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說與明清相關題材戲曲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4 19:14
本文關鍵詞:唐代小說與明清相關題材戲曲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唐代小說為明清戲曲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唐代小說的嬗變途徑之一,就是經由明清戲曲家的創(chuàng)作而以新的藝術形式呈現(xiàn)同一題材。本文運用宏觀與微觀研究結合,文體、文獻、文化研究結合及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唐代小說與明清相關題材戲曲進行比較研究,管窺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思想文化內涵與藝術風貌,力求打通文體界限,探求相同題材在不同時代、不同文體中的嬗變軌跡。通過探討相同題材在唐代與明清兩代所反映的思想與文化內涵的差異,管窺時代文化對作家文化心態(tài)的巨大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其作品中的諸種形態(tài)。這是由文化看文學與由文學看文化的雙向互動過程,通過本文的比較研究,將會加深對唐代、明清不同時代文化與文學創(chuàng)作關系的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前四章側重于唐代神怪、婚戀與豪俠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比較研究,深入文本內部剖析,以個案研究為主體。后三章側重于整體比較唐代小說與明清相關題材戲曲的異同,進行創(chuàng)作藝術、思想文化內涵及文化背景的比較研究。第一章:論唐代神怪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再創(chuàng)作。唐代神怪題材小說對明清神仙道化劇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明清戲曲直接取材于唐代小說,或是取材于受唐代小說影響的道教仙傳、宋元話本、白話長篇小說。度化升仙的神道化特征強化同時,借光怪陸離的故事勸懲教化世人,或是寄托身世之感,體會世態(tài)炎涼的人情冷暖,抒發(fā)濟世救民的抱負是明清神仙道化劇呈現(xiàn)的新特點。第二章:論唐代婚戀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改編。唐代現(xiàn)實婚戀題材小說多為悲劇,在明清戲曲中則得到多種詮釋,呈現(xiàn)善惡兩極分化的趨向。既有倫理化傾向,又有“以情反理”的愛情頌歌。非現(xiàn)實婚戀題材小說中人神婚戀、人龍婚戀、人與動物婚戀等在明清戲曲中得以繼續(xù),F(xiàn)實世界中的婚戀觀以異化與變形的形式呈現(xiàn)。第三章:論唐代豪俠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演繹。唐代婚戀小說中促成良緣的豪俠在明清戲曲中具有了忠孝節(jié)義、仙道化、文人化特征。唐代豪俠小說在明清戲曲家的改編下俠義精神得以豐富發(fā)展,道德教化意味加強。同時豪俠題材與婚戀、神仙題材戲曲呈現(xiàn)合流的趨向。第四章:論唐代小說與湯顯祖的戲曲創(chuàng)作。湯顯祖戲曲作品在“至情論”的思想指導下對唐代小說進行改編。其戲曲通過改造唐代小說人物形象,轉換小說矛盾沖突等,使戲曲展示其才情,反映情與理的對立與沖突。其戲曲中既有釋、道宗教氣息,又有對于至真情感的禮贊。湯顯祖借助于夢幻敘事,在戲曲中增加了對于清明政治的訴求及對于官場污濁的否定。蘊含教化勸懲的意圖,同時又有自我胸臆的抒懷。第五章: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藝術的比較研究。在創(chuàng)作理論方面,唐代小說理論滯后于創(chuàng)作,而明清戲曲理論則蔚為大觀。在虛實關系的處理上,唐代小說自覺地運用藝術虛構,文體走向獨立;明清戲曲則繼承唐代小說虛實相濟的創(chuàng)作取向,現(xiàn)實與浪漫想象相結合。唐代小說述異尚奇,明清戲曲則“以奇事為傳”,但均向反映世態(tài)人情的創(chuàng)作轉變。唐代小說、明清戲曲的創(chuàng)作均體現(xiàn)出“補史之闕”的觀念。作為敘事藝術,唐代小說的敘事體與明清戲曲的代言體不同,但戲曲受小說的影響極深。明清戲曲對唐代小說的借鑒體現(xiàn)出直接汲取與間接影響并存的特征。唐代小說“呈現(xiàn)式”的敘事方式具備戲曲因素,對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在人物塑造方面,則呈現(xiàn)復雜的人物性格向雅正與理想化轉變,隨情節(jié)發(fā)展呈現(xiàn)的人物形象向出場定型化轉變,戲曲更重視人物情感的表達。