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軀干力量訓練對武術騰空垂轉動作完成質量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07 13:31
武術騰空垂轉動作是武術套路比賽中重要得分技術之一,該動作需要運動員軀干部位有著較為強大的力量水平來支撐。而目前這項技術以人體膈肌以下髖關節(jié)以上核心區(qū)域作為訓練首選,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垂直軸旋轉的高難度動作,雙肩、脊柱腰段、髖關節(jié)作為軀干紐帶關系,任何一部位出現(xiàn)姿勢異常,都將引起整個軀干力量出現(xiàn)代償,最終影響到運動員動作質量的完成情況。因此,通過研究武術騰空垂轉動作,發(fā)掘運用貼近專項技術的軀干力量練習動作,通過功能性軀干力量干預后,以期提升運動員的動作表現(xiàn)。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以及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綜合專家意見和建議,設計更貼近專項的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內容,以湖南師范大學武術套路隊12名運動員為實驗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為期12周的實驗,并對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通過12周的實驗訓練干預后,兩種實驗訓練方法都能顯著性提高運動員的軀干穩(wěn)定能力,通過兩組實驗對象的組內增值個數(shù)與增長率顯示,實驗組軀干穩(wěn)定能力提升幅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功能性軀干力量訓練能夠發(fā)展人體肌群的對稱性,更能有效的加強武術套路運動員...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騰空擺蓮動作要點:與旋風腳一樣,助跑階段運動員需在4步以內完成,行
間騰空離地,同時伴隨手臂隨軀干向右后上方旋轉,騰空階段,雙腳離地后隨軀干向右旋轉180°之后盡量在270°的方向,身體重心上升至最高點之前右腿開始做外擺腿動作,適當減小擺動腿的幅度,左手在肩部以上位置擊拍右腳背,順勢快速下壓并左腿,同時左臂迅速內收,向右擺頭,帶動軀干盡可能的垂直合攏協(xié)調發(fā)力,以積存最大的旋轉動力,使身體保持最快的旋轉速度,空中階段,要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垂直地面,沿垂直軸做螺旋式旋轉,直至轉動要求的度數(shù),雙腿主動分腿落地做連接,落地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不同項目特點連接不同步型。圖4-24.2技術動作軀干主要參與肌群分析針對武術騰空垂轉動作發(fā)力方式、技術特征,將軀干部位的主要參與肌群劃分為肩、軀干、髖等三大部位。表4-2主要參考于《運動解剖學圖譜》①:表4-2技術動作參與的主要肌群部位主要肌肉名稱肩部岡下饑大小圓饑三角肌等軀干腰背參與肌群主要有斜方饑背闊饑菱形饑肩胛提饑豎脊饑腰大饑腰方肌等胸腹參與主要包括胸大饑胸小饑前鋸饑胸固有饑腹直饑腹內斜饑腹外斜饑腹橫肌等髖部位臀小饑臀中饑臀大饑髂腰肌等武術套路運動員進行騰空垂轉動作身體離地瞬間垂直旋轉時,需要軀干肌群的快速有力收縮,尤其是腹內、外斜肌,為了獲得最大的角動量,就需要運動員擁有最快的旋轉速度。②而豎脊肌對于保持人體姿勢直立、脊柱穩(wěn)定、平衡等具有一定的作用③,這些肌群的收縮力量與速度決定著軀干的收縮能力。另外,對于空中階段動作姿勢考慮,需要腹部與髖部肌群的同時收縮,將軀干原動肌拉長,①顧德明,繆進昌.運動解剖學圖譜[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②邱建華,陳軍,高艷,張啟華,汝安.旋風腳轉體540度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與解剖學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01);62-63.③《運動
(備注: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的差異;0.01<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無顯著差異)如表4-9顯示,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軀干穩(wěn)定能力通過T檢驗得出,T字變向跑、FMS右兩項指標P值=P>0.05,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無顯著性差異,八級俯橋、FMS左兩項指標P值=0.01<P≤0.05,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通過12周的實驗干預訓練之后,功能性軀干力量訓練與常規(guī)的軀干力量訓練都能顯著性提高運動員的軀干穩(wěn)定能力,但通過組內增值與增長率顯示,實驗組軀干穩(wěn)定能力各項指標測試成績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圖4-34.5.2.2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軀干力量測試情況對比分析軀干力量是人體軀干肌肉相互之間快速收縮的力量,是人體運動發(fā)力的重要源泉,能夠為四肢提供支點增強四肢肌群的收縮力量。同時,能夠使軀體不同肌肉之間相互協(xié)調運動,形成符合專項力學特征的動力鏈,提高運動效率。表4-10實驗組實驗前、后軀干力量指標測試統(tǒng)計結果(N=6)測試項目實驗前實驗后增值T值P值增長率30s仰臥起坐(個)31.16±1.7234.66±1.633.50-15.6520.00011.23%30s俯臥背起(個)34.16±1.4737.16±1.473.00-11.6190.0008.78%側拋實心球左(m)9.09±2.0610.90±2.421.81-7.0390.00119.91%側拋實心球右(m)8.56±1.8610.10±2.191.53-7.6400.00117.87%(備注: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的差異;0.01<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無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功能性體能訓練對青少年藝術體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影響[J]. 秦渝珂,彭莉,胡詩晴.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4)
