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調控抽穗期的關鍵基因OsCOL13的克隆與生化分析
本文關鍵詞:水稻中調控抽穗期的關鍵基因OsCOL13的克隆與生化分析 出處:《湖南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水稻 開花時間 CO-like CONSTANS(CO) OsCOL13 Ehd1 OsphyB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全世界數(shù)十億的人提供能量。水稻是一個短日照植物,在開花方面表現(xiàn)出強烈的光周期敏感性。開花在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植物對不同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性,同時也受到內部信號和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影響。在所有的開花調控因子中,光周期是最重要且被廣泛研究的影響因素。目前許多參與到光周期途徑的基因已經(jīng)在長日照植物擬南芥以及短日照植物水稻中被鑒定出來,同時建立起了Os GI/GI-Hd1/CO-Hd3a/FT信號調控網(wǎng)絡。其中CONSTANS(CO)作為擬南芥的開花整合子在長短日照條件下都促進開花。但水稻中CO的同源基因Heading date1(Hd1)卻起到雙重相反的功能,它在長日照條件下抑制開花,在短日照條件下誘導開花。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水稻CONSTANS-like(COL)基因OsCOL13,它參與到水稻光周期開花調控過程中。為了研究OsCOL13在開花調控中所起的作用,我們通過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細胞學等技術手段對OsCOL13的功能進行了深入解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OsCOL13抑制水稻開花。無論在短日照條件(14 h黑暗/10 h光照)還是在長日照條件(10 h黑暗/14 h光照)下,OsCOL13過表達植株都比野生型Kitaake延遲開花3周左右。同時,將OsCOL13基因過表達到另外兩種光周期敏感的粳稻品種中花11和W030中,轉基因植株開花時間也顯著延遲。利用CRISPR-Cas9技術我們獲得了三個獨立的OsCOL13突變體,但突變體與野生型相比開花時間沒有明顯變化,暗示OsCOL13可能與其它的Os COL基因存在功能冗余。(2)OsCOL13主要在葉片、葉鞘、莖桿以及穗子中表達,在根中相對比較低,同時在不同發(fā)育階段葉片中的表達維持穩(wěn)定。此外,GUS組織化學染色實驗發(fā)現(xiàn),在所有組織中都能檢測到GUS活性,暗示OsCOL13組成型表達。原位雜交顯示OsCOL13在葉片的葉肉細胞中大量表達。(3)OsCOL13是一個節(jié)律表達的基因,其表達受到光照和節(jié)律鐘的調控。OsCOL13的轉錄水平在長短日照下都是從傍晚開始積累,在黎明時達到最大,之后迅速降低直至傍晚。OsCOL13的表達在整個營養(yǎng)生長階段沒有太大的變化,并且長日照下的表達量要高于短日照條件下的表達量,同時在全光照條件下OsCOL13能維持節(jié)律性振幅也沒有改變,而在全黑暗條件下雖然還能維持節(jié)律表達,但其振幅急劇減少。(4)通過在水稻原生質體中觀察OsCOL13-GFP融合蛋白的熒光信號,發(fā)現(xiàn)OsCOL13嚴格的定位于細胞核中,與核參照蛋白D53-m Cherry完全重疊。OsCOL13-BD融合蛋白與BD對照相比在酵母菌株AH109中展現(xiàn)出更強的轉錄激活活性,并且激活域位于B-box和CCT兩個保守的結構域之間,與已報道的CO和DTH2相類似。這些結果表明,OsCOL13可能作為一個轉錄激活子調節(jié)下游基因的表達。(5)OsCOL13與自身互作,以同源二聚體的形式行使功能。當用Flag標簽抗體檢測過表達植株中OsCOL13-Flag融合蛋白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條約為70 k Da的條帶,它是OsCOL13-Flag單體蛋白的兩倍。隨著提取緩沖液中DTT濃度的增加,70 k Da條帶逐漸減弱,而一條35 k Da的條帶逐漸增強。暗示OsCOL13可能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此外,體外pull-down和Bi FC實驗進一步證實OsCOL13可以形成二聚體。(6)OsCOL13在水稻開花調控網(wǎng)絡中位于Osphy B的下游Ehd1的上游。OsCOL13作為一個組成型的負調節(jié)子,通過下調Ehd1的表達進而抑制Hd3a和RFT1的表達,從而延遲開花,并且獨立于其它的Ehd1調節(jié)子。通過在水稻開花相關的近等基因系以及突變體中檢測OsCOL13的轉錄水平,發(fā)現(xiàn)OsCOL13的表達量在osphyb突變體中顯著降低,暗示Osphy B可能促進OsCOL13的表達。(7)OsCOL13直接調控OsLBD38的表達。轉錄譜分析發(fā)現(xiàn)OsLBD38基因可能直接受OsCOL13的調控。染色質免疫共沉淀以及螢火蟲熒光素酶實驗進一步證實,OsCOL13直接結合到OsLBD38的啟動子上調控它的表達。但OsLBD38過表達植株的開花時間與野生型相比差異不顯著,暗示OsLBD38受到OsCOL13的直接調控,在水稻體內發(fā)揮其它未知的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11;Q943.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虞莎;王佳偉;;miR156介導的高等植物年齡途徑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14年15期
2 ;LHD1,an Allele of DTH8/Ghd8,Controls Late Heading Date in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2年10期
3 徐雷;賈飛飛;王利琳;;擬南芥開花誘導途徑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西北植物學報;2011年05期
4 袁秀云;張仙云;馬杰;秦喜慶;;植物開花的分子調控機理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2期
5 姚銀安;楊愛華;徐剛;;成花素的發(fā)現(xiàn)(Ⅰ)——成花素的生理功能與假說[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3期
6 談心;馬欣榮;;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徑及其相關研究進展[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8年04期
7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mutant allele of the Arabidopsis Flowering Locus D (FLD) gene that controls theflowering time by repressing FLC[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23期
8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developmentally retarded mutant (drm1) associated with the autonomous flowering pathway in Arabidopsis[J];Cell Research;2005年02期
9 雍偉東,譚克輝,許智宏,朱至清,種康;高等植物開花時間決定的基因調控研究[J];科學通報;2000年05期
10 梁光商;水稻的感溫性感光性和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J];中國農業(yè)科學;1961年08期
,本文編號:13157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nykjbs/1315753.html