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學說在中國的發(fā)展和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9-05-10 03:31
【摘要】:佛教說一切有部產生和發(fā)展于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6世紀之間以犍陀羅和迦濕彌羅為中心的古代印度西北部廣大地區(qū),這里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中國文化以及當地的西域文化都在這里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鑄就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理論高峰。最能把早期佛教的共同觀點概括起來,并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的,是說一切有部。也可以說,有部的哲學是整個早期佛教的理論總結,因而被認為是"小乘"的真正理論代表,其影響于此后的佛教哲學,極為深遠。說一切有部對于中國佛教哲學及中國文化曾產生了重要影響,說一切有部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其傳入中國后所形成的"禪數學"和"毗曇學",成為晉宋之際中國佛教佛性論的理論依據,對中國佛教佛性、心性思想的萌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東漢末年,安世高來華翻譯佛教說一切有部經典,傳播說一切有部教義。他所翻譯的說一切有部禪數學經典在佛教初傳之時影響甚廣,他對佛教名相概念的譯介、對佛教世界觀的介紹以及對安般禪法的推廣都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佛教。從安士高第一次系統(tǒng)性翻譯小乘說一切有部經論開始,佛教義學以經典為載體開始傳入中國。又由于說一切有部對禪學的深入研究,說一切有部傳入中國之初就被中國人形象地稱為禪數學。從安世高到鳩摩羅什,許多譯師都對說一切有部的禪學著作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介紹。有的直接翻譯了說一切有部的禪學經典,有的則對不同禪師的禪法進行了編譯,形成了最早的漢文禪學典籍,他們對中國早期的禪學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說一切有部禪數學作為第一種系統(tǒng)性傳入中國的佛教典籍,在修(禪定)和學(佛學)兩個方面對中國佛教產生影響,中國佛教的面貌由此而煥然一新。后來的中國佛教,不論是對禪的定義,對修禪的次第等都基本沒有變化,有很多方法都直接沿襲了禪數學的方法。而在義學方面,禪數學的影響更既深且遠。中國佛教學者針對佛性問題的禪數學、毗曇學闡發(fā),成為中國佛性思想的萌芽,為涅i醚У牧饜刑峁┝慫枷胱急,
本文編號:2473309
本文編號:24733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247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