[2]功能性訓練對大學網(wǎng)球專項學生體能的影響研究[J]. 陳國柱.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3]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涵旨向、結構功能及本質屬性厘清[J]. 李贊,趙慧敏,常宇偉.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4]現(xiàn)代功能訓練對少年女排專項基礎訓練的啟示[J]. 劉新會.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5]不同訓練負荷的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核心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J]. 呂青. 運動. 2017(24)
[6]論軀干支柱力量——界定·功能·應用[J]. 扆錚,尹軍.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7(01)
[7]旋風腳720°接馬步動作落地時致膝關節(jié)損傷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J]. 王冬梅.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3)
[8]提高青少年軀干支柱力量的練習方法[J]. 尹軍. 體育教學. 2014(12)
[9]持器械旋風腳720°接馬步落地穩(wěn)定性訓練手段的研究[J]. 鄧曉峰,林小美,秦偉,陳爾靜. 浙江體育科學. 2014(04)
[10]優(yōu)秀投擲運動員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測試研究[J]. 應申運,馬楚虹. 遼寧體育科技. 2014(02)
博士論文
[1]競技武術套路中騰空垂轉技術特征及相關運動素質訓練研究[D]. 魏巍.北京體育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軀干支柱穩(wěn)定和再生練習在體育專業(yè)跑跳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孟琪.北京體育大學 2019
[2]陜西省優(yōu)秀男子太極拳運動員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動作生物力學分析[D]. 付文斌.西安體育學院 2019
[3]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高考體育生運動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D]. 王建雨.首都體育學院 2019
[4]2種軀干支柱訓練對游泳運動員軀干肌力及動態(tài)平衡的影響[D]. 賈博.北京體育大學 2018
[5]爬行運動對二年級小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 佟寶滿.河北師范大學 2017
[6]提高武術擺蓮720接馬步動作質量的功能訓練方案設計及效果研究[D]. 田徑.天津體育學院 2017
[7]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對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 孫康.上海師范大學 2017
[8]競技武術323C起跳技術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D]. 唐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9]競技武術高水平運動員旋風腳720°接馬步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D]. 邢聰.上海體育學院 2015
[10]身體功能訓練對體育院校武術套路學生相關身體素質及專項技術影響的實驗研究[D]. 宋遠鳳.揚州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2214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騰空擺蓮動作要點:與旋風腳一樣,助跑階段運動員需在4步以內完成,行
間騰空離地,同時伴隨手臂隨軀干向右后上方旋轉,騰空階段,雙腳離地后隨軀干向右旋轉180°之后盡量在270°的方向,身體重心上升至最高點之前右腿開始做外擺腿動作,適當減小擺動腿的幅度,左手在肩部以上位置擊拍右腳背,順勢快速下壓并左腿,同時左臂迅速內收,向右擺頭,帶動軀干盡可能的垂直合攏協(xié)調發(fā)力,以積存最大的旋轉動力,使身體保持最快的旋轉速度,空中階段,要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垂直地面,沿垂直軸做螺旋式旋轉,直至轉動要求的度數(shù),雙腿主動分腿落地做連接,落地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不同項目特點連接不同步型。圖4-24.2技術動作軀干主要參與肌群分析針對武術騰空垂轉動作發(fā)力方式、技術特征,將軀干部位的主要參與肌群劃分為肩、軀干、髖等三大部位。表4-2主要參考于《運動解剖學圖譜》①:表4-2技術動作參與的主要肌群部位主要肌肉名稱肩部岡下饑大小圓饑三角肌等軀干腰背參與肌群主要有斜方饑背闊饑菱形饑肩胛提饑豎脊饑腰大饑腰方肌等胸腹參與主要包括胸大饑胸小饑前鋸饑胸固有饑腹直饑腹內斜饑腹外斜饑腹橫肌等髖部位臀小饑臀中饑臀大饑髂腰肌等武術套路運動員進行騰空垂轉動作身體離地瞬間垂直旋轉時,需要軀干肌群的快速有力收縮,尤其是腹內、外斜肌,為了獲得最大的角動量,就需要運動員擁有最快的旋轉速度。②而豎脊肌對于保持人體姿勢直立、脊柱穩(wěn)定、平衡等具有一定的作用③,這些肌群的收縮力量與速度決定著軀干的收縮能力。另外,對于空中階段動作姿勢考慮,需要腹部與髖部肌群的同時收縮,將軀干原動肌拉長,①顧德明,繆進昌.運動解剖學圖譜[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②邱建華,陳軍,高艷,張啟華,汝安.旋風腳轉體540度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與解剖學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01);62-63.③《運動
