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檔案的電影—理論與路徑
發(fā)布時間:2017-12-19 02:11
本文關鍵詞:作為檔案的電影—理論與路徑
【摘要】:關于檔案的理論探討在近十年來業(yè)已成為異常炙手可熱與“緊急”的話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自?碌摹吨R考古學》問世以來,檔案便脫離了其固有的文獻層面上被整理與規(guī)制的形象,不再拘泥于被動的收藏與儲積文本信息的功能,轉而作為一種新的話語生產(chǎn)與歷史敘事的解放性力量,參與到針對當下的能動建構中。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檔案理論的延伸以及媒介因素的介入,新的檔案現(xiàn)象隨之被激發(fā),對于檔案的“拷掘”技術亦不斷演進,這使得檔案越發(fā)呈現(xiàn)出復雜的歷史-文化面向:其不再僅僅指向過去,而是容納、混雜了差異化的時間性與物質性,在文本、圖像、物件與記憶的蹤跡之間游移,進而變得難以捕捉與描述。從由政治權力把控與形塑的確定性實體,嬗變?yōu)橐环N彌散與不穩(wěn)定的存在,檔案的轉型過程釋放出諸多可能性。這些可能性事實上重新創(chuàng)造了我們與檔案間的關系:彼此的隔絕狀態(tài)被打破,檔案成為了開放以及可再操作與再詮釋的資源,在美學、政治、倫理等相關領域中與我們展開互動。在德勒茲的《?隆分,第一句便是:“一位新的檔案管理員已在城里被任命!倍诋敶膱鼍爸,這位管理員的身份很可能是一位藝術家(電影人)。在晚近的藝術實踐中,“檔案轉向”已是不可忽視的潮流。藝術家經(jīng)由各異的方式尋找、開啟、激活甚至“虛構”檔案,在其內部的制度性壓抑力量與可釋放的潛能之間開展工作。“作為檔案的電影”即是對此情形的回應。因其再現(xiàn)與記憶世界的能力,電影的運動-影像已構成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影音檔案庫,形成了極其多樣的地貌與深厚的地層,其間布滿了可再拷掘的線索與被遺忘的片段。在這篇論文中,我力圖實現(xiàn)的即是在檔案的維度中再次審視電影,在檔案性關系中分析電影現(xiàn)象的生成與變異;通過將電影視為某種檔案化的進程,在利用“考古”技術對其進行拆解的同時嘗試賦予不同的電影元素以新的活性,進而使其獲得區(qū)別于主流電影史或電影媒介特殊性所壟斷的定義。同時引入當代藝術的相關討論,不僅作為理論參照,而是希冀以此打通電影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屏障,并檢視二者在檔案提供的語境中如何交匯與相互滲透。每一章節(jié)所觸及的方面各不相同:第一章從檔案的系譜學入手,將電影處理為一種特殊的檔案部署;第二章利用圖像學的方法,針對兩種電影檔案圖像加以解讀;第三章則探討了當代運動-影像藝術以及美術館-電影,并揭示了其如何與傳統(tǒng)電影保持著檔案性關聯(lián);最后一章以媒體考古學的方法,借由個別藝術家的影像藝術作品,展示檔案在當代的兩種趨勢:批判與思辨。本論文最終的目的是提示出電影面向未來的可能。電影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并不只是線性的發(fā)展與封閉的事實,而是充滿了多元的路徑與潛在的“歧途”,在過去之中蘊藏著通往未來的線索!皺n案轉向”無疑給予了電影一個契機: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中尋回\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身獨特的前景。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電影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905
,
本文編號:13064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30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