第六章: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文化內涵比較研究。在婚戀觀方面,唐代小說中文人逞才放浪,明清戲曲則滿足情感訴求同時,表現(xiàn)人物癡情忠貞。唐代小說重視門第郡望,但突出男女相戀的天性;明清戲曲則更突出女性的貞潔觀念,強調女性對禮法規(guī)范的自覺認同。在俠義觀方面,唐代豪俠為秩序的否定者、救人危困的特異之士,在明清戲曲中則轉變?yōu)榫V常的維護者,鏟奸除惡的正義力量,并呈現(xiàn)出神道化加強的特征。在宗教觀方面,唐代小說經由明清戲曲改編,呈現(xiàn)出神仙度化模式化與勸懲教化功能的特征。第七章:原創(chuàng)與改編小說、戲曲作品文化背景考索。唐代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與明清兩代文化禁錮的加強形成了鮮明對比。唐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唐代政治的寬容與自信,儒釋道多元文化與士人入仕的多途。相同題材的明清戲曲則托往事而避近聞,維護綱常的程朱理學思想加強,增加科舉失意抒發(fā)胸臆的內容。在文化心態(tài)上,唐代文人充滿自信而個性張揚,而明清文人則趨于理性,雖然受晚明個性解放思潮影響,但總體上呈現(xiàn)對綱常維護與回歸的心態(tài)。
【關鍵詞】:唐代小說 明清戲曲 題材嬗變 文化意蘊 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2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緒論12-20
- 一、唐代小說與戲曲比較研究綜述12-16
- 二、研究對象與基本思路16-18
- 三、課題創(chuàng)新點與研究方法18-20
- 第一章 唐代神怪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再創(chuàng)作20-102
- 一、《十二真君傳》與明清許遜題材戲曲20-56
- (一)《十二真君傳》撰者胡慧超考證21-26
- (二)《十二真君傳·許真君》故事在道教典籍中的流變26-37
- (三)程qP與程樹榴《愛竹軒詩序》案37-42
- (四)對程qP生平的補證42-43
- (五)《十二真君傳·許真君》與《龍沙劍傳奇》43-50
- (六)《十二真君傳·許真君》與《拔宅飛升》雜劇50-56
- 二、“雪擁藍關”故事在明清戲曲中的重構56-78
- (一)唐五代小說中的故事本事57-62
- (二)明清戲曲對“雪擁藍關”故事的重演62-68
- (三)明清韓湘子題材小說、戲曲中的儒釋道價值取向68-77
- (四)明清韓湘子題材小說、戲曲對《西游記》情節(jié)的借鑒77-78
- 三、《杜子春》與《揚州夢》等明清戲曲78-92
- (一)唐代佛道修煉考驗故事的比較78-82
- (二)馮夢龍對《杜子春》的再創(chuàng)作82-85
- (三)寄寓身世之感的《揚州夢》傳奇85-92
- 四、《櫻桃青衣》與《櫻桃夢》比較研究92-97
- (一)神仙度化的情節(jié)模式93-94
- (二)夢中有夢的夢幻敘事94-95
- (三)增加了慨世抒懷的情感寄托95-96
- (四)多美共事一夫的婚戀描寫96-97
- 五、《裴諶》與《李丹記》比較研究97-102
- (一)故事模式與結構的改變98
- (二)創(chuàng)作主旨的改變98-99
- (三)引史入戲的自我寓言99-102
- 第二章 唐代婚戀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改編102-138
- 一、現(xiàn)實婚戀題材小說在戲曲中的改編102-124
- (一)“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在戲曲中的多種詮釋102-109
- (二)士妓婚戀題材小說在戲曲中善惡兩極的分化109-114
- (三)經歷磨難的堅貞愛情被涂抹了倫理道德的色彩114-117
- (四)情之至者能超越時空與生死117-120
- (五)明清唐明皇與楊貴妃婚戀題材戲曲120-124
- 二、非現(xiàn)實婚戀題材小說在戲曲中的改編124-138
- (一)人神婚戀題材124-131
- (二)人龍婚戀題材131-135
- (三)人與動物婚戀題材135-138
- 第三章 唐代豪俠題材小說與明清戲曲的演繹138-184
- 一、唐代小說中“義合良緣”的豪俠在明清戲曲中的重塑138-149
- (一)唐代婚戀題材小說中的豪俠139-141
- (二)明清戲曲中維護綱常的情俠141-145
- (三)唐代小說中“義合良緣”豪俠的新變145-149
- 二、《虬須客傳》與明清戲曲中的“風塵三俠”之比較149-167
- (一)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中的虬須客形象之比較150-158
- (二)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中的李靖形象之比較158-163
