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媒體環(huán)境下博物館的品牌塑造和發(fā)展趨勢研究
本文選題:數(shù)字媒體 切入點:博物館 出處:《浙江理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數(shù)字媒體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媒體環(huán)境的外延得到了擴大,品牌塑造的方式進一步升級。通過多感官的互動展示,可以增加觀眾與博物館的體驗和交流。多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開發(fā),融合了現(xiàn)代時尚元素,是對博物館的文化價值進行的深度挖掘。通過社會化媒體的傳播,可以幫助建立博物館的個性形象,進一步強化觀眾與博物館的品牌關系。傳統(tǒng)的博物館作為文化機構(gòu)往往給公眾留下嚴肅的印象,通過數(shù)字媒體的設計應用,將消除與公眾的文化距離感,提高傳統(tǒng)文化的吸引力,塑造全新的博物館形象。數(shù)字媒體幫助博物館打開了品牌塑造的新途徑,在動態(tài)展示、文創(chuàng)設計、活動宣傳、觀眾互動等多方面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博物館采用數(shù)字媒體技術(shù),借助其受眾面廣、傳播快速、互動靈活等特點,突破時空、地域和人群限制,實現(xiàn)博物館的功能拓展,同時增加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博物館品牌傳播的輻射領域。本文梳理了與博物館品牌塑造相關的理論,通過對博物館與數(shù)字媒體各自的發(fā)展現(xiàn)狀,兩者整合的必然性,博物館品牌塑造的形式、作用和特點,從品牌展示、品牌設計、品牌傳播、品牌創(chuàng)意等多個方面考量數(shù)字媒體環(huán)境下博物館的品牌塑造,并提出博物館品牌情感化與跨界整合發(fā)展的趨勢。以期形成一套適用于中國博物館的品牌塑造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為開展品牌工作的博物館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he extension of media environment has been expanded and the way of brand shaping has been further upgraded. Through multi-sensory interactive display, the experienc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udience and museum can be increased. The fusion of modern fashion elements is a deep excavation of the cultural values of museums. Through the spread of social media, it can help to build the museum's personal image. The traditional museum, as a cultural institution, often leaves a serious impression on the public. Through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the cultural distance from the public will be eliminated. Improve the appe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reate a new image of museum. Digital media help museums to open new ways of brand building, in dynamic display, creative design,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udience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provide a new platform. The museum adopts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with the help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audience, rapid communication, flexible interaction, and so on,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space, region and crowd, and realizes the 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museum.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expand the radiation field of the museum br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museum brand shap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useum and digital media,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form,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eum brand shaping, from the brand display, brand design, brand communication, brand creativ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gital media environment under the museum brand shaping,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brand sentiment and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form a set of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ractical methods suitable for Chinese museum brand shaping, and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museum to carry out brand work.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26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自欣;企業(yè)品牌資產(chǎn)的開發(fā)和利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年12期
2 ;品牌宣言:誰可以長盛不衰?[J];變頻器世界;2007年03期
3 劉強;;論品牌意識形態(tài)與品牌崇拜[J];價值工程;2010年02期
4 郭修申;;著力豐富商標內(nèi)涵、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二)[J];辦公自動化;2011年17期
5 李國健;;品牌置入:品牌傳播創(chuàng)新形態(tài)研究[J];視聽;2011年08期
6 慕夏溪;;試論品牌核心價值傳播——以個案海爾為例[J];藝術(shù)科技;2012年04期
7 ;中國品牌建設誤區(qū)[J];烽火科技;2012年06期
8 李琳;;論小眾高端品牌核心價值的傳播和驅(qū)動[J];新聞世界;2013年05期
9 陶麗萍;食品品牌核心價值的設定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07期
10 龍?zhí)烀?;報紙經(jīng)營中的品牌建設[J];新聞窗;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品牌管理6C評估模式——品牌的核心價值不能突破道德底線[A];首屆中國市場品牌戰(zhàn)略論壇文集[C];2004年
2 張波;;試論提升我國民族品牌的核心價值[A];中國市場營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谷麗娜;李文海;;以品牌建設推動企業(yè)全面發(fā)展[A];纖維水泥制品行業(yè)纖維增強水泥及其制品論文選集(1)(1960~2009)[C];2009年
4 谷麗娜;李文海;;以品牌建設推動企業(yè)全面發(fā)展[A];第八屆全國纖維水泥制品學術(shù)、標準、技術(shù)信息經(jīng)驗交流會暨第二屆三次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水泥制品分會纖維水泥制品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三次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分會建筑結(jié)構(gòu)與輕質(zhì)板材專業(yè)委員會論文資料匯編[C];2010年
5 吳永林;張欣瑞;張立章;;高技術(shù)企業(yè)在初創(chuàng)期的品牌戰(zhàn)略選擇[A];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年度報告(2006—2007)——中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與品牌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盧揚;;對打造我國企業(yè)品牌平臺的幾點思考[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2008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7 盧揚;;對打造我國企業(yè)品牌平臺的幾點思考[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朱艷梅;;實施品牌戰(zhàn)略 提升企業(yè)競爭力[A];2010年浙江省質(zhì)量管理優(yōu)秀論文選編論文集[C];2011年
9 田麗英;;齊心合力打造中國品牌[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10 余勤;任啟江;;氣象信息產(chǎn)品的品牌規(guī)劃與傳播策略研究——以甘肅省氣象局12121氣象信息產(chǎn)品為例[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威;品牌核心價值的三重奏[N];中國審計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翟永平;高端產(chǎn)品品牌 商家“趨之若鶩”[N];中國特產(chǎn)報;2006年
3 楊興國;品牌文化:品牌價值不竭的源泉[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張德偉;大品牌也有脆弱之時[N];經(jīng)濟視點報;2006年
5 丁邦清;品牌成功需要成功鏈[N];民營經(jīng)濟報;2007年
6 張筱梅;電子企業(yè)首發(fā)品牌價值榜[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7 伍建喬;品牌建設應讓顧客感動[N];中國冶金報;2008年
8 萬德乾;品牌領袖企業(yè)家的目標[N];中國國門時報;2009年
9 全國品牌職業(yè)經(jīng)理資質(zhì)認證辦公室主任 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副會長 劉瑛;國有企業(yè)品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的示范作用[N];中國企業(yè)報;2012年
10 彪偉;核心價值造品牌[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耿佩民;服務企業(yè)品牌的培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柴紅年;賽事品牌構(gòu)建理論與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3 邱瑋;服務品牌內(nèi)化的構(gòu)成要素與過程機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鄭文清;營銷策略對品牌資產(chǎn)的影響機理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5 李津;基于隱性需求的動漫品牌資產(chǎn)形成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6 張鵬;品牌生態(tài)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與仿真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陳令軍;基于文化視角的農(nóng)產(chǎn)品品牌構(gòu)建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中閣;品牌視覺形象提升品牌核心價值路徑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李寒;中小企業(yè)品牌核心價值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3 簡小軍;論我國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建構(gòu)[D];西南大學;2015年
4 安慧潔;中國銀行三級財富管理體系品牌建設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5 譚敏;網(wǎng)絡科技會展平臺品牌化傳播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6 劉敏;WEB3.0時代品牌傳播中消費者控制模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7 楊惟;青少年潮流品牌形象設計與推廣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吉;N公司品牌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9 黃國慶;L公司在中國的品牌戰(zhàn)略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10 解詩悅;基于品牌戰(zhàn)略的視覺識別系統(tǒng)重塑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572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165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