(備注: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的差異;0.01<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無顯著差異)如表4-9顯示,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軀干穩(wěn)定能力通過T檢驗得出,T字變向跑、FMS右兩項指標P值=P>0.05,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無顯著性差異,八級俯橋、FMS左兩項指標P值=0.01<P≤0.05,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通過12周的實驗干預訓練之后,功能性軀干力量訓練與常規(guī)的軀干力量訓練都能顯著性提高運動員的軀干穩(wěn)定能力,但通過組內增值與增長率顯示,實驗組軀干穩(wěn)定能力各項指標測試成績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圖4-34.5.2.2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軀干力量測試情況對比分析軀干力量是人體軀干肌肉相互之間快速收縮的力量,是人體運動發(fā)力的重要源泉,能夠為四肢提供支點增強四肢肌群的收縮力量。同時,能夠使軀體不同肌肉之間相互協(xié)調運動,形成符合專項力學特征的動力鏈,提高運動效率。表4-10實驗組實驗前、后軀干力量指標測試統(tǒng)計結果(N=6)測試項目實驗前實驗后增值T值P值增長率30s仰臥起坐(個)31.16±1.7234.66±1.633.50-15.6520.00011.23%30s俯臥背起(個)34.16±1.4737.16±1.473.00-11.6190.0008.78%側拋實心球左(m)9.09±2.0610.90±2.421.81-7.0390.00119.91%側拋實心球右(m)8.56±1.8610.10±2.191.53-7.6400.00117.87%(備注: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的差異;0.01<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無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功能性體能訓練對青少年藝術體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影響[J]. 秦渝珂,彭莉,胡詩晴.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4)
[2]功能性訓練對大學網(wǎng)球專項學生體能的影響研究[J]. 陳國柱.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3]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涵旨向、結構功能及本質屬性厘清[J]. 李贊,趙慧敏,常宇偉.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4]現(xiàn)代功能訓練對少年女排專項基礎訓練的啟示[J]. 劉新會.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9(03)
[5]不同訓練負荷的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核心肌群影響的實驗研究[J]. 呂青. 運動. 2017(24)
[6]論軀干支柱力量——界定·功能·應用[J]. 扆錚,尹軍.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7(01)
[7]旋風腳720°接馬步動作落地時致膝關節(jié)損傷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J]. 王冬梅.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3)
[8]提高青少年軀干支柱力量的練習方法[J]. 尹軍. 體育教學. 2014(12)
[9]持器械旋風腳720°接馬步落地穩(wěn)定性訓練手段的研究[J]. 鄧曉峰,林小美,秦偉,陳爾靜. 浙江體育科學. 2014(04)
[10]優(yōu)秀投擲運動員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測試研究[J]. 應申運,馬楚虹. 遼寧體育科技. 2014(02)
博士論文
[1]競技武術套路中騰空垂轉技術特征及相關運動素質訓練研究[D]. 魏巍.北京體育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軀干支柱穩(wěn)定和再生練習在體育專業(yè)跑跳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孟琪.北京體育大學 2019
[2]陜西省優(yōu)秀男子太極拳運動員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動作生物力學分析[D]. 付文斌.西安體育學院 2019
[3]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高考體育生運動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D]. 王建雨.首都體育學院 2019
[4]2種軀干支柱訓練對游泳運動員軀干肌力及動態(tài)平衡的影響[D]. 賈博.北京體育大學 2018
[5]爬行運動對二年級小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 佟寶滿.河北師范大學 2017
[6]提高武術擺蓮720接馬步動作質量的功能訓練方案設計及效果研究[D]. 田徑.天津體育學院 2017
[7]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對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 孫康.上海師范大學 2017
[8]競技武術323C起跳技術下肢肌肉用力的特征研究[D]. 唐田.湖南師范大學 2016
[9]競技武術高水平運動員旋風腳720°接馬步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D]. 邢聰.上海體育學院 2015
[10]身體功能訓練對體育院校武術套路學生相關身體素質及專項技術影響的實驗研究[D]. 宋遠鳳.揚州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221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4221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