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二人轉史論
發(fā)布時間:2017-06-13 05:04
本文關鍵詞:當代二人轉史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東北二人轉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廣為流傳,是一種有著三百多年歷史,悠遠的原始文化傳承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由于產(chǎn)生、發(fā)展都在民間,二人轉與東北農(nóng)民的興趣、愛好保持高度的一致;幾百年的浸染,讓二人轉成為東北農(nóng)民的曲牌藝術;原始基因使它骨子里透出中國農(nóng)民的集體無意識,是一種民間文化精神的代表。 東北解放之前,經(jīng)過二百多年的發(fā)展,二人轉從飽含原始文化精神的東北大秧歌中脫離出來,逐漸吸收戲曲、曲藝、民歌、雜耍等各種民間藝術精華發(fā)展成一門獨具魅力的東北農(nóng)民自己的民間敘事藝術形式。“功段”的出現(xiàn)標志這種藝術形式已經(jīng)進入了穩(wěn)定期。然而,隨著東北的解放,新政權的建立,文學藝術由于具有教育、宣傳作用被納入越來越嚴格的文化體制管理之中。二人轉因其在廣大農(nóng)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東北民間流傳的廣泛性和藝術接受的全民性而受到文化管理部門的極大關注。 在這種關注之中,二人轉被當作未成熟的戲曲來看待,在戲曲主管部門的操作下,進行人工催熟。既要迅速轉變成為戲曲,又要按照文藝主管部門秉承的文藝思想改進,這個改進方向與二人轉自身的民間興趣取向、民間文化精神發(fā)生了嚴重背離,二人轉迷失了方向。它就像一位思想落后的大隊書記,嘴上說的是自己都無法理解的政治語言,心里想的還是“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分裂和扭曲隨著政治形勢的日趨嚴峻變得更加嚴重,導致文革后在新時期,政治高壓解除以后,“大隊書記”解除職務回到家,除了政治語言不會說家常話,不會再駕馭“兩畝地一頭!,只剩下“老婆孩子熱炕頭”。當下小劇場二人轉就是在這個情況下產(chǎn)生并迅速發(fā)展起來的。 長期以來,二人轉理論界的研究一直在主管部門的文藝思想指導下進行,對當代二人轉的改變缺乏客觀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總結,二人轉研究徘徊不前。學院派批評介入后,原型批評、文化人類學等手段被運用于二人轉研究,情況得以改觀,二人轉研究開始脫離經(jīng)驗敘述,走上學術研究的軌道。本論文就是在這個領域,繼承前輩理論成果,將二人轉原型研究梳理出來的二人轉發(fā)展譜系,總結出來的二人轉民間文化精神,與五四時期分離出來的沈雁冰文學思想主導的當代主流文藝思想,用文學人類學的大小傳統(tǒng)比較的方式,放在當代二人轉的歷史進程中進行考察分析,從而對各個歷史時期二人轉的改變給出歷史定位。經(jīng)過這樣的梳理,當代二人轉歷史得以相對清晰的展現(xiàn),當代二人轉改變的步驟被明確,當下二人轉演出市場中呈現(xiàn)出來的紛亂現(xiàn)象有了頭緒,為找出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提供正確定位和評價的理論依據(jù)。 本論文實際上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當代二人轉簡史,另一部分為當代二人轉六個歷史時期問題論。 為了不破壞對當代二人轉史的梳理,給讀者呈現(xiàn)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脈絡。當代二人轉簡史把1945年共產(chǎn)黨根據(jù)地在東北出現(xiàn),到2010年這65年的當代歷史,劃分成五個歷史階段: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戲改時期、現(xiàn)代戲時期、文革時期和文革后時期。在進入當代部分之前,對解放前的傳統(tǒng)二人轉的特征和作用進行介紹也自成一章。在這些章節(jié)中的歷史敘述部分,,采取三段敘述的體例,首先是本時期二人轉情況概述,第二部分為本時期二人轉取得的進步,第三部分為本時期二人轉的不足與局限。 各階段二人轉的專題論述放在每章的首尾。在開頭部分提出本章將要涉及的理論問題,并加以介紹。各章小結部分對本章講述的二人轉歷史事件和本章開頭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性論述。 