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社科碩士論文 >

澳大利亞自然災害管理和救助體系研究及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6-12-27 13:17

  本文關鍵詞:我國自然災害管理與救助體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暨南大學》 2011年

澳大利亞自然災害管理和救助體系研究及啟示

王桂蘭  

【摘要】:自然災害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類社會的各個階段都伴隨有各種不同的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近幾年頻發(fā)的重大自然災害更是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自然災害的巨大危害以及進行災害救助的重要意義。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發(fā)達國家,國土面積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每年各種的自然災害給澳大利亞造成的損失不斷增加,為減少災害給人民造成的傷害,澳大利亞持續(xù)出臺了多種防災減災政策,在世界范圍來說都是比較先進的。當然,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不可能完全照搬像澳大利亞這樣的發(fā)達國家的做法,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發(fā)達國家先進的做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國的地方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快速發(fā)展來說是可取的。因此本文選取澳大利亞作為研究重點,首先對澳大利亞災害救助的管理體系進行了詳細介紹,然后以昆士蘭州為例,對澳大利亞尤其是昆士蘭州的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相關救助措施、標準和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接著將澳大利亞災害管理和救助體系與我國的相關制度比較,找出了澳大利亞的先進之處,以及我國的不足之處,最后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的不足之處,借鑒澳大利亞的先進做法提出一些可以借鑒的做法。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X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8
  • 第1章 導論8-16
  • 1.1 研究意義及目的8-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5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5-16
  • 第2章 澳大利亞自然災害管理體系16-23
  • 2.1 自然災害管理的具體安排16-20
  • 2.2 澳大利亞主要的救災管理機構20-21
  • 2.3 澳大利亞災害管理的基本理念21-23
  • 第3章 澳大利亞災害救助安排—以昆士蘭州為例23-35
  • 3.1 澳大利亞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23-26
  • 3.2 澳大利亞自然災害救助安排26-28
  • 3.3 昆士蘭州災害救助安排28-35
  • 第4章 中國和澳大利亞自然災害管理和救助體系對比分析35-50
  • 4.1 災害救助法律法規(guī)建設的比較35-37
  • 4.2 災害救助的組織管理制度比較37-39
  • 4.3 災后救助安排機制比較39-43
  • 4.4 自然災害應急機制的比較43-50
  • 第5章 澳大利亞災害管理和救助機制對我國的啟示50-58
  • 5.1 加強各級政府、公民社會組織的合作51
  • 5.2 增強公眾參與的能力和廣度51-52
  • 5.3 建立巨災保險增強公民保險意識52-53
  • 5.4 建立專項用于救災的基金53-54
  • 5.5 應用高新技術建立快速災情評估體系54
  • 5.6 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54-55
  • 5.7 建設專業(yè)的應急救援隊伍55
  • 5.8 進一步完善災害管理和救助的法律體系55-56
  • 5.9 完善救災物資儲備制度56
  • 5.10 建立標準化的分層管理體系56-58
  • 第6章 結論和不足之處58-61
  • 6.1 澳大利亞第6災害管理和救助制度優(yōu)勢分析58-59
  • 6.2 結論59
  • 6.3 不足之處59-61
  • 參考文獻61-64
  •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清單64-65
  • 后記65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秀江;;中國災害應急體系之變[J];小康;2010年08期

    2 郭躍;;澳大利亞災害管理的特征及其啟示[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3 祁毓;;我國自然災害救助財政投入現狀、問題及對策[J];地方財政研究;2008年01期

    4 ;澳大利亞社會保障的主要做法[J];黨建研究;2007年09期

    5 陳丹妮;;政府災害應急管理體系的國際比較研究[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范姣艷;;我國自然災害救助制度探討[J];法制與社會;2008年22期

    7 田磊;;洪澇災害檢驗中國水利[J];南風窗;2010年17期

    8 黃帝榮;;論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施瑋;;我國自然災害救助制度研究[J];學習月刊;2009年08期

