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感知過載對社交媒體消極使用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7 16:54
  近年來,移動互聯(lián)網的升級和發(fā)展加速了互聯(lián)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的深度融合,移動社交媒體借助技術推力深入到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社交媒體應用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愈發(fā)密切,信息技術帶來的過載問題相繼出現,用戶的倦怠情緒和消極使用行為開始顯現,這一現象開始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國外的學者最早開始關注社交媒體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和消極行為,并結合具體的社交媒體類型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而國內學者有關社交媒體消極使用行為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現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壓力-負擔-結果模型,從壓力視角去解釋社交媒體用戶消極情緒的前因變量,但是鮮少研究探討社交媒體壓力源對用戶消極使用行為的具體作用路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社交媒體自身情境,以認知負荷理論和壓力研究中廣泛應用的“壓力-負擔-結果”框架(S-S-O框架)為支撐,構建以社交媒體倦怠為中介,錯失焦慮為調節(jié)的概念模型,探索以感知過載為代表的技術壓力和錯失焦慮共同作用對消極使用行為的影響機制。采用問卷調查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國內目前用戶數量最大的社交媒體—微信平臺的用戶為研究對象,收集有效問卷386份,使用SPSS23.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1.5 研究創(chuàng)新點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文獻綜述及理論基礎
    2.1 社交媒體中的過載
        2.1.1 信息過載的定義及相關研究
        2.1.2 社交過載的定義及相關研究
        2.1.3 系統(tǒng)功能過載的定義及相關研究
    2.2 社交媒體倦怠
        2.2.1 社交倦怠定義及相關研究
        2.2.2 社交媒體倦怠的維度和測量
    2.3 社交媒體消極使用行為
        2.3.1 社交媒體消極使用行為定義及相關研究
        2.3.2 社交媒體消極使用行為維度及測量
    2.4 錯失焦慮
        2.4.1 錯失焦慮的定義及相關研究
        2.4.2 錯失焦慮的維度和測量
    2.5 相關理論及模型
        2.5.1 認知負荷理論
        2.5.2 認知負荷理論基礎模型
        2.5.3 壓力與應對的交互模型
        2.5.4 壓力-應對-結果理論模型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研究模型與研究假設
    3.1 模型構建
    3.2 假設推導與模型構建
        3.2.1 信息過載、社交過載、系統(tǒng)功能過載與社交媒體消極使用
        3.2.2 信息過載、社交過載、系統(tǒng)功能過載與社交媒體倦怠
        3.2.3 社交媒體倦怠的中介作用
        3.2.4 錯失焦慮的調節(jié)作用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4.1 問卷設計
    4.2 量表的設計與調整
        4.2.1 量表的設計
        4.2.2 預調研與量表修改
    4.3 問卷的發(fā)放與收集
    4.4 量表數據的描述性統(tǒng)計
        4.4.1 樣本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分析
        4.4.2 樣本行為學特征分析
    4.5 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4.5.1 量表的信度檢驗
        4.5.2 量表的效度檢驗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研究假設分析驗證
    5.1 研究假設分析驗證
        5.1.1 相關性分析
        5.1.2 回歸分析
        5.1.3 中介效應分析
        5.1.4 調節(jié)效應分析
    5.2 假設檢驗結果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研究結果討論
    6.1 研究結果討論
        6.1.1 感知過載、社交媒體倦怠和社交媒體消極使用行為的關系討論
        6.1.2 社交媒體倦怠的中介作用
        6.1.3 錯失焦慮的調節(jié)作用
    6.2 理論貢獻
    6.3 管理啟示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信息過載背景下社會化閱讀APP用戶的忽略與退出行為——心理契約違背視角[J]. 李旭,劉魯川.  圖書館. 2018(02)
[2]虛擬知識社區(qū)用戶知識貢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貢獻者和潛水者比較[J]. 萬莉,程慧平.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5(12)
[3]移動社交網站中的信息過載與個性化推薦機制研究[J]. 王娜,任婷.  情報雜志. 2015(08)
[4]移動通信產品的易用性設計[J]. 沈紹蘭,陳江桂.  移動通信. 2015(14)
[5]社會化媒體用戶的情感體驗與滿意度關系——以微博為例[J]. 劉魯川,孫凱.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5(01)
[6]基于社會因素視角的微博用戶持續(xù)使用研究[J]. 徐健,暴海玲,汪旭暉.  營銷科學學報. 2014(04)
[7]社交網站中用戶流失要素的理論探討及實證分析[J]. 徐孝娟,趙宇翔,朱慶華,孫霄凌.  信息系統(tǒng)學報. 2013(02)
[8]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潛水者及其潛水動因研究綜述[J]. 劉江,趙宇翔,朱慶華.  圖書情報工作. 2012(18)
[9]同質化時代下的情感體驗設計——以移動通訊終端為例[J]. 藺娜,姜冰.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10]SNS用戶持續(xù)行為的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J]. 殷國鵬,楊波.  信息系統(tǒng)學報. 2010(01)

碩士論文
[1]社交媒體惓怠的量表編制[D]. 張慶芳.廈門大學 2017
[2]社交網絡用戶不持續(xù)使用行為的實證研究[D]. 張淑瑋.華中科技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6297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36297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fa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