在這個體例框架下本論文的問題分布大致如下: 第2章講述解放前傳統(tǒng)二人轉特點和功能。通過引入文化人類學,精神分析文學批評和馬斯洛的“需求”觀,結合傳統(tǒng)二人轉的民間文化精神立場,重點討論它的心理治療的功能,對傳統(tǒng)二人轉的興趣取向,藝術規(guī)律和表現(xiàn)形態(tài)進行整體論述。 第3章介紹解放戰(zhàn)爭時期傳統(tǒng)二人轉的繼承和復興。通過文學人類學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的相互影響,引出二人轉的民間文化精神與文藝工作隊的精英文化立場的沖突。著重介紹中國的文化大傳統(tǒng)并論證本時期是大傳統(tǒng)占優(yōu)勢時期。 第4章通過對戲曲“改人、改制、改戲”歷史過程的整理,“三改”的領導者文藝思想的來源分析,論述了“三改”的理念來源和改革方向。并對三改給二人轉造成的影響、優(yōu)缺點等進行評價和論述。并將這一時期定性為小傳統(tǒng)的精英文化主導時期。 第5章是戲改完成到文化大革命之前,這個歷史時期是精英文化全面占領二人轉的現(xiàn)代戲時期。本時期的論述主要集中在文藝大躍進與五四時期戲劇理論的沖突分析。在小傳統(tǒng)范圍內論證兩種精英文化的區(qū)別和博弈。通過這個比較,理順出文藝思想左傾越來越嚴重,已經(jīng)開始露出極端化的苗頭。 第6章對文革時期明暗兩條二人轉發(fā)展道路的講述,探討了民間文化精神不死的特性。剖析精英文化主導二人轉以后,他們在文革時期受到的迫害實質是“一百步對五十步的迫害”。兩者同為左傾文藝思想,只是程度不同。暗線的二人轉是民間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文革后娛樂二人轉興起的基礎,并分析了本時期暗線二人轉存在的必然性和本質缺陷。 第7章講述了二人轉從新時期到改革開放以后的兩次高潮,前一次是精英二人轉的大振興,后一次是民間二人轉的全面占領。結合五四時期創(chuàng)造新戲劇的理念,闡述了新時期文藝指導思想繼續(xù)背離五四精神,試圖恢復精英為群眾代言的陳舊觀念,導致民間文化的報復性反彈。通過與本時期演出市場現(xiàn)象的比照,提出尊重民間文化精神,小傳統(tǒng)應向大傳統(tǒng)學習的觀點。 第8章作為本論文的總體歸納性敘述,分別詳細講述了大傳統(tǒng)民間文化精神和小傳統(tǒng)精英文化各自的來源和利弊,再結合當代二人轉的歷史教訓,認為兩種傳統(tǒng)的結合和借鑒,應該建立在民間文化精神這個大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尊重民間選擇,尊重群眾創(chuàng)造。精英文化可以借鑒、評價,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二人轉,引導大眾娛樂方向,但是不要試圖改造和壓制民間文化精神。以此作為對當下二人轉發(fā)展方向的建議。 本論文的出發(fā)點在于厘清當代二人轉的歷史脈絡,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略有側重。對當代二人轉的理論闡述可能還有提高的空間。由于筆者水平有限,又顧及保證歷史敘述的完整性,因此體例上或許仍存在不足。但是不論選題還是理論分析的努力,對于當代二人轉研究都不失為一次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當代二人轉史論 民間文化精神 精英文化 大傳統(tǒng) 小傳統(tǒng) 抒情性敘事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825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1章 緒論16-23
- 1.1 選題依據(jù)16-17
- 1.2 研究現(xiàn)狀17-21
- 1.3 研究突破21-23
- 第2章 治療的藝術——傳統(tǒng)二人轉23-42
- 2.1 為需求而生25-28
- 2.1.1 乞丐求生般的“雜藝”26-27
- 2.1.2 黑土地的“滋養(yǎng)”27
- 2.1.3 演員和觀眾的“共同需求”27-28
- 2.2 為需求而長28-32
- 2.2.1 變化靈活的“結構”28-30
- 2.2.2 功能獨特的“說口”和“跳進跳出”30-31
- 2.2.3 撩人心魄的“浪”31
- 2.2.4 人性化的“觀演互動”31-32
- 2.3 為需求而改32-36
- 2.3.1 二人轉是獨立的藝術33-34
- 2.3.2 二人轉是“活”的藝術34-36
- 2.4 本章小結36-42
- 2.4.1 情感宣泄的生活需求36-39
- 2.4.2 豐富生活知識的需求39-40