    10 李繼良;;澳大利亞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印海廷;我國政府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探索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曉斌;我國應急救援力量的專業(yè)化[D];復旦大學;2009年

    3 鄭燕;我國自然災害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春雨;唐勁峰;張萍;;日本防災體系對我國城市防災減災基礎設施規(guī)劃的啟示[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2 包學雄;黎雄輝;;農業(yè)自然災害救助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3 李傳貴;張曉鋒;;城市災害與應急避難場所規(guī)劃問題分析[J];安全;2006年05期

    4 黃典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若干問題探討[J];安全;2008年01期

    5 黃典劍;李傳貴;;城市重大事故應急管理協調性研究[J];安全;2008年06期

    6 黃典劍;李傳貴;;化學工業(yè)區(qū)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模式研究[J];安全;2008年12期

    7 張學魁;盧立紅;商靠定;王振雄;;基于熵理論的典型公共場所突發(fā)事件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2期

    8 謝永剛;張佳丹;;我國當代救災制度綜述[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9 關妍;程姚英;;完善我國現行自然災害救災工作模式的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徐龍鋒;;農業(yè)保險的政策性及發(fā)展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輝;;我國公共安全管理發(fā)展進程研究[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文濤;歐陽梅;李東方;;國外社區(qū)災害應急模式概述[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鳴;;西方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對我國的啟示——兼論溫州慈善事業(yè)的促進[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向群;文俊;;日本突發(fā)自然災害時的信息傳播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防減災工作的啟示[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5 楊文健;楊正超;樊傳浩;;我國重大災變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建設研究[A];中國水利學會2008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徐敬海;聶高眾;劉偉慶;韓燁;;多源異構地震災情分類與編碼研究[A];第三屆全國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淺析我國城市應急反應體系建設中的信息化建設[A];中國突發(fā)公共事件防范與快速處置2008優(yōu)秀成果選編[C];2008年

    8 王亞慧;夏大橋;王文周;王南;王健;趙亞丹;;基于控制論的項目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平戰(zhàn)結合模式探討[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嚴利;葉鵬飛;趙燕;;突發(fā)事件應急法制體系的國際比較與框架設計[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柴觀珍;張曉曦;;新時期我國防災救災工作的成就和經驗——以改革開放以來主要自然災害為例[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林;河北省糧食生產的自然災害補償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韓穎;1978年以來中國救災捐贈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周慧娟;鐵路應急管理中的預案管理與資源配置優(yōu)化[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于維君;經濟法歷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唐桂娟;城市自然災害應急能力綜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艾文波;軍隊衛(wèi)勤機構災害救援法律體系建設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8 左進;山地城市設計防災控制理論與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嚴文;減災的經濟學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王影;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標準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沖;城市中心區(qū)公園防災避險功能空間改造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冉曉艷;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地震災害風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黃胤;元代江西地區(qū)災荒和賑恤資料匯編[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昊;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應急管理問題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馮凌;江澤民武警消防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理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楊修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災荒救濟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田艷;黃山風景區(qū)生態(tài)風險分析與評價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袁鵬;國內災難新聞報道的新變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9 趙兆;中國巨災保險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10 周禹;論高校突發(fā)事件預警機制的構建[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米建華;龍艷;;發(fā)達國家巨災保險研究——基于英、美、日三國的經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1期

    2 王永宏,李春紅;國外消防教育與培訓(上)[J];安徽消防;1998年05期

    3 史培軍;葉濤;王靜愛;鄒銘;何飛;;論自然災害風險的綜合行政管理[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蔣恂;對健全完善我國地震等巨災保險制度的思考——訪問墨西哥、美國、日本的一點體會[J];保險研究;1994年06期

    5 李輝;兩漢時期抗御自然災害措施初探[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9期

    6 李文藝,丁明;中國城市災害管理的現狀分析[J];上海市建設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7 郭躍,林孝松;地質災害系統(tǒng)的復雜性分析[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8 郭躍;;澳大利亞災害管理的特征及其啟示[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郝清源 ,顧建華 ,王紹玉;提高紐約消防局的應急準備能力(續(xù)一)[J];城市與減災;2003年01期

