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方言語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03:44
本文除去緒論和結(jié)語共分上中下三編十二章。緒論共分三小節(jié),第一節(jié)為沈陽概況,第二節(jié)為東北方言研究綜述及沈陽方言研究綜述,第三節(jié)為本文研究目的、語料來源和體例說明。上編為沈陽方言詞類研究。從名詞、動詞、副詞、介詞和連詞四個方面進行描寫。第一章名詞,描寫沈陽方言名詞的構(gòu)詞法重疊、兒化和附加,以及對沈陽方言名詞的特殊小類時間詞和方位詞進行描寫,其中主要論述方位詞“里”的再附綴化過程。第二章動詞,描寫動詞的重疊,泛義動詞“整”,以及動詞“屬于”—從包含動詞發(fā)展為一個話語標(biāo)記。第三章副詞,描寫沈陽方言中頻度副詞、范圍副詞、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第四章介詞與連詞,描寫沈陽方言介詞系統(tǒng)和連詞中的并列連詞、選擇連詞、因果連詞、假設(shè)連詞、條件連詞以及轉(zhuǎn)折連詞。中編為沈陽方言范疇分析。從指示范疇、情態(tài)范疇和程度范疇三個范疇進行論述。第五章指示范疇,描寫人稱指示和行為回指。第六章情態(tài)范疇,從情態(tài)詞、和情態(tài)構(gòu)式兩個個方面描寫了沈陽方言情態(tài)系統(tǒng),情態(tài)詞包括“愿意、得意、喜歡、愿意、指定、稀的、興、待、敢是”9個情態(tài)詞,情態(tài)構(gòu)式包括“VC了、V得了、X得過兒了”3個情態(tài)構(gòu)式。第七章程度范疇,從程度副詞,程度補語以及擬...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203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沈陽概況
1.1 地理人口
1.2 沈陽城的建城史
1.3 移民史
1.4 沈陽方言的音系
二、研究綜述
2.1 東北方言研究綜述
2.2 沈陽方言研究綜述
三、研究計劃及相關(guān)說明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語料來源
3.4 體例說明
上編 詞類研究
第一章 名詞
一、名詞的構(gòu)詞法
1.1 重疊
1.2 兒化
1.3 附加
二、特殊名詞
2.1 時間詞
2.2 方位詞
第二章 動詞
一、動詞重疊
1.1 VV1
1.2 VV2
1.3 VV+語氣詞
1.4 VV+的
1.5 VP不 VP的
1.6 V巴 V巴
二、泛義動詞“整”的分析
2.1 “整”的語義
2.2 “整”突顯賓語、補語
三、動詞“屬于”-從動詞到話語標(biāo)記
3.1 沈陽方言“屬于”的意義
3.2 “屬于”語義發(fā)展的句法環(huán)境
第三章 副詞
一、頻率副詞
1.1 盯價兒
1.2 緊著
1.3 直個勁兒/一個勁兒
1.4 回回
1.5 不離兒
二、時間副詞
2.1 成天價/整天價/黑天白天價
2.2 就手兒
三、范圍副詞
3.1 一抹兒
3.2 整個楞兒
四、語氣副詞
4.1 坐地根兒
4.2 到了
4.3 虧了(的)
第四章 介詞和連詞
一、介詞
1.1 時間處所
1.2 施事受事
1.3 比較關(guān)涉
1.4 工具方式
1.5 原因目的
二、連詞
2.1 并列連詞
2.2 順承連詞
2.3 選擇連詞
2.4 因果連詞
2.5 假設(shè)連詞
2.6 條件連詞
2.7 轉(zhuǎn)折連詞
中編 范疇分析
第五章 指示范疇
一、人稱指示
1.1 三身代詞
1.2 反身代詞
1.3 旁指代詞
1.4 統(tǒng)稱代詞
1.5 非實指不定代詞
1.6 人稱代詞的數(shù)
二、行為回指
2.1 代動詞“的”的性質(zhì)
2.2 代動詞“的”的用法
第六章 情態(tài)范疇
一、情態(tài)詞
1.1 愿意
1.2 喜歡
1.3 稀的
1.4 得意
1.5 興
1.6 興是、興許
1.7 待
1.8 指定
1.9 敢是
二、情態(tài)構(gòu)式
2.1 (能)VC了
2.2 V得了
2.3 X得過兒了
第七章 程度范疇
一、程度副詞
