邋—邋'邋0^^ed邋1邋Depr^sion逡逑\邋i邐L邋n邋卿邋v0逡逑^^邐fe^acN邐I逡逑AcBvstiQn邋cf逡逑the邋central逡逑耐巧狐s邐I邐1邋r邋Reduced邋I逡逑I邋s品邐y}瑁餡yhU巧斯泌isP逡逑圖1抑郁炎癥假說。逡逑一、抑郁癥與免疫炎癥途徑逡逑臨床證據(jù)顯示,不管抑郁癥患者是否有基礎疾病,其外周血液及腦脊液的炎癥細逡逑胞因子水平與非抑郁癥患者比較均升高W。Schmidt等研巧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較正常對逡逑照炎癥細胞因子表達水平更高UW。Johan等人對抑郁癥患者進行12周的隨訪發(fā)現(xiàn),抑逡逑郁癥患者在發(fā)抑郁階段,其血漿中檢測到有多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而經(jīng)過治療抑郁逡逑癥狀完全緩解時的細胞因子水平降到正常水平W。黃茹燕等發(fā)現(xiàn)

有受虐待經(jīng)歷的抑郁癥患者較那些無受虐待經(jīng)歷的患者炎癥變化更嚴重""。實驗研究逡逑中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的大鼠,IL-1水平增高。應激-免疫相互作用和抑郁癥之間的關逡逑系見圖2。逡逑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8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麗麗;韓波;趙小鴿;米麗華;宋強;黃辰;;早期慘叫聲音應激對雌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12期
2 汪崇澤;盛國紅;;免疫炎癥途徑與抑郁癥的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年05期
3 王慧慧;張百霞;葉小彤;何帥兵;張燕玲;王耘;;基于“中藥作用機理輔助解析系統(tǒng)”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年19期
4 王宇紅;譚小雯;趙洪慶;楊蕙;孟盼;韓遠山;譚元生;;左歸降糖解郁方對糖尿病并發(fā)抑郁癥大鼠海馬星形膠質細胞GFAP、S100B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年08期
5 頊紅雨;葉玉勤;郝野陸;石菲;元國豪;江龍飛;賀曉生;;早期應激對雄性大鼠海馬神經(jīng)發(fā)生的影響[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5年03期
6 姜碩;黃彬;樊凌;李富銘;肖瑤;符文彬;;電針四關穴對抑郁大鼠海馬星形膠質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年01期
7 范開華;孫琳;張育勤;米婷婷;李彰;金偉華;王詩華;;我國人群細胞因子水平與抑郁癥的相關性研究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藥房;2014年24期
8 黃茹燕;徐曙;方群;武欣;關承斌;喬慧芬;李箕君;;首發(fā)抑郁癥患者西酞普蘭治療前后血清神經(jīng)肽與細胞因子水平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9 邱鳴琦;陳燕惠;;早期應激事件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發(fā)育[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年05期
10 李艷麗;;逍遙散對抑郁癥模型大鼠海馬TNF-α和c-fos表達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彭云麗;慢性應激誘發(fā)抑郁行為的炎性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舒暢;早年母愛剝奪對成年大鼠海馬神經(jīng)再生、BDNF和CREB表達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3年
3 頊紅雨;早期應激對海馬學習、記憶功能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4 許二平;加味丹梔逍遙散膠囊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和機制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戈瑤;新生大鼠母嬰分離后對海馬突觸可塑性影響的研究[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葛晶;不同程度母愛剝奪對成年大鼠學習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趙穎;慢性應激對大鼠海馬膠質細胞的不對稱性影響[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
258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