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研究(1949年以前)
發(fā)布時間:2017-03-20 00:00
本文關(guān)鍵詞: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研究(1949年以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早期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程(1949年以前)是一段從無到有,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期間匯聚了無數(shù)電影人的汗水與智慧,是普通民眾、智識階層與官方意志共同耕耘的結(jié)果。在急劇變化的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之中,在動蕩的社會語境之中,早期中國電影不斷克服著自身的種種不足,與外界的干預(yù)和困擾,用藝術(shù)的血液來適應(yīng)著時代的變遷與民眾的需求,譜寫了一段嘗試、斗爭、探索的歷史。鑒于早期中國電影史在整個中國電影發(fā)展歷程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一直是當代電影史學者十分關(guān)注的研究對象之一,尤其是在“重寫電影史”呼聲日漸高漲的當下,早期中國電影史研究更是成為了爭論與研究的焦點。在這種境況之下,早期電影史學史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自然也就被突顯出來。 如果說歷史研究是人類反觀自身客觀歷史存在的過程,那么史學史研究即是建構(gòu)在人類歷史反思之上的雙重反思,而電影史學史則是電影史學者對于電影歷史的雙重反思。所謂的電影史學與電影史學史并不是一項單純記錄電影歷史與電影史學發(fā)展過程的機械勞動,它們是建構(gòu)在電影學與歷史學基礎(chǔ)上的交叉學科。鑒于電影藝術(shù)的綜合性與大眾性,其歷史研究必然是建構(gòu)在經(jīng)濟史、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學術(shù)史與各門類藝術(shù)史基礎(chǔ)之上的。因而,早期電影史學史研究的任務(wù)并不僅僅是記錄1949年之前的電影史研究者的研究過程與成果,而是在發(fā)掘、整理史料的基礎(chǔ)上探尋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史學意識的變遷與演進,并有志于通過這些研究來探索中國電影史學史研究的獨特方法。 本文共分七章,在研究的過程中,力圖為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建構(gòu)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框架,使其置身于完整的時間鏈條與交織的時代、社會網(wǎng)絡(luò)之中。緒論部分討論了選題依據(jù)、學科定位、研究價值與方法、研究成果等;第一章從歷史到史料再到史學的進化角度論述了促成中國電影史學誕生的各要素;第二章論述了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逐漸形成的電影文化與印刷文化的刺激下迸發(fā)出的電影史學研究的自覺意識,以及其在娛樂精神與商業(yè)意識引導(dǎo)下的探索成果;第三章主要論述了1927-1933年之間,電影史匯編集的特征與價值,以及其與滬外電影史編撰、外國電影史編撰共同組成的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發(fā)展歷程中的多元嘗試;第四章的論述重點在于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實施的一系列電影文化建設(shè)策略對于電影史研究的影響,以及在這些舉措之下從“匯編”走向“撰述”的電影史研究成果。第五章論述了抗戰(zhàn)時期的電影史研究因政治格局的變化而被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左右,進而呈現(xiàn)出了功利性、學術(shù)性等特征的分化。第六章論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電影史學在艱難的環(huán)境之下“異地”重生,在香港的學術(shù)性電影刊物中重新走上學術(shù)之路的過程與成就。第七章從歷史文獻、民族電影史學與電影史寫作三個角度出發(fā),探索了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的歷史地位與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早期中國電影史學 歷史研究 早期中國電影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909.2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錄8-12
- 緒論12-25
- 第一節(jié) 從史學史到電影史學史12-14
- 一 歷史·史學·史學史12-14
- 二 電影史學史的學科定位14
- 第二節(jié) 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的研究對象、意義與方法14-18
- 一 早期電影史學史的研究對象與范圍15
- 二 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的研究意義15-16
- 三 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的研究方法16-18
-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18-21
- 一 中外電影史學理論研究成果18-19
- 二 關(guān)于早期中國電影史學研究的探索19-20
- 三 歷史學與史學史理論的啟迪20-21
- 第四節(jié) 本文思路與早期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歷史脈絡(luò)21-25
- 第一章 中國電影史敘述的準備時期(1920年以前)25-40
- 第一節(jié) 中國電影史敘述的缺席25-27
- 第二節(jié) 從歷史到史料:作為歷史遺存的影像資料與作為歷史記錄的報刊消息27-33
- 一 電影史料的價值與分類28
- 二 作為歷史遺存的影片資料28-29
- 三 作為歷史記錄的報刊消息29-33
- 第三節(jié) 歷史敘述的嘗試:溯源意識的初現(xiàn)與電影史記述的初試33-40
- 一 電影史研究溯源意識的初現(xiàn):從《活動影戲濫觴中國與其發(fā)明之歷史》到《影戲話》34-35
- 二 中國電影史記述的初試:《中國最新活動影戲段落史》35-40