1.1 老
1.2 賊
1.3 精、黢、惡、瓦
二、程度補語
2.1 去了
2.2 完了
2.3 屁了
2.4 老了
2.5 夠嗆
三、擬聲詞的程度性質(zhì)
3.1 嗷嗷
3.2 嘎嘎
3.3 哇哇
3.4 嗚嗚
3.5 程度結(jié)構(gòu)“擬聲副詞+的”
下編 個案考察
第八章 沈陽方言時間詞“前兒”和“頭”的多功能性及其語法化過程
一、引言
二、“前兒”和“頭”的意義和用法
2.1 “前兒”的意義和用法
2.2 “頭”的意義和用法
2.3 “前兒”和“頭”的區(qū)別
三、“前兒”和“頭”的語法化機制
3.1 “前兒”的語法化過程
3.2 “頭”的語法化過程
四、“前”“頭”的語法化途徑
4.1 由空間到時間
4.2 由具體到抽象
4.3 由時間到假設(shè)
五、結(jié)語
第九章 沈陽方言“咱們”的排除性指稱模式——兼談可辨識指標(biāo)在人稱范疇上的體現(xiàn)
一、引言
二、“咱們”的人稱包括性
2.1 “咱們”[1+2]型人稱指稱模式
2.2 “咱們”[1+2→1/2]——人稱偏轉(zhuǎn)及其與同盟性的互動
2.3 “咱們”[1+3]型人稱指稱模式
三、可辨識限制條件與“咱們-我們”對立格局
3.1 “咱們—我們”對立格局
3.2 可辨識限制條件在人稱代詞中的表現(xiàn)
四、早期材料反映的“咱們”的人稱包括性
4.1 《新編五代史平話》
4.2 《老乞大》
4.3 《中華正音(騎著一匹)》
4.4 《你呢貴姓》
4.5 《華音啟蒙》
4.6 縣志材料
五、從區(qū)域共性看“咱們”的排除性指稱模式
六、結(jié)語
第十章 沈陽方言中的介詞懸空現(xiàn)象及其制約條件
一、引言
二、沈陽方言中介詞懸空的表現(xiàn)
2.1 介詞懸空的三種原因
2.2 沈陽方言的介詞懸空
2.3 介詞懸空蘊含共性
三、介詞懸空的制約因素
3.1 句法制約
3.2 語義制約
3.3 語用制約
四、結(jié)語
第十一章 沈陽方言“NP倆”的主觀性用法及其演化歷程
一、引言
二、“倆”的意義與分布
2.1 “倆”意義
2.2 “倆”的句法分布
2.3 “倆”的語境選擇
三、“倆”的演化過程
3.1 相鄰句位
3.2 重新分析
3.3 類推擴展
四、“倆”的類型學(xué)意義
五、結(jié)語
第十二章 沈陽方言“能”的性質(zhì)和用法的多樣性
一、引言
二、沈陽方言“能”性質(zhì)的多樣性
2.1 動詞
2.2 情態(tài)動詞
三、沈陽方言“能”用法的多樣性
3.1 “能”對其后成分X的選擇
3.2 “能”與體標(biāo)記的互動情況
四、“能”的來源與發(fā)展途徑
五、結(jié)語
結(jié)語和余論
一、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二、研究不足和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2988301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203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沈陽概況
1.1 地理人口
1.2 沈陽城的建城史
1.3 移民史
1.4 沈陽方言的音系
二、研究綜述
2.1 東北方言研究綜述
2.2 沈陽方言研究綜述
三、研究計劃及相關(guān)說明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語料來源
3.4 體例說明
上編 詞類研究
第一章 名詞
一、名詞的構(gòu)詞法
1.1 重疊
1.2 兒化
1.3 附加
二、特殊名詞
2.1 時間詞
2.2 方位詞
第二章 動詞
一、動詞重疊
1.1 VV1
1.2 VV2
1.3 VV+語氣詞
1.4 VV+的
1.5 VP不 VP的
1.6 V巴 V巴
二、泛義動詞“整”的分析
2.1 “整”的語義
2.2 “整”突顯賓語、補語
三、動詞“屬于”-從動詞到話語標(biāo)記
3.1 沈陽方言“屬于”的意義
3.2 “屬于”語義發(fā)展的句法環(huán)境
第三章 副詞
一、頻率副詞
1.1 盯價兒
1.2 緊著
1.3 直個勁兒/一個勁兒
1.4 回回
1.5 不離兒
二、時間副詞
2.1 成天價/整天價/黑天白天價