- (三)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中的紅拂形象之比較163-167
- 三、唐代小說中忠貞節(jié)義的豪俠在明清戲曲中的重塑167-184
- (一)生死不相負的俠義情與道德教化針砭世態(tài)人情167-177
- (二)抗顏直諫的節(jié)俠與忠奸對立斗爭177-184
- 第四章 唐代小說與湯顯祖戲曲作品比較論184-204
- 一、《霍小玉傳》與《紫釵記》比較185-191
- (一)明人對《霍小玉傳》的評價185-188
- (二)《紫簫記》對《霍小玉傳》的改編188-189
- (三)《紫釵記》對《霍小玉傳》的改編189-191
- 二、《南柯太守傳》與《南柯記》比較191-197
- (一)《南柯太守傳》“事皆摭實”的夢幻敘事192-195
- (二)《南柯記》“因情成夢”的夢幻敘事195-197
- 三、《枕中記》與《邯鄲記》比較197-204
- (一)《枕中記》對“人生之適”的體悟198-200
- (二)《邯鄲記》“破噩夢于仙禪”的解脫200-204
- 第五章 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藝術比較論204-230
- 一、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的比較204-217
- (一)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教化觀念比較205-209
- (二)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虛實論比較209-211
- (三)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尚奇”論比較211-213
- (四)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補史之闕”觀念比較213-216
- (五)明清戲曲批評論著對唐代小說的評價216-217
- 二、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藝術特色比較論217-230
- (一)唐代小說的敘事體與明清戲曲的代言體217-220
- (二)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的人物塑造220-225
- (三)明清戲曲對唐代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借鑒225-228
- (四)唐代小說敘事到明清戲曲藝術的挪移228-230
- 第六章 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文化內涵比較論230-252
- 一、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婚戀觀之比較230-239
- (一)婚戀觀與社會風尚231-232
- (二)門第郡望與郎才女貌232-234
- (三)女性貞潔觀的日趨強化234-236
- (四)婚戀矛盾與情理矛盾236-239
- 二、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俠義觀之比較239-247
- (一)秩序的否定者與綱常的維護者241-242
- (二)救人危難與鏟除奸佞242-244
- (三)俠義之行與俠義精神244-245
- (四)明清戲曲中唐代豪俠的神道化245-247
- 三、唐代小說與明清戲曲宗教觀之比較247-252
- (一)宗教敘事模式的格套化248-249
- (二)勸懲教化功能的強化249-252
- 第七章 原創(chuàng)與改編小說、戲曲作品文化背景考索252-275
- 一、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與文化專制禁錮的加強253-263
- (一)政治的寬容與專制集權加強253-255
- (二)思想的多元與宣揚理學教化255-258
- (三)入仕的多途與八股取士制度258-263
- 二、唐代文人與明清文人的文化心態(tài)263-275
- (一)文化政策開明與嚴苛下的文人心態(tài)264-269
- (二)情理的沖突與個性的高揚269-271
- (三)華夷觀念的淡漠與強化271-275
- 參考文獻275-280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280-282
- 致謝282
本文關鍵詞:唐代小說與明清相關題材戲曲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60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6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