- 第二章 娛樂消費語境下的萌芽與初探(1921-1926)40-60
- 第一節(jié) 電影文化的初興與印刷文化的繁榮40-45
- 一 近代上海的都市魅影與娛樂消費的大眾化走向40-41
- 二 電影文化的初興41-43
- 三 印刷文化的繁榮與電影刊物的激增43-45
- 第二節(jié) 萌芽時期的中國電影史記錄與其載體間的附屬關(guān)系45-46
- 第三節(jié) “趨利避害”的商業(yè)美學與電影史研究的娛樂化傾向之“源”46-54
- 一 電影刊物的牟利取向與娛樂化傾向47
- 二“明星意識”的萌芽與明星傳略的大量突現(xiàn)47-52
- 三 特刊的發(fā)展與“公司史”的出現(xiàn)52-54
- 第四節(jié) 電影史研究中“溯源意識”的萌芽和電影史記述方法的多方初探54-60
- 一 關(guān)于電影史發(fā)展中藝術(shù)與技術(shù)的雙重“溯源”54-56
- 二 電影史寫作方法與形式的多方探索56-60
- 第三章 漸趨成熟的多元嘗試(1927-1933)60-82
- 第一節(jié) “匯編”意義下的早期中國電影史學研究60-75
- 一 早期中國電影史匯編的史學特征與意義61-62
- 二 早期中國電影史匯編的開山之作——《中華影業(yè)年鑒》62-69
- 三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響——《中國影戲大觀》69-75
- 第二節(jié) 《電影月報》與“滬外電影史”記述的探索75-78
- 第三節(jié) 外國電影史的編撰與翻譯78-82
- 第四章 從“匯編”走向“撰述”的史學探索(1934-1936)82-101
- 第一節(jié) 國民政府電影文化建設(shè)策略為中國電影史研究提供的新語境82-88
- 一 國民政府的電影管理實踐83-84
- 二《電影年鑒》與電影史研究的世界視野84-88
- 第二節(jié) 西學東漸背景下的中國史學變遷88-91
- 第三節(jié) 資產(chǎn)階級新史學對中國電影史編撰結(jié)構(gòu)的影響與指導(dǎo)91-93
- 第四節(jié)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中國電影史學觀念的形成93-101
- 一、早期中國電影史研究者理論素養(yǎng)的成型93-95
- 二、《中國電影發(fā)達史》與《現(xiàn)代中國電影史略》對于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吸收與運用95-101
- 第五章 意識形態(tài)割據(jù)下的電影史寫作(1937-1945)101-117
- 第一節(jié) 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電影生產(chǎn)格局與電影史研究的功利性語境101-102
- 第二節(jié) 大后方的電影文化建設(shè)與電影史研究的進一步探索102-107
- 一 政治與時代的合唱:在民族主義情懷中淡化的電影史研究102-104
- 二 大后方電影理論建設(shè)策略與電影史研究的規(guī)劃與實踐104-107
- 第三節(jié) 商業(yè)美學與娛樂性特征在“孤島”電影史研究中的回歸107-111
- 一 “孤島”電影刊物的生存哲學107-108
- 二 “明星小史”的春天108-110
- 三 逆流而上的余光110-111
- 第四節(jié) 敵偽政權(quán)的“服務(wù)性”電影史寫作111-117
- 一 汪偽政權(quán)的漢奸電影刊物與“大東亞共榮圈理論”112-113
- 二 電影史研究中“服務(wù)性”與“理論性”的并存:屈善照與《中國電影史》113-117
- 第六章 宏觀視閾下的史學探索(1945-1949)117-134
- 第一節(jié) 難以為繼的學術(shù)性電影研究117-123
- 一 “可讀性”電影刊物的走俏與“寥若晨星”的學術(shù)性電影刊物118-119
- 二 遠遷香港的《電影論壇》與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電影史研究之光119-123
- 第二節(jié) 研究視野的擴展與研究方法的進一步完善123-134
- 一 通史體例下的電影史學研究的進一步完善123-130
- 二 對早期中國電影發(fā)展歷程的整體審視130-134
- 第七章 早期電影史學在中國電影史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34-140
- 第一節(jié) 作為歷史文獻的早期中國電影史學135-136
- 第二節(jié) 作為中國電影史學民族化探索開端的早期電影史學136-137
- 第三節(jié) 早期電影史寫作對當下中國電影史寫作的啟示意義137-140
- 參考文獻140-147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等147-148
- 致謝148-1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亞平;“進步電影”:在歷史的邊際追索與超越 1945-1949年中國電影的透視[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2 李道新;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前景[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李道新;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陳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上海期刊[J];編輯學刊;1997年06期
5 托馬斯·艾爾薩埃瑟 ,李迅;電影史和視覺快感[J];當代電影;1988年03期
6 邊靜;鄭君里生平與年表[J];當代電影;2005年02期
7 酈蘇元;關(guān)于中國電影史寫作走向的思考[J];當代電影;2005年05期
8 蕭知緯,尹鴻,何美;好萊塢在中國:1897—1950年[J];當代電影;2005年06期
9 李道新;;中國電影:歷史撰述的開端[J];當代電影;2008年01期
10 章柏青;;電影批評:在反思中前行——中國電影批評30年的演進與嬗變[J];當代電影;2008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宮浩宇;1927-1937年南京政府電影政策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研究(1949年以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67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5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