- 2.4.3 迎合需求是為了治療40-42
- 第3章 大傳統(tǒng)的復興——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二人轉42-61
- 3.1 恢復與新生43-49
- 3.1.1 飽受迫害,幾近絕境的二人轉43-45
- 3.1.2 獲得新生,重新唱響黑土地45-48
- 3.1.3 向民間學習48-49
- 3.2 二人轉的復興與發(fā)展49-56
- 3.2.1 藝人社會地位的提高49-51
- 3.2.2 二人轉的藝術進步51-56
- 3.3 局限與不足56-58
- 3.3.1 葷段、粉詞的困擾57-58
- 3.3.2 二人轉開始脫離細節(jié)58
- 3.4 本章小結58-61
- 第4章 精英文化的介入——建國初期的二人轉61-86
- 4.1 政府主導下的改革62-69
- 4.1.1 邊演邊改,逐步納入體制管理的二人轉63-65
- 4.1.2 改人、改戲、改制65-69
- 4.2 內外全新的二人轉69-78
- 4.2.1 社會主義新藝人69-71
- 4.2.2 獲得自由,享受權利71-73
- 4.2.3 全新的二人轉73-78
- 4.3 局限與不足78-81
- 4.3.1 改制帶來的影響79-80
- 4.3.2 戲改的不足80-81
- 4.4 本章小結81-86
- 4.4.1 告別傳統(tǒng)82-83
- 4.4.2 消失了的傳統(tǒng)83-86
- 第5章 精英的舞蹈——大躍進時期的二人轉86-107
- 5.1 以現(xiàn)代劇目為綱88-92
- 5.1.1 政策的博弈88-90
- 5.1.2 二人轉基礎上產(chǎn)生的新劇種90-92
- 5.2 在暴風雨中成長92-100
- 5.2.1 傳統(tǒng)戲搶救的大豐收92-95
- 5.2.2 精英創(chuàng)作漸入佳境95-99
- 5.2.3 二人轉學術研究成果99-100
- 5.3 局限與不足100-103
- 5.3.1 傳統(tǒng)戲被歷史題材取代101-102
- 5.3.2 新劇種對二人轉造成的影響102-103
- 5.4 本章小結103-107
- 第6章 禁不絕的民間文化精神——文革時期的二人轉107-125
- 6.1 禁絕與反抗109-115
- 6.1.1 凄風苦雨的小傳統(tǒng)二人轉109-112
- 6.1.2 掙扎與反抗112-115
- 6.2 令人心痛的成績115-119
- 6.2.1 重回鄉(xiāng)土115-117
- 6.2.2 涌動的暗線117-119
- 6.3 局限與不足119-122
- 6.3.1 勞動改造式的演出119-120
- 6.3.2 人才的喪失120-121
- 6.3.3 地下二人轉的不足121-122
- 6.4 本章小結122-125
- 第7章 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接力——新時代的二人轉125-148
- 7.1 恢復與發(fā)展128-134
- 7.1.1 調整的三年128-130
- 7.1.2 進入全盛期130-132
- 7.1.3 二人轉的分化與轉型132-134
- 7.2 精英二人轉的新進步134-140
- 7.2.1 傳統(tǒng)曲目的整理和改編135-136
- 7.2.2 現(xiàn)代戲的創(chuàng)作136-139
- 7.2.3 理論建樹139-140
- 7.3 局限與不足140-144
- 7.3.1 忽視自由選擇的結果140-142
- 7.3.2 忽視趣味性的結果142-143
- 7.3.3 繼續(xù)忽略民間藝人143-144
- 7.4 本章小結144-148
- 7.4.1 藝術性的丟失144-145
- 7.4.2 對精英二人轉的假想145-148
- 第8章 總論148-156
- 8.1 民間文化精神的實質148-150
- 8.2 當代精英文化的實質150-153
- 8.3 歷史教訓153-154
- 8.4 新矛盾的產(chǎn)生154-156
- 參考文獻156-171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1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敬文;;“捧土抓地”不變向——二人轉由“滾地包”到都市時尚娛樂的華麗轉身[J];戲劇文學;2012年05期
本文關鍵詞:當代二人轉史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57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44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