2.2 就手兒
三、范圍副詞
3.1 一抹兒
3.2 整個楞兒
四、語氣副詞
4.1 坐地根兒
4.2 到了
4.3 虧了(的)
第四章 介詞和連詞
一、介詞
1.1 時間處所
1.2 施事受事
1.3 比較關(guān)涉
1.4 工具方式
1.5 原因目的
二、連詞
2.1 并列連詞
2.2 順承連詞
2.3 選擇連詞
2.4 因果連詞
2.5 假設(shè)連詞
2.6 條件連詞
2.7 轉(zhuǎn)折連詞
中編 范疇分析
第五章 指示范疇
一、人稱指示
1.1 三身代詞
1.2 反身代詞
1.3 旁指代詞
1.4 統(tǒng)稱代詞
1.5 非實指不定代詞
1.6 人稱代詞的數(shù)
二、行為回指
2.1 代動詞“的”的性質(zhì)
2.2 代動詞“的”的用法
第六章 情態(tài)范疇
一、情態(tài)詞
1.1 愿意
1.2 喜歡
1.3 稀的
1.4 得意
1.5 興
1.6 興是、興許
1.7 待
1.8 指定
1.9 敢是
二、情態(tài)構(gòu)式
2.1 (能)VC了
2.2 V得了
2.3 X得過兒了
第七章 程度范疇
一、程度副詞
1.1 老
1.2 賊
1.3 精、黢、惡、瓦
二、程度補語
2.1 去了
2.2 完了
2.3 屁了
2.4 老了
2.5 夠嗆
三、擬聲詞的程度性質(zhì)
3.1 嗷嗷
3.2 嘎嘎
3.3 哇哇
3.4 嗚嗚
3.5 程度結(jié)構(gòu)“擬聲副詞+的”
下編 個案考察
第八章 沈陽方言時間詞“前兒”和“頭”的多功能性及其語法化過程
一、引言
二、“前兒”和“頭”的意義和用法
2.1 “前兒”的意義和用法
2.2 “頭”的意義和用法
2.3 “前兒”和“頭”的區(qū)別
三、“前兒”和“頭”的語法化機制
3.1 “前兒”的語法化過程
3.2 “頭”的語法化過程
四、“前”“頭”的語法化途徑
4.1 由空間到時間
4.2 由具體到抽象
4.3 由時間到假設(shè)
五、結(jié)語
第九章 沈陽方言“咱們”的排除性指稱模式——兼談可辨識指標(biāo)在人稱范疇上的體現(xiàn)
一、引言
二、“咱們”的人稱包括性
2.1 “咱們”[1+2]型人稱指稱模式
2.2 “咱們”[1+2→1/2]——人稱偏轉(zhuǎn)及其與同盟性的互動
2.3 “咱們”[1+3]型人稱指稱模式
三、可辨識限制條件與“咱們-我們”對立格局
3.1 “咱們—我們”對立格局
3.2 可辨識限制條件在人稱代詞中的表現(xiàn)
四、早期材料反映的“咱們”的人稱包括性
4.1 《新編五代史平話》
4.2 《老乞大》
4.3 《中華正音(騎著一匹)》
4.4 《你呢貴姓》
4.5 《華音啟蒙》
4.6 縣志材料
五、從區(qū)域共性看“咱們”的排除性指稱模式
六、結(jié)語
第十章 沈陽方言中的介詞懸空現(xiàn)象及其制約條件
一、引言
二、沈陽方言中介詞懸空的表現(xiàn)
2.1 介詞懸空的三種原因
2.2 沈陽方言的介詞懸空
2.3 介詞懸空蘊含共性
三、介詞懸空的制約因素
3.1 句法制約
3.2 語義制約
3.3 語用制約
四、結(jié)語
第十一章 沈陽方言“NP倆”的主觀性用法及其演化歷程
一、引言
二、“倆”的意義與分布
2.1 “倆”意義
2.2 “倆”的句法分布
2.3 “倆”的語境選擇
三、“倆”的演化過程
3.1 相鄰句位
3.2 重新分析
3.3 類推擴展
四、“倆”的類型學(xué)意義
五、結(jié)語
第十二章 沈陽方言“能”的性質(zhì)和用法的多樣性
一、引言
二、沈陽方言“能”性質(zhì)的多樣性
2.1 動詞
2.2 情態(tài)動詞
三、沈陽方言“能”用法的多樣性
3.1 “能”對其后成分X的選擇
3.2 “能”與體標(biāo)記的互動情況
四、“能”的來源與發(fā)展途徑
五、結(jié)語
結(jié)語和余論
一、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二、研究不足和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2988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988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