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回顧與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23:09

  本文關鍵詞: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回顧與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研究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論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回顧形象思維這個議題在中國的發(fā)展過程,第二部分探析形象思維在中、西方傳統(tǒng)文藝理論中的具體表現(xiàn)。前三章構成論文的第一部分。第一章追溯了1949年之前形象思維這一概念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這個概念是隨著蘇俄文論在中國的傳播而同時引進的,在引進概念的同時,部分中國學者也對這個概念進行了初步探索。第二章回顧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形象思維大討論。這次討論發(fā)生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和當時的美學大討論構成了這次討論的大背景和小背景。在討論中涌現(xiàn)出支持形象思維和否定形象思維的兩派主張,雖然前者是主流,但受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這次討論以否定形象思維而結束。第三章回顧了新中國的第二次形象思維大討論。這次討論發(fā)生在文革結束之后到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構成了這次討論的背景。在這次討論中,形象思維重新獲得肯定。隨著討論的深入,學者們認識到僅僅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來理解形象思維有很大的缺陷,因而出現(xiàn)了以實踐的觀點理解形象思維、以文藝心理學的觀點理解形象思維等新主張。這兩次形象思維討論對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隨著西方各種新理論的傳入,學術界興趣轉移,到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第二次形象思維討論結束后,形象思維這個議題逐漸淡出了文藝理論界,它雖然不再是熱點,但由它所引出的問題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得到了研究。本文第四章是一個過渡。在這一章,我們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和思維科學的角度,論證了形象思維是存在的。形象思維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對形象性的信息進行加工的思維過程。雖然受科學水平限制,我們目前對形象思維的性質(zhì)及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膚淺,但形象思維本身及其規(guī)律卻不容否定。本章一方面回應了此前形象思維討論中困擾了學者們多時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否存在形象思維,另一方面也奠定了下文研究形象思維在中、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的表現(xiàn)這一具體問題的基礎。第五章和第六章構成了論文的第二部分,它們分別探討了形象思維在中、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的表現(xiàn)。在此,我們以形象思維的視角來分析傳統(tǒng)文論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力圖形成一種系統(tǒng)性的認識。我們把形象思維在文學理論中的表現(xiàn)分解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探討了它的哲學基礎、運思方式、表現(xiàn)形式和闡釋視域。以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關照中、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的若干問題,我們提出并論證了在中國古典詩學中,形象思維是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象思維”為基礎,象思維的最大特色是“非主體性”的,即是主客不分的,也可以說是“天人合一”。在這種思維方式主導之下的形象思維,其運思方式是古典詩學中說的“比”與“興”,它表現(xiàn)為象在小宇宙與大宇宙之間的流動與轉化。形象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則是“意象”。意象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維觀念,也只有用天人合一的“境界”范疇來闡釋這種文學藝術,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美學意蘊。相應的,形象思維在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表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形成的理論問題也不同于中國古典詩學中的問題。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形象思維所討論的問題,都是奠基在主客二分的哲學傳統(tǒng)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文學理論以創(chuàng)作主體(詩人)為重的原則,形象思維問題則以對“想象力”的探討表現(xiàn)出來,想象就是它的運思方式;形象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則是意象;而在對文學意象的闡發(fā)上,西方文學理論傳統(tǒng)中形成了一個由隱喻-象征-神話三者共同構成闡發(fā)視域。最后的結論部分是對本文觀點的扼要概述。
【關鍵詞】:形象思維 中國詩學 西方文論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0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6
  • 第1章 1949年之前國內(nèi)對形象思維的研究16-34
  • 1.1 對俄蘇理論家論形象思維的譯介16-24
  • 1.2 中國學者對形象思維的認識24-34
  • 第2章 第一次形象思維大討論34-58
  • 2.1 討論的背景34-38
  • 2.2 蘇聯(lián)關于形象思維討論的影響38-42
  • 2.3 第一次討論中出現(xiàn)的主要觀點42-58
  • 第3章 第二次形象思維大討論58-74
  • 3.1 第二次形象思維討論的背景及概況58-61
  • 3.2 對第一次爭論的延續(xù):認識論的觀點61-65
  • 3.3 朱光潛:實踐美學的觀點65-69
  • 3.4 李澤厚:文藝心理學的觀點69-74
  • 第4章 形象思維的認知學基礎74-90
  • 4.1 從腦科學的角度說明形象思維之存在74-77
  • 4.2 認知科學對形象思維特征的描述77-79
  • 4.3 國內(nèi)思維科學界對形象思維的研究79-90
  • 第5章 中國古典詩學中的形象思維90-120
  • 5.1 形象思維的哲學基礎:“象思維”90-95
  • 5.2 形象思維的運思方式:比興95-103
  • 5.3 形象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意象103-112
  • 5.4 形象思維的闡發(fā)視域:境界112-120
  • 第6章 西方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的形象思維120-162
  • 6.1 形象思維的哲學基礎:主客二分120-128
  • 6.2 形象思維的運思方式:想象——兼談別林斯基“寓于形象的思維”的含義128-144
  • 6.3 形象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意象144-152
  • 6.4 形象思維的闡發(fā)視域:隱喻-象征-神話152-162
  • 結論162-164
  • 參考文獻164-172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72-174
  • 后記1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建次;王乃清;;20世紀以來日本學者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特征[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蘇桂寧;中國古典詩學的性情闡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薛敏;和諧——中國古典詩學的審美理想[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王潔群;試論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感”[J];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01期

5 胡建次;中國古典詩學批評中的李賀論[J];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6 胡建次;;中國古典詩學體派批評的發(fā)展及其特征[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高華平;;論中國古典詩學的人學取向[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8 卞良君;;中國古典詩學“合觀”的方法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學術論壇;2006年11期

9 曾瑩;楊向榮;;論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新奇”觀念[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楊景龍;;新詩名家與中國古典詩學[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燕;;靜止的花瓶:艾略特與中國古典詩學[A];東方叢刊(2003年第3輯 總第四十五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杰;中國古典詩學的抒情理論[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朱迪光;論中國古典詩學“仁”的精神[N];文藝報;2004年

3 朱爽;移動的學校帶來不一樣的學習天空[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付剛;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回顧與探析[D];吉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艷芳;中國古典詩學的人類學向度[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2 馮明溪;從中國古典詩學角度質(zhì)疑艾略特非個性化理論[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劉漢良;中國古典詩學“淡”范疇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4 漆瓊娟;“味”與中國古典詩學審美鑒賞活動[D];山東大學;2010年

5 陳蓮;中國古典詩學中“意象”的現(xiàn)代文化闡釋[D];新疆大學;2010年

6 張建斌;空白:文字之外的詩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回顧與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51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251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d14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