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T中基于交通流密度和概率的多跳廣播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31 23:16
隨著車聯網的發(fā)展,人們對交通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聯網中傳統的通信協議車載環(huán)境中無線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WAVE)協議棧,因為沒有提供數據轉發(fā)的功能,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日趨復雜的交通環(huán)境對車聯網應用的實際需求。本文從實際交通環(huán)境的需求出發(fā),給出了一種能夠保證與標準WAVE協議棧兼容的PAMB多跳廣播系統實現方案,并基于PAMB算法設計實現了一個自適應多跳廣播系統;跇藴蔠AVE協議棧設計,完成了一種能夠適用于復雜車聯網環(huán)境的基于概率的自適應多跳廣播(Probability-based Adaptive Multi-hop Broadcast,PAMB)算法研究與實現。PAMB算法在設計實現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標準WAVE協議棧自身的特點以及現有同類算法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力求在保證兼容性的情況下,能夠改善現有算法存在的不足之處。PAMB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節(jié)點利用其與鄰居節(jié)點之間的數據交互,以及與上一跳轉發(fā)節(jié)點之間的數據關系動態(tài)調整轉發(fā)概率的權值,從而動態(tài)改變轉發(fā)概率的大小,達到動態(tài)適應網絡環(huán)境的目的。PAMB算法由多...
【文章來源】: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4 論文組織架構
第2章 WAVE協議棧與相關算法
2.1 VANET
2.2 WAVE協議棧
2.2.1 WAVE協議棧整體架構
2.2.2 WSMP協議
2.2.3 WSA報文
2.2.4 WSM報文
2.2.5 管理信息庫
2.3 相關算法研究
2.3.1 基于距離的多跳廣播算法
2.3.2 基于密度的多跳廣播算法
2.3.3 基于概率的多跳廣播算法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一種基于概率的自適應多跳廣播算法
3.1 PAMB算法
3.1.1 PAMB算法架構
3.1.2 PAMB算法流程
3.1.3 轉發(fā)概率計算模型
3.1.4 退避時間計算模型
3.2 權重自適應調整算法
3.2.1 感知階段
3.2.2 調整階段
3.2.3 WAA算法流程
3.3 數據轉發(fā)流程
3.3.1 WSA報文
3.3.2 WSM報文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于PAMB算法的多跳廣播系統設計
4.1 系統設計目標
4.2 系統架構設計
4.3 系統模塊設計
4.3.1 基礎通信模塊
4.3.2 數據采集模塊
4.3.3 數據管理模塊
4.3.4 轉發(fā)決策模塊
4.4 系統工作流程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算法仿真與性能分析
5.1 PAMB算法性能分析
5.1.1 平均一跳時延
5.1.2 平均消息副本數量
5.1.3 平均消息接收率
5.2 NS-3仿真平臺
5.2.1 NS-3網絡模擬器概述
5.2.2 NS-3主要模塊組成
5.3 仿真場景與參數設置
5.3.1 實驗場景
5.3.2 環(huán)境配置
5.4 仿真結果與分析
5.4.1 城市道路交通場景
5.4.2 高速公路交通場景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論文總結
6.2 論文工作不足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交通7+1論壇”第五十五次會議紀實[J]. 彭宏勤,張國伍.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9(04)
[2]NS3仿真工具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林曉輝,蘇恭超. 智能計算機與應用. 2019(03)
[3]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 唐葆君,王翔宇,王彬,吳鄖,鄒穎,許黃琛,馬也.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4]IPv6地址結構標準化研究綜述[J]. 張千里,姜彩萍,王繼龍,李星. 計算機學報. 2019(06)
[5]從《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看當前汽車的產業(yè)發(fā)展[J]. 張林浩. 汽車工業(yè)研究. 2017(12)
[6]《車聯網網絡安全白皮書(2017)》發(fā)布[J]. 中國信息安全. 2017(10)
[7]智能交通系統綜述[J]. 趙娜,袁家斌,徐晗. 計算機科學. 2014(11)
碩士論文
