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梅毒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細胞亞群及腦脊液指標研究
【摘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性傳播性疾病。Tp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階段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神經梅毒。由于神經梅毒臨床癥狀復雜,誤診與漏診率極高,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目前,神經梅毒的診斷主要是依靠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與體征、血液和腦脊液(CSF)的相關實驗室檢查。本課題分析了52例HIV陰性的神經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及CSF常規(guī)、生化、免疫實驗室指標的變化,通過兔感染模型,分析經Tp感染后,新西蘭兔CSF RPR、TPPA、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隨感染時間不同的變化情況。探討神經梅毒患者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相關實驗室指標對臨床的應用價值。實驗結果表明CD3+T淋巴細胞與CD3+CD4+T淋巴細胞在炎癥反應最劇烈的早期神經梅毒患者體內含量最低,與無癥狀和晚期神經梅毒患者相比,早期神經梅毒患者的CD3+CD4+/CD3+CD8+比值差異最大,反映了早期神經梅毒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細胞免疫失衡。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神經梅毒患者的CD3+CD8+T淋巴細胞數量升高,NK細胞數量下降。CD3+CD8+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在不同臨床階段神經梅毒患者及健康體檢者間的含量變化均具有統計學差異。CSF白細胞(WBC)、CSF蛋白、CSF自蛋白、白蛋白商、CSFIgG、CSF IgA、IgG指數和IgA指數的升高,CSF乳酸脫氫酶(LDH)的降低都與神經梅毒的進展密切相關。與Nichols標準株相比,臨床分離的野生株感染新西蘭兔引起的免疫反應較弱。臨床不同來源的Tp野生株感染新西蘭兔,導致新西蘭兔的CSF WBC、CSF蛋白、CSF白蛋白以及CSF LDH隨病程的進展,含量升高到一定水平又逐漸下降,這與不同臨床階段神經梅毒患者CSF相應指標表現類似。血液和腦脊液的相關實驗室檢測對于神經梅毒的診斷和病情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神經梅毒; 細胞免疫; 腦脊液;
第一章緒論
1.神經梅毒的臨床與診斷
近10年來,中國的梅毒發(fā)病率逐年上升m。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梅毒的發(fā)病數為437686例,比2012年同期增長6.73%。報告發(fā)病數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肺結核居第三位,居于性傳播疾病首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梅毒疫情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高度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4】。2010年,衛(wèi)生部制定《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guī)劃(2010-2020年)》以遏制梅毒的蔓延。由于侵入神經系統可表現出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相似的臨床癥狀,以至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或“偉大的魔術師”,因此臨床上對神經梅毒的鑒別診斷較困難。比如臨床中常見的神經梅毒所導致的麻搏性癡呆,其臨床表現類似于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分裂癥,常規(guī)抗精神失常類藥物無法控制這類患者的病情,類似的誤診導致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早期神經梅毒可以產生神經功能障礙,晚期則產生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和嚴重的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2.神經梅毒與免疫
人類對無先天或自然免疫,感染后,機體逐漸產生免疫力,包括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因此,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即僅當機體有感染時,才有免疫力。硬下疳發(fā)生后1-3周,機體開始產生免疫反應,到二期梅毒時,機體免疫力達到高峰,以后逐漸消退。的免疫僅僅是不完全免疫,大多數患者不能完全清除部分能夠逃避免疫系統的識別,侵入神經系統導致神經梅毒。
NK細胞是一類不需要特異性抗體參與或無需靶細胞上的MHC I類或MHC II類分子表達即可直接殺傷靶細胞的細胞。T細胞啟動之前就與NK細胞一起構成細胞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起著免疫監(jiān)視的作用。NK細胞除本身可直接殺傷病原微生物外,尚可通過分泌IFN-y刺激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并進而刺激巨噬細胞分泌IL-12增加。IL-12是刺激CD4+T細胞向Thl方向轉化的重要細胞因子,NK細胞通過分泌IFN-Y維持Thl的優(yōu)勢狀態(tài)。NK細胞的存在決定著殺傷性T細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前體細胞向成熟CTL的分化并且控制著記憶細胞的形成。多位學者認為,NK細胞在清除7>方面起著重要作用,NK細胞的下降下調了機體對7>的細胞免疫能力,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未治療梅毒患者體內的Tp為何可以逃避免疫系統監(jiān)視。
.........
