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從復合句_《延邊大學》2014年博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韓漢主從復句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延邊大學》 2014年
韓漢主從復句對比研究
黃丙剛
【摘要】:本文以漢族人學習韓國語的角度,在共時性研究方法下,從韓漢語本體論角度對韓漢語主從復句的分類以及各個類型的特點進行了綜合性的考察和歸納;并且運用對比語言學、語用學、統(tǒng)計學的研究方法,著實對韓國語和漢語的因果關系、條件關系、讓步關系等三種主從復句相互間的對應現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察、分析和對比。 通過實際翻譯語料對比分析可得知,韓國語的“(?)”因果關系復句在漢語中大多用“因為-一所以-一”因果復句來表現,相反,漢語的“因為一一所以一”因果復句用韓國語來表現時,使用慣用型“(?)”因果復句形式和“(?)”等單句形式,遠遠大于使用由連接語尾“(?)”構成的復句形式。另外,和漢語“既然一就一”因果復句對應的前四位是“(?)(30.8%)”、“(?)(25.6%)”、“(?))(7.7%)”、,“(?)(5.1%)”;“以致”因果復句在原文中共出現11次,譯文中除了省略4次,和“(?)”因果復句對應的只有2次,其他和“(?)”等形式對應。 韓國語的“(?)”條件復句都可用漢語的條件復句和假設復句來表現,“(?)”條件復句可用漢語的條件復句和讓步復句來表現,但實際翻譯語料中,“(?),”條件復句和漢語假設復句的對應頻率卻高于和條件復句或其他關系復句的對應頻率,“(?)”條件復句和“只有一一才一一”必要條件復句的對應頻率高于和無條件復句、讓步關系復句的對應頻率。反之,漢語的充分條件復句和韓國語的“(?)”條件復句對應;必要條件復句和“(?)”條件復句對應;比起和韓國語的條件復句的對應,漢語的無條件復句和韓國語的讓步關系復句、選擇關系復句有著更好的對應關系;漢語的假設復句主要和韓國語的條件復句對應,有些也可以和讓步關系對應。 韓國語的讓步關系復句普遍都能和漢語的讓步關系復句對應,有些情況和漢語的條件、假設、轉折等關系復句也能很好地對應,比如“(?)”讓步關系復句和漢語轉折關系復句的對應頻率就很高。反之,漢語的“即使一也”讓步關系標記和“就是/就算/哪怕—也”讓步關系標記和韓國語的讓步關系標記對應,但是這兩種關系標記和韓國語助詞的對應頻率卻很高,分別是31%和22.7%;漢語的“盡管---也(還)”和韓國語對立關系標記的對應頻率遠遠高于和讓步關系標記的對應頻率。 總之,韓國語和漢語中都有主從復句這一語法范疇,但它們的判定標準各有不同又各具特色,本文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來考察韓語和漢語相互間的表達方式,進一步揭示它們在復句結構認定上的差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韓漢語復句研究的理論,在韓國語和對外漢語的教學及研究上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在韓漢語互譯實踐上特別是機器翻譯上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55;H14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慶愛;;韓漢原因表達對比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肖任飛;張芳;;復句特征與復句標準的確立[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3 謝曉明;;假設類復句關系詞語連用情況考察[J];漢語學報;2010年02期
4 吳鋒文;;基于關系標記的漢語復句分類研究[J];漢語學報;2011年03期
5 李向農;復句研究的啟示——邢福義先生《漢語復句研究》評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6 朱斌;復句研究天地寬——《漢語復句研究》讀后[J];江漢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7 楊霞林;;復句內部分句間關系的本質屬性與邏輯意義[J];南昌高專學報;2006年02期
8 宋玲珍;;區(qū)分單復句的幾個重要方法[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9 崔佩筠;條件復句的邏輯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10 胡雯姝;論復句的分析與關聯詞語的關系[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羅進軍;有標假設復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肖任飛;現代漢語因果復句優(yōu)先序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強;“動+趨1+賓+趨2”的語義及結構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2 史繼林;一種少有人提及的省略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張小燕;普通話上聲變調與輕聲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4 申向陽;;九寨溝方言“把”字句及“給”字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5 張娟;;《世說新語》“以”字處置式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6 林秀艷;;藏漢語偏正短語語序之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7 岳方遂;論語氣三角和句末點號[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8 姜紅;;動結式中補語語義歧指現象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范振強;肖治野;;雙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4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5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7 陳昌來;;特殊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8 邢紅兵;張旺熹;;現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tǒng)計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敬;試論茅盾《子夜》的語言藝術[D];河北大學;2007年
2 龍曉花;英漢指稱照應對比研究及其翻譯策略[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黃淼;最簡方案下附加語的移動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宋文平;現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桂陽;現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謝蓓;;對復句分類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周紹珩;;馬丁內的語言功能觀和語言經濟原則[J];國外語言學;1980年04期
3 Joseph H.Greenberg;陸丙甫;陸致極;;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法普遍現象[J];國外語言學;1984年02期
4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5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6 儲澤祥,鄧云華;指示代詞的類型和共性[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7 唐正大;;關系化對象與關系從句的位置——基于真實語料和類型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7年02期
8 張世祿;關于漢語的語法體系問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S1期
9 張孝榮;;話語因素影響下SVO基本語序的優(yōu)選分析[J];外國語言文學;2007年03期
10 邢福義;說“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沈思瑩;因果類關聯詞語的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2 曹照潔;因果關系研究述評[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彭湃;表結果的紀效連接成分的結構、語義功能分析[D];延邊大學;2004年
4 江波;表示因果關系的語法功能詞[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韓漢主從復句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12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7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