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0世紀初英國對華東地區(qū)的外交政策的轉變
本文選題:英國 + 華東地區(qū) ; 參考:《四川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依據(jù)對20世紀初的英國外交檔案的分析,討論英國對華東地區(qū)外交政策的轉變。通過當時的歷史事件,如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五卅運動和抵制英貨運動;以及當時的歷史人物,如英國駐華外交官的私密信函和事件參與者回憶錄的整理歸納,探討英國在經歷一戰(zhàn)后因衰落的國力和國內反戰(zhàn)意識的影響,并且同時受到日、美等國對其在遠東地區(qū)的威脅,為了保住英國在華最重要利益,而不得不改變其對華政策的真實原因。本文以20世紀初英國對華東外交政策為對象,以英國對山東和上海地區(qū)的外交政策為實例。對比研究了英國在巴黎和會上對日本侵略行徑的縱容態(tài)度,和華盛頓會議上英國與日本維系著特殊的關系,實行既防范遏制它,又親近維護它的外交政策。以及,對于20世紀初發(fā)生在中國的反帝運動,英國最初采取了暴力壓制的強硬政策。而后英國著眼長遠利益,決定采取讓步的策略,以緩和與中國人民的矛盾,發(fā)表了標志英國對華政策發(fā)生變化的“圣誕節(jié)備忘錄”。以此論證英國在20世紀初這一時期對華東政策的轉變。通過分析英國在一戰(zhàn)前后對華政策的變化,能夠窺視到英國國力從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到迅速衰落的軌跡,為研究世界格局重新調整提供了實例。對英國的對華外交政策由強硬到妥協(xié)的轉變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出,弱小的國家難以開展自主外交,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大小決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可觀察到,一個成功的外交政策的實施和執(zhí)行,能夠影響著國家的命運?梢允刮覀兩疃日J識一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外交政策的復雜性與多變性,改變過去將西方外交政策看成一成不變的形而上學觀念,從而為當今中國制定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提供歷史借鑒。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ritish diplomatic archive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 this paper discusses Britain ' s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policy in East China .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85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娜;;淺析20世紀20-30年代英國的歐洲政策[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張北根;;華盛頓會議上英國對待山東問題的態(tài)度[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施栺;;巴黎和會期間英國政府對山東問題的態(tài)度[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張北根;;巴黎和會后至華盛頓會議前英國對待山東問題的態(tài)度[J];歷史檔案;2008年01期
5 王蓉霞;;五卅運動期間英國對華政策的變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馮筱才;滬案交涉、五卅運動與一九二五年的執(zhí)政府[J];歷史研究;2004年01期
7 王濱芳;試論20世紀20年代英國外交政策[J];克山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8 牛大勇;;英國對華政策與國民革命的危機[J];歷史研究;1991年04期
9 丁寧;中國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英國對華政策[J];近代史研究;1989年01期
10 冀伯祥;試論英國遠東戰(zhàn)略的演變(1925—1928)[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蓉霞;英國和日本在中國(1925—1931年)[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莉娜;英國對廣州政府的政策演變與對華新政策的出臺[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邱燕;五卅運動與上海工部局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333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73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