第二章研究對象、材料和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某附屬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并且滿足以下條件:(1)神經梅毒組:a.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査被診斷為神經梅毒;b. HIV抗體試驗呈陰性;c.無其它己知的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的原因;d.無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以及無其它疾病引起的炎癥反應;颊弑粍澐譃槿M:無癥狀神經梅毒組(17例),早期神經梅毒組(包括腦膜神經梅毒和腦膜腦血管神經梅毒,共23例),晚期神經梅毒組(包括麻痹性癡呆和脊髓癆,共12例)(共52例,男/女=37/15,平均年齡51.6歲)。(2)健康對照組:同一時期醫(yī)院的健康體檢者(50例,男/女=36/14,平均年齡54.2歲)。(3)疾病對照組:非神經梅毒的梅毒患者(50例,男/女=35/15,平均年齡53.1歲)。
2.實驗材料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XE5000 日本Sysmex公司
全自動Roche-Hitachi Modular P800生化分析儀瑞士 Roche公司
流式細胞儀FACS Canto II 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
特定蛋白分析儀 美國西門子公司
第三章神經梅毒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分析.......... 18
1. 前言 ........18
2.研究對象 .......18
3.實驗結果 .........19
第四章神經梅毒患者及兔感染模型的腦脊液指標分析 .........24
1.前言......... 24
2.研究對象 .........24
2.1患者 ..........24
3.實驗結果........ 25
3.1神經梅毒患者的腦脊液常規(guī)和生化指標分析.......... 25
3.2神經梅毒患者的血清及腦脊液免疫球蛋白分析...... 26
第四章神經梅毒患者及兔感染模型的腦脊液指標分析
1.前言
我們收集了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52例,對其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及免疫指標進行相關研宄。此外,我們選取實驗組與對照組各12只雄性新西蘭兔,成功建立兔感染模型,并將其隨機分為4組,每組3只,在不同的時間段(7天,17天,25天,39天)抽取腦脊液進行相關的常規(guī)和生化指標分析。探討神經梅毒患者的腦脊液指標在神經梅毒的診斷價值及腦脊液指標異常變化與病程的關系。
2.研究對象
收集2012年3月到20〗4年3月期間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神經內科初次就診的神經梅毒患者,滿足條件的52例HIV陰性的神經梅毒患者納入本次研宄,同一時期的神經內科住院進行腦脊液檢查的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見表5)。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選用12只7抗原血清學檢測陰性的雄性新西蘭兔作為研宄對象。將新西蘭兔飼養(yǎng)于室溫(15°C-18°C)的環(huán)境中,用不含抗生素的飼料與水喂養(yǎng)新西蘭兔。將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新西蘭兔各隨機分為四組,每組3只。感染不同的7后在相應的時間段(7天,17天,25天,39天)麻醉新西蘭兔,抽取腦脊液進行相關的常規(guī)和生化指標分析。這項研宄協議遵循1975年的《赫爾辛基宣言》的倫理指南,同時獲得廈門大學醫(yī)學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
結論
1.與其它組相比,CD3+與CD3+CD4+T淋巴細胞在早期神經梅毒患者體內含量最低,與無癥狀和晚期神經梅毒患者相比,CD3+CD4+/CD3+CD8+比值在早期神經梅毒患者的差異最大,反映了早期神經梅毒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細胞免疫失衡。2.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神經梅毒患者的CD3+CD8+T淋巴細胞數量升高,NK細胞數量下降。CD3+CD8+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在不同臨床階段神經梅毒患者及健康體檢者間的含量變化均具有統計學差異。3.CSF白細胞、CSF蛋白、CSF白蛋白、白蛋白商、CSF IgG、CSF IgA、IgG指數和IgA指數的升高,CSF乳酸脫氫酶(LDH)的降低都與神經梅毒的進展密切相關。4.與Nicho丨s標準株相比,臨床分離的野生株感染新西蘭兔引起的免疫反應較弱。5.臨床不同來源的7>野生株感染新西蘭兔,導致新西蘭兔的CSF WBC、CSF蛋白、CSF白蛋白及CSFLDH隨病程的進展,含量升高到一定水平又逐漸下降,這與不同臨床階段神經梅毒患者CSF相應指標表現類似。
...........
參考文獻:
- [1] 張彩,田志剛. NKG2家族與腫瘤的免疫逃逸[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04(01)
- [2] 楊光河,程春林,吳枝香. 蒼白螺旋體鍍銀染色檢查在一期梅毒診斷中的應用[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3(05)
- [3] 田志剛. NK細胞新理論對重大疾病的新解釋[J].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02(02)
- [4] 凌昕. 梅毒血清固定與神經梅毒患者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及意義[D]. 蘇州大學 2010
- [5] 吳穎之. 梅毒血清固定的臨床研究[D]. 復旦大學 2010
- [6] 錢起. 神經梅毒病例報告3例[D]. 浙江大學 2008
- [7] 劉化廣. 神經梅毒81例臨床分析[D]. 蘇州大學 2007
- [8] 閆志華. 梅毒性顱內樹膠腫的臨床特征與診治分析[D]. 蘇州大學 2009
- [9] 陳昕祎. 神經梅毒患者腦脊液τ蛋白濃度變化及其與智能損害、IgG指數相關性[D]. 復旦大學 2008
- [10] 孫曉東. 以復視為主要表現的神經梅素[D]. 蘇州大學 2008
本文編號:90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