    10 趙苑達;日本地震保險:制度設計·評析與借鑒[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輝;北朝時期的自然災害及國家與民間救災措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軍;論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2 柯菡;我國自然災害管理與救助體系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7年

    3 李新安;我國現役消防體制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風;獨具特色的印度災害管理體制[J];中國減災;2003年04期

    2 回良玉;回良玉:加強應急機制建設 做好自然災害管理[J];中國減災;2004年06期

    3 向運華;論災害的社會化管理[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95年12期

    4 龍正;書訊[J];中國減災;1996年04期

    5 印日;中國民政部代表團訪問韓國[J];中國減災;2000年04期

    6 劉金生;加速構建災害信息平臺[J];中國減災;2003年04期

    7 俸錫金;災害管理培訓需求分析的方法[J];中國減災;2004年07期

    8 俸錫金;災害管理培訓需求的區(qū)域比較[J];中國減災;2005年05期

    9 李文藝,丁明;中國城市災害管理的現狀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李文藝,丁明;國外城市災害管理的對比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文藝;丁明;;中國城市災害管理的現狀與新世紀的對策研究——再議“面向21世紀的中國城市減災管理”[A];城市管理世紀論壇2001會議學術文集[C];2001年

    2 陳強;陳桂香;尤建新;;對地下空間災害管理問題的探討[A];2005全國地鐵與地下工程技術風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G·P·Jawahar;;印度災害管理的群眾路線[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4 ;泛美衛(wèi)生組織報告中的基本戰(zhàn)略目標要點——災害管理中婦女的作用[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5 韓新;徐國;侯忠輝;;城市地下空間災害二元化管理模式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孫建剛;李新樂;;少數民族聚居地地震災害與災害管理[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10科普理論國際論壇暨第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David E.Sterling;Petel A.Swan;;進入21世紀空間年代的災害管理通訊[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8 ;印度:必須推進國家災害管理政策[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9 栗斌;劉紀平;;基于3S的災害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A];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阿仲;王興國;周興瑤;;雷擊風險評估的流程優(yōu)化分析研究[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象災害與社會和諧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焰剛;[N];四川政協報;2005年

    2 ;[N];光明日報;2004年

    3 錢錚 倪紅梅;[N];中國社會報;2007年

    4 盟宣;[N];團結報;2007年

    5 孫天仁;[N];中國社會報;2008年

    6 鐘藍;[N];中國信息報;2004年

    7 本報見習記者 舒迪 韓輝;[N];人民政協報;2003年

    8 記者 曾昭俊;[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陳瑾;[N];成都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何苗;[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黎明;災害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劉春興;森林生物災害管理與法制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徐波;城市防災減災規(guī)劃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陳彪;中國災害管理制度變遷與績效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5 周學農;突發(fā)性災害之公路交通應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6 趙領娣;中國災害綜合管理機制構建研究——以風暴潮災害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7 張明媛;城市承災能力及災害綜合風險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孫崢;城市自然災害定量評估方法及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9 李家春;公路邊坡降雨災害評價方法與指標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10 徐梅;城市地下空間災害綜合管理的系統(tǒng)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毛惠芳;預警 應急 搶救——檔案災害管理體系的構建[D];安徽大學;2010年

    2 鄧娟;旅游地災害管理機制構建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肖松雷;救援力量現場搜救行動指揮與部署模型的初步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王秀娟;國內外自然災害管理體制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柯菡;我國自然災害管理與救助體系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7年

    6 王健;地震災害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7 程曉莉;我國災民權利保護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華;重慶市武隆縣旱澇災害管理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宇均;貴州省自然災害狀況與防災減災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10 周彬;西部山區(qū)城鎮(zhèn)泥石流災害管理研究——以昆明市東川區(qū)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自然災害管理與救助體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83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283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cb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