[1]基于RSSI的WAVE/DSRC車輛精確定位算法[D]. 原婷.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基于NS3的網絡并行模擬仿真方法研究[D]. 袁進.電子科技大學 2017
[3]基于NS-3的802.11ac協議的搭建及仿真[D]. 計曉龍.北京交通大學 2016
[4]車聯網異構性能研究及NS-3仿真評估[D]. 姜瓊瓊.河南大學 2016
[5]車輛自組織網絡路側中繼節(jié)點部署與高能效調度性能分析研究[D]. 鄭華文.東南大學 2016
[6]基于WAVE協議棧的信息多跳轉發(fā)策略設計與實現[D]. 邱兵.電子科技大學 2015
[7]基于NS-3無線自組網多信道路由協議研究[D]. 倪曉偉.北京郵電大學 2013
[8]基于NS-3的Ad Hoc網絡路由協議研究與仿真[D]. 常秀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69047
【文章來源】: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4 論文組織架構
第2章 WAVE協議棧與相關算法
2.1 VANET
2.2 WAVE協議棧
2.2.1 WAVE協議棧整體架構
2.2.2 WSMP協議
2.2.3 WSA報文
2.2.4 WSM報文
2.2.5 管理信息庫
2.3 相關算法研究
2.3.1 基于距離的多跳廣播算法
2.3.2 基于密度的多跳廣播算法
2.3.3 基于概率的多跳廣播算法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一種基于概率的自適應多跳廣播算法
3.1 PAMB算法
3.1.1 PAMB算法架構
3.1.2 PAMB算法流程
3.1.3 轉發(fā)概率計算模型
3.1.4 退避時間計算模型
3.2 權重自適應調整算法
3.2.1 感知階段
3.2.2 調整階段
3.2.3 WAA算法流程
3.3 數據轉發(fā)流程
3.3.1 WSA報文
3.3.2 WSM報文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于PAMB算法的多跳廣播系統設計
4.1 系統設計目標
4.2 系統架構設計
4.3 系統模塊設計
4.3.1 基礎通信模塊
4.3.2 數據采集模塊
4.3.3 數據管理模塊
4.3.4 轉發(fā)決策模塊
4.4 系統工作流程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算法仿真與性能分析
5.1 PAMB算法性能分析
5.1.1 平均一跳時延
5.1.2 平均消息副本數量
5.1.3 平均消息接收率
5.2 NS-3仿真平臺
5.2.1 NS-3網絡模擬器概述
5.2.2 NS-3主要模塊組成
5.3 仿真場景與參數設置
5.3.1 實驗場景
5.3.2 環(huán)境配置
5.4 仿真結果與分析
5.4.1 城市道路交通場景
5.4.2 高速公路交通場景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論文總結
6.2 論文工作不足與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智慧交通與智慧物流——“交通7+1論壇”第五十五次會議紀實[J]. 彭宏勤,張國伍.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9(04)
[2]NS3仿真工具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林曉輝,蘇恭超. 智能計算機與應用. 2019(03)
[3]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 唐葆君,王翔宇,王彬,吳鄖,鄒穎,許黃琛,馬也.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4]IPv6地址結構標準化研究綜述[J]. 張千里,姜彩萍,王繼龍,李星. 計算機學報. 2019(06)
[5]從《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看當前汽車的產業(yè)發(fā)展[J]. 張林浩. 汽車工業(yè)研究. 2017(12)
[6]《車聯網網絡安全白皮書(2017)》發(fā)布[J]. 中國信息安全. 2017(10)
[7]智能交通系統綜述[J]. 趙娜,袁家斌,徐晗. 計算機科學. 2014(11)
碩士論文
[1]基于RSSI的WAVE/DSRC車輛精確定位算法[D]. 原婷.北京交通大學 2017
[2]基于NS3的網絡并行模擬仿真方法研究[D]. 袁進.電子科技大學 2017
[3]基于NS-3的802.11ac協議的搭建及仿真[D]. 計曉龍.北京交通大學 2016
[4]車聯網異構性能研究及NS-3仿真評估[D]. 姜瓊瓊.河南大學 2016
[5]車輛自組織網絡路側中繼節(jié)點部署與高能效調度性能分析研究[D]. 鄭華文.東南大學 2016
[6]基于WAVE協議棧的信息多跳轉發(fā)策略設計與實現[D]. 邱兵.電子科技大學 2015
[7]基于NS-3無線自組網多信道路由協議研究[D]. 倪曉偉.北京郵電大學 2013
[8]基于NS-3的Ad Hoc網絡路由協議研究與仿真[D]. 常秀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690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346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