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機動輻射源時差估計與被動定位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E91;TN957.51
【部分圖文】:
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4頁圖1烏克蘭的“鎧甲”系統(tǒng)捷克的“塔瑪拉(TAMANA)”系統(tǒng)于1983年問世,為三站二維時差無源定位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利用目標輻射的電磁信號,來識別和定位輻射源及其載體。它的接收機基線長度設計為10~35千米,系統(tǒng)由一個中心站和兩個輔站組成,兩個輔站將接收信號數據實時傳輸至中心站進行處理,中心站經脈沖分癬配對、相關等處理,實現(xiàn)對目標的探測和定位,并且可以與數據庫對比后對目標進行識別分類等。該系統(tǒng)的有效探測距離大于400千米,可自動跟蹤72個空中目標,包括隱形飛機、各型地對空導彈以及空中預警雷達飛機,并可預測目標的航跡。有報道稱,在科索沃戰(zhàn)爭中,南聯(lián)盟可能利用“塔馬拉”系統(tǒng)探測到了美軍的F-117A隱身戰(zhàn)斗機,并引導防空導彈將其擊落[37]。捷克的“維拉(VERA)-E”系統(tǒng)是一種可移動的用于對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標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的電子情報(ELINT)和無源偵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利用目標輻射源信號的到達時間差來定位目標,可以監(jiān)視包括來自雷達、二次雷達(SSR)應答機、TACAN、敵我識別詢問機和應答機、干擾機、數傳系統(tǒng)以及其它輻射源各種類型的信號。它具有360°的瞬時視場,可以同時跟蹤200個目標,可對目標輻射源的指紋特征進行分析和識別,具有較高的定位和跟蹤精度[38]。
第一章緒論第5頁圖2捷克的“維拉”系統(tǒng)以色列研制的“ELTA-ELL-8388”無源探測系統(tǒng),采用短基線時差定位體制,可以探測和定位頻率0.5~18GHz的輻射源目標,時間測量精度可達納秒級[39]。圖3以色列的“ELTA-ELL-8388”系統(tǒng)國內對于無源雷達技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最初主要是通過消化吸收國外關于基于角度交叉的定位、基于相位變化率的定位等技術。1988年,以總參第五十四研究所劉雪奎發(fā)表的“斯坦費爾德法在雷達無源定位中的應用”[40]為標志,我國基于雷達的電子偵察技術從消化吸收階段上升到研究和研制階段;1996年,國防科技大學孫仲康等人結合我國雷達的發(fā)展出版了《單多基地有源無源定位技術》一書[41],初步奠定了無源定位理論基矗同年,電子工業(yè)部二十九所胡來招出版了《測向定位文集》[42]。進入21
第一章緒論第5頁圖2捷克的“維拉”系統(tǒng)以色列研制的“ELTA-ELL-8388”無源探測系統(tǒng),采用短基線時差定位體制,可以探測和定位頻率0.5~18GHz的輻射源目標,時間測量精度可達納秒級[39]。圖3以色列的“ELTA-ELL-8388”系統(tǒng)國內對于無源雷達技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最初主要是通過消化吸收國外關于基于角度交叉的定位、基于相位變化率的定位等技術。1988年,以總參第五十四研究所劉雪奎發(fā)表的“斯坦費爾德法在雷達無源定位中的應用”[40]為標志,我國基于雷達的電子偵察技術從消化吸收階段上升到研究和研制階段;1996年,國防科技大學孫仲康等人結合我國雷達的發(fā)展出版了《單多基地有源無源定位技術》一書[41],初步奠定了無源定位理論基矗同年,電子工業(yè)部二十九所胡來招出版了《測向定位文集》[42]。進入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霄;徐慨;董蛟;楊朝;;衛(wèi)星干擾源定位系統(tǒng)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5年08期
2 李建春;劉方正;章四兵;;分布式多傳感器無源定位綜述[J];艦船電子工程;2013年09期
3 李玉方;祁建清;;無源探測與跟蹤系統(tǒng)應用及其發(fā)展[J];飛航導彈;2012年01期
4 賈華杰;鮮明;陳永光;;網絡中心戰(zhàn)及其新技術[J];國防科技;2011年04期
5 邱宏坤;楊建波;劉鵬;;敵我識別偵察系統(tǒng)性能需求分析[J];艦船電子對抗;2011年01期
6 薛會;張麗;劉以農;;非標準快速傅里葉變換算法綜述[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0年03期
7 陳光文;;反隱身哨兵 中國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tǒng)[J];現(xiàn)代兵器;2009年06期
8 李維東;劉太輝;;淺析塔康導航系統(tǒng)在飛行中的應用[J];科技風;2008年03期
9 郭瑩;邱天爽;張艷麗;;脈沖噪聲環(huán)境下一種韌性的時延與多普勒頻移聯(lián)合估計法[J];電子學報;2007年09期
10 林雪原;何友;;數字地圖輔助的三星時差定位方法及誤差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辛金龍;星載無源探測長基線無模糊測向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2 李金洲;基于多接收站的輻射源定位新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志偉;ISAR圖像的特征提取及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徐振魯;時差法多站無源定位及